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波通信是無線電通信的鼻祖,從馬可尼發明莫爾斯電報,傳播方式就是短波。很多年過去了,盡管人類使用無線電的頻段已經擴展到超短波、微波甚至更高的頻率,但是短波仍然在軍事通信、專業通信、業余通信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過去若干年中,很多使用單位曾經產生“短波已經過時”的認識。的確,從超短波對講機、GSM和CDMA手
持電話,到海事衛星、移動衛星電話,這些小型便捷高清晰功能強大的現代無線通信系統已經廣泛深入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于是體積較大,噪聲較多的短波通
信相形見拙,似乎應該淘汰了。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人們發現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各種通信手段都不是萬能的,各有作用,不可互相替代,短波通信同樣有著不可替
代的地位。實際上在歐美先進國家,不僅重視短波,而且從國家層面看,在短波技術開發上投入的資金甚至超過其它一些無線電技術。
那么為什么短波通信如此重要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簡述:
從通信網的安全性看,沒有任何通信方式能夠與短波相比。我們知道,無論是有線網或是集群、蜂窩、微波等無線網,
無一不是依賴中心樞鈕的網絡,若因戰爭或自然災害造成樞鈕癱瘓,局部甚至整個網絡就失效了,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衛星通信也有類似的情況,衛星和地面站
都是網絡中的樞鈕環節,一旦遭到破壞,也會使網絡癱瘓。近年發生的“輪子功”(重劍點評:汗啊...不這樣還發表不了)分子攻擊鑫諾衛星和亞洲通信衛星就是最好的說明。而短波通信通常是沒有樞鈕的,每
個臺站既可以做主站也可以做從站,毀掉其中一部分無礙全網正常通信,這大概是軍事通信依賴短波的最重要原因了。
從覆蓋面積看,沒有任何通信方式可以超越短波。超短波、微波等均屬直線傳播,受地球曲率和地面障礙物的限制,只
能通幾公里、幾十公里,即使借助中繼可以通到幾百公里,覆蓋面積內仍有大量盲區。衛星大概是唯一能夠與短波覆蓋面相提并論的方式,但至今任何一種衛星系統
也做不到完全覆蓋地球表面。只有依靠電離層反射的短波傳播方式,可以到達地球上的任何角落。
從經濟角度看,盡管一個短波臺站不是最便宜的,但作為一個網絡卻是很經濟的,因為它一般不需要建造復雜的樞鈕站和中繼站,施工也很簡單。更重要的是,與衛星、手持電話等收費系統相比,短波的營運成本幾乎為零,使用非常經濟。
那么短波電臺有沒有弱點呢?與任何通信系統一樣,短波當然有自身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短波傳播路徑以電離層反射天波為主,因此通常不能穩定的使用固定頻率工作,必須根據不同時間、不同通信目標方位、不同天線類型來選擇工作頻率,而且要經常變化。選頻是每個短波工作者都遇到的問題。
二是由于電離層、多徑傳播、地面環境的因素,使短波信號插入很多噪聲。消除噪聲,多年來都是短波設備開發商致力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數字處理技術(DSP)的發展,噪聲有了較好的濾除方法。
三是目前多數短波設備都是單工通信,感覺上不如手持電話和衛星更舒服。當然也有廠家生產雙工短波設備,但造價高,使用效果不盡理想,因此在國際范圍內并未得到普遍應用。
四是由于受工作頻率低,調幅工作方式等限制,短波電臺的通頻帶比較窄,因此在用于傳輸數據信號時很難把速率做高,難于實現動態圖像傳輸等高速大數據量的通信,等等。
盡管短波通信存在一些缺陷,但正如本文所述,它仍然占踞著獨到而且重要的地位。一些業內人士用“不得已
而用之”來描述短波應用,是比較貼切的,當其它任何手段都不能實現通信聯絡時,短波作為一種最可靠覆蓋最廣的通信就顯示出了人所不據的優勢。我們??梢钥?
到在水災、地震、森林火災現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級官員用短波電臺指揮救災。這或許是對短波通信作用最好的詮釋了。
事實上在各種通信技術飛速發展不斷推陳出新的現代社會,短波還被賦予另一項重要的作用——“應急通信工具”?,F代通信越發達,越不允許出問題,所以常常要用短波作為出現意外時的后備通信工具。
正因為短波這樣重要,使用上又存在不足,因此才驅使世界各國的短波廠家不斷努力研發新的技術和產品。最
近十幾年可以說是短波發展史上技術創新最快最多的時期。這些創新分布在頻率優選、降噪、改善傳輸質量、擴大應用范圍、智能化、數據化等方面。對改善和推動
短波通信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條件復雜,用戶多,是短波應用最多的國家之一,無論國際或國內的短波新技術和新產
品,理應為中國這樣巨大的應用群體優勢效力,我們作為專業的短波服務商,重要的宗旨就是在優秀技術產品與廣大用戶之間建立更多的聯系,使用戶選用最佳技術
方案和最合適產品實現可能的最佳通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