盡管當前新型無線電通信系統不斷涌現,短波這一古老和傳統的通信方式仍然受到全世界普遍重視,不僅沒有被淘太,還在快速發展。
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短波是唯一不受網絡樞鈕和有源中繼體制約的遠程通信手段,一但發生戰爭或災害,各種通信網絡都可能受到破壞,衛星也可能受到攻擊。無論哪種通信方式,其抗毀能力和自主通信能力與短波無可相比;
二、在山區、戈壁、海洋等地區,超短波覆蓋不到,主要依靠短波;
三、與衛星通信相比,短波通信不用支付話費,運行成本低。
近年來,短波通信技術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長足進步。這些技術成果理應被中國這樣的短波通信大國所用。用現代化的短波設備改造和充實我國各個重要領域的無線通信網,使之更加先進和有效,滿足新時代各項工作的需要,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
這里簡要介紹短波通信的一般概念,優化短波通信的經驗,以及一些熱門的新技術,如有錯誤之處,歡迎閱正。
1、短波通信的一般原理
1.1.無線電波傳播
無線電廣播、無線電通信、衛星、雷達等都依靠無線電波的傳播來實現。
無線電波一般指波長由
電波在各種媒介質及其分界面上傳播的過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繞射,其傳播方向經歷各種變化,由于擴散和媒介質的吸收,其場強不斷減弱。為使接收點有足夠的場強,必須掌握電波傳播的途徑、特點和規律,才能達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常見的傳播方式有:
地波(地表面波)傳播
沿大地與空氣的分界面傳播的電波叫地表面波,簡稱地波。地波的傳播途徑如圖1.1 所示。其傳播途徑主要取決于地面的電特性。地波在傳播過程中,由于能量逐漸被大地吸收,很快減弱(波長越短,減弱越快),因而傳播距離不遠。但地波不受氣候影響,可靠性高。超長波、長波、中波無線電信號,都是利用地波傳播的。短波近距離通信也利用地波傳播。

(圖1.1地面波傳播)
直射波傳播
直射波又稱為空間波,是由發射點從空間直線傳播到接收點的無線電波。直射波的傳播途徑如圖1.2 所示。直射波傳播距離一般限于視距范圍。在傳播過程中,它的強度衰減較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傳播的。
在地面進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點的場強由兩路組成:一路由發射天線直達接收天線,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后到達接收天線,如果天線高度和方向架設不當,容易造成相互干擾(例如電視的重影)。
限制直射波通信距離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樓房等障礙物,因此超短波和微波天線要求盡量高架。

(圖1.2直射波傳播)
天波傳播
天波是由天線向高空輻射的電磁波遇到大氣電離層折射后返回地面的無線電波。傳播途徑如圖 1.3所示。電離層只對短波波段的電磁波產生反射作用,因此天波傳播主要用于短波遠距離通信。

(圖 1.3天波傳播)
散射傳播
散射傳播是由天線輻射出去的電磁波投射到低空大氣層或電離層中不均勻介質時產生散射,其中一部份到達接收點。散射傳播距離遠,但是效率低,不易操作,使用并不廣泛。

(圖1.4 散射傳播)
1.2 電離層的作用
電離層對短波通信起著主要作用,因此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電離層是指從距地面大約60公里到2000公里處于電離狀態的高空大氣層。上疏下密的高空大氣層,在太陽紫外線、太陽日冕的軟X射線和太陽表面噴出的微粒流作用下,大氣氣體分子或原子中的電子分裂出來,形成離子和自由電子,這個過程叫電離。產生電離的大氣層稱為電離層。電離層分為D、E、F1、F2四層。D層高度60~90公里,白天可反射2~9MHz的頻率。E層高度85~150公里,這一層對短波的反射作用較小。F層對短波的反射作用最大,分為F1和F2兩層。F1層高度150~200公里,只在日間起作用,F2層高度大于200公里,是F層的主體,日間夜間都支持短波傳播。
電離層的濃度對工作頻率的影響很大,濃度高時反射的頻率高,濃度低時反射的頻率低。電離的濃度以單位體積的自由電子數(即電密度)來表示。
電離層的高度和濃度隨地區、季節、時間、太陽黑子活動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這決定了短波通信的頻率也必須隨之改變。
1.3 短波頻率范圍
電離層最高可反射40MHz的頻率,最低可反射1.5MHz的頻率。根據這一特性,短波工作頻段被確定為1.6MHz - 30MHz。
1.4 短波傳播途徑
短波的基本傳播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地波,一個是天波。
如前所述,地波沿地球表面傳播,其傳播距離取決于地表介質特性。海面介質的電導特性對于電波傳播最為有利,短波地波信號可以沿海面傳播1000公里左右;陸地表面介質電導特性差,對電波衰耗大,而且不同的陸地表面介質對電波的衰耗程度不一樣(潮濕土壤地面衰耗小,干燥沙石地面衰耗大)。短波信號沿地面最多只能傳播幾十公里。地波傳播不需要經常改變工作頻率,但要考慮障礙物的阻擋,這與天波傳播是不同的。
短波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天波。短波信
號由天線發出后,經電離層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電離層,可以反射多次,因而傳播距離很遠(幾百至上萬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礙物阻擋。但天波是很不
穩定的。在天波傳播過程中,路徑衰耗、時間延遲、大氣噪聲、多徑效應、電離層衰落等因素,都會造成信號的弱化和畸變,影響短波通信的效果。
2、單邊帶的概念
在無線電通信中,傳送信息的載體是
特定頻率的載波(也稱為主頻)。那么信息又是如何放到載波上的呢?這就引出了“調制”的概念。調制就是將信息的動態波形通過一定形式加到載波上發送出去,
接收臺收到被調制的載頻信后,再還原信息。調制分為幅度調制(簡稱“調幅”)、頻率調制(簡稱“調頻”)、相位調制(簡稱“調相”)三種。中波、短波一般
采用調幅方式,超短波一般采用調頻方式。
根據國際協議,短波通信必須使用單邊帶調幅方式(SSB),只有短波廣播節目可以使用雙邊帶調幅方式(AM)。因此,國內外使用的短波電臺都是單邊帶電臺。
2.1 單邊帶的定義
調幅信號的頻譜是由中央載頻和上下兩個邊帶組成的。將載頻和其中一個邊帶加以抑制,剩下的一個邊帶就成為單邊帶信號。如果用一個邊帶再加上部份載頻或全部載頻,就成為兼容式調幅信號。下面用圖示的方法說明單邊帶信號是怎樣產生的。
(1) 單音調制的調幅信號和上邊帶信號波形如圖2.1所示。

(圖2.1單音調制的調幅信號和上邊帶信號波圖)
(2)單音調制的調幅信號和上邊帶信號頻譜如圖2.2所示。

(圖2.2 單音調制的調幅信號和上邊帶信號頻譜圖)
(3)受話音調制的調幅信號和邊帶信號波形及頻譜如圖2.3所示。

(圖2.3 受話音調制的調幅信號和邊帶信號波形及頻譜圖)
(4)調幅話與兼容話的頻譜如圖2.4所示。

(圖2.4 調幅話與兼容話的頻譜圖)
2.2 單邊帶的優點
單邊帶的優點是:① 提高了頻譜利用率,減少信道擁擠;
② 節省發射功率約四分之三;
③ 減少信道互擾;
④ 抗選擇性衰落能力強。
一部100W單邊帶電臺的實際通話效果,相當于過去1000W以上雙邊帶電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