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立工作次序的時候,我推薦你使用ABC系統:列出清單之后,在那些你最為重視的條目
左側寫上A;在那些一般重要的條目左側寫上B;在那些最不重要的條目左側寫上C。在這個過程當中,你只是在進行猜測——因為你并不確定自己現在的判斷是否
正確。然后將不同的條目進行對比,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將清單上的所有條目次序完全標記出來。
A級條目應該是那些最為重要的活動。所以你應該把大部分時間花在A級活動上,然后才
是B級和C級活動。考慮到你每天的時間有限,而且不同條目的緊迫性也不相同,所以你可以對所有級別的條目做進一步細分,比如說你可以把A級活動分解為A-1,A-2,A-3,A-4……
記住,這里的ABC只是相對的,它們完全取決于你的價值標準(記住,你是最終做出決定的人)。你可能會因為某件工作所帶來的結果而把這件工作列為A級活
動,但如果在完成工作的過程當中,你發現自己并不喜歡這件工作,你很可能就會將其改變為B級活動。即便如此,你仍然可能會對自己的判斷產生懷疑。誰能為你
做出更好的決定呢?正像我前面說過的那樣,你是最好的決定者,如果你對事情的進展狀況不滿意的話,就需要做出一些改變,把精力放在那些你覺得真正重要的事
情上。
你還可以根據清單上的內容來調整你的次序安排。A級活動通常是那些明顯比B級和C級活動重要的活動。在藝術作品當中,那些引人注目的元素,比如說明快的色彩和前景細節,往往能夠在背景的襯托下立即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優先次序還會跟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今天的A級活動很可能會成為明天的C級活動,而今天的C級活動到了明天也可能會成為A級活動。你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次序安排,以便最有效地利用當前的時間。
根據你決定在某個項目上所投入的時間不同,你的活動次序也可能會發生變化。你或許會花兩個小時來寫一份報告來取悅自己的上司(雖然對你來說這是一項C級
活動),用4個小時來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現成這項活動成了B級活動),而且如果你能夠提出更多問題,并投入10個小時來解決這些問題的話,你就可以為自己
所在公司或部門做出更大的貢獻(這時它就成了一項A級活動)。
你或許只用了幾分鐘的時間來考慮鮑比的成績,但你卻可能因此想出了一些好主意來幫助他提高分數,但如果你投入太多時間考慮這件事情,卻沒有想到從鮑比和他的老師那里聽取意見的話,那你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雖然你可能把“每天花一小時跟孩子在一起”列為A級活動,但“花6個小時陪伴丈夫,打掃房間”最多只能是B級活動,而“一整天都跟孩子在一起,以至于你們都沒有時間見到其他人”無疑只能是一項C級活動。
顯然,在那些價值不高的活動上投入太多精力是毫無意義的。另一方面,那些比較重要的活動往往需要你付出更多努力。只有仔細的規劃才能讓你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益。
規劃和選擇往往是非常困難的——你要仔細考慮,并且做出相應的決定。它們還會強迫你意識
到自己在排定工作次序時所應遵守的標準。一位著名電影制片人的妻子告訴我,她覺得自己在浪費時間。經過討論之后,我發現她設定工作次序的標準是家庭,而當
她思考自己的生活時,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來做那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最后她意識到,一旦開始關心起自己的真正需要,就可以更容易應付家人的需要。
所遵守的標準不同,你的工作次序安排自然也會不同,而工作次序的變化往往會引起利益上的沖突——這點是在所難免的,但如果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的話,你就可
以更好地應對這類沖突。比如說,我認識一位教師,她每天晚上刻苦攻讀,希望能夠獲得一個更高的學位。一方面她非常關心自己的學生,而另一方面她又希望能夠
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每天晚上從學校回來之后,她是應該把時間用來審讀學生作文,還是研究自己的比較文學論文呢?如果她以學生的需要為自己的工作標準,
就應該審讀作文,可如果她以自己的晉升為標準,則應該把這段時間用在自己的論文上。顯然,在做出選擇之前,她必須首先排定自己的工作次序;而無論選擇怎樣
的標準,適當的規劃都可以幫助她更好地處理個人發展和學生發展之間的需要。
對于許多人來說,規劃似乎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他們把規劃僅僅看成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這常常被等同于“做白日夢”或者是“毫無結果的亂
想”。對于這種人而言,他們需要把規劃變成一項更加具體的活動。我曾經跟成千上萬名這樣的客戶打過交道,經驗告訴我,把規劃的結果“寫”下來要比一味地
“想”效果好得多。
在接下來的章節當中,我將為大家提供一些
有趣的練習,而且我會要求你把自己的答案寫出來。這樣做可以使你的規劃更加具體、可行,而且還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做出決定。我把這段時間稱為“決定時間”,
因為規劃的核心就是做決定——決定你要做什么事情,什么時候去做,以及(如果必要的話)怎樣去做。
在所有的規劃當中,無論是長期、中期、還是短期,你都必須(1)列出一張清單;(2)確定優先次序。當然,清單上的條目并不是平等的。一旦列出了一張清
單,你就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工作的優先次序。在我看來,在沒有確定次序之前,你的清單是不完整的。所以無論你的清單都包括哪些內容,你都一定要
隨即排定好工作的先后次序。
日子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在受傷和眼淚中成熟,然后老去,重要的不是日子過的多快,也不是終究會老,而是如何過這一天又一天,如何讓受傷的心重歸初生一般的平靜,記得且行且珍惜。
設想一下專業攝影師和那些業余攝影愛好者之間的區別。那些偶爾用照相機記錄一次生日聚
會、一風處景,或者是一次全家郊游的人會怎么做?他們只是隨便拍幾張來記錄最珍貴的時刻,然后焦急地等著結果出來——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他們都會對結果感
到失望。在他們拍攝的幾十張照片當中,有些會模糊不清,有的照了某個人的半個腦袋,還有的拍到了別人皺眉(而不是微笑)的畫面。看到這些之后,他會毫不在
乎地說自己并不是一名好攝影師。
而專業攝影師處理問題的方式顯然跟他們不同。專業的攝影師首先會用掉幾卷膠片去進行拍攝。當這些膠片被沖洗出來的時候,他會對這些膠片進行仔細研究,發現有很多鏡頭都不理想,可由于他拍了很多張,所以他最終總能找出一些能夠讓自己滿意的照片。
接著他就會走進暗房,考慮如何改進那些效果不錯的照片。他會用很多方法進行試驗,比如說剪輯、曝光等,并最終挑選出幾十張令自己特別滿意的照片。接著他會對這些照片進行進一步檢查,并從中挑選出一張能夠讓自己獲獎的攝影作品。
那些偶爾進行時間規劃的人和認真規劃時間的人之間的區別也是如此。只是偶爾進行時間規劃的人往往并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他們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
么。他們通常對結果不滿意,認為它們根本不值得自己付出那樣的努力。于是他們開始相信自己并不善于進行規劃,并最終放棄做出進一步努力。
而另一方面,那些認真規劃時間的人會反復斟酌自己的計劃。剛開始的時候,他們的目標可能也并不清晰,慢慢地,經過不斷地挑選,他們會逐漸把那些并不可取
的目標清除出去,并開始形成一個比較集中的目標。然后他們會對計劃中的重要部分進行不斷修改,最終使它們的內涵更加豐富。
他會按時檢查自己的計劃執行情況。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會主動找出其中的問題、錯誤的假設以及遇到的困難等,并隨時在必要的地方進行修整。就像那些專業的攝影師一樣,他們會不斷進行調整,并越做越好。
我認識一名銀行家,他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工作時間,于是現在就有更多的時間跟家人一起乘游艇出海。通過仔細規劃自己的時間,他開始越來越善于接手新的
項目,并開始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很好地與長期目標結合起來。他是一名優秀的時間規劃者,而他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他在規劃的過程中投入了大量時間
和精力。
我感覺自己在那些并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費了太多的時間,我簡直是在耗費自己的生命。”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總是沒有足夠的時間。”
“我感到厭煩,工作負擔過重,讓我疲憊不堪,精神緊張。我似乎一直在不停地逼迫自己,感覺永遠都不能徹底放松。”
我經常聽到人們跟我抱怨各種類似的時間問題。從他們的抱怨當中,我能看出他們都希望改變目前的情況:“要是我能夠……的話”;“要是我能夠像邁克那樣就好了,他似乎總是有時間來處理所有的工作,而且還能夠保持放松,保持開心。”“要是我能夠去做那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好了……”,“要是我能夠控制……”
控制開始于規劃
規劃的本質是將未來帶到現在,這樣你就可以通過現在的行為對未來產生控制。
每個人都會做規劃:明天晚上去看什么電影,下個周末去拜訪哪些朋友,明年夏天去哪里度假……計劃有大有小,有的計劃比較符合實際,而有的計劃則不大現實,有的計劃是長期,有的計劃則屬于短期,有的計劃并不重要,而有些計劃則影響深遠……
大多數人都不大喜歡進行規劃。他們大多是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去進行規劃:或許你感覺自己的工作太多了,所以你才會想到要去進行相應的規劃;或許是因為你
有一段比較長的假期,你想好好利用這段時間。這種偶然的、為滿足某個特殊目的而進行的規劃是很有價值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畢竟,如果你只是在被迫的情
況下才去進行規劃的話,那你很可能并沒有使規劃發揮出真正價值。
下面我將介紹一種規劃方式,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任何一個人因為這種規劃方式而受到傷害。相反,很多人都是因為沒有進行規劃而最終走向了失敗。
我們每個人每年、每個月、每個星期、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鐘都在做決定,我們的時間分配實際上就是成千上萬個大大小小的決定的結果。你是否意識到自己為什么會做出某些決定了嗎?或許你可能是出于以下幾種原因:
1)習慣。很多年以來,你每個月都會跟瓊斯一家聚會一次,可最近你開始失去興趣,必須承認,你已經開始有些有些厭倦了。可即便如此,你還是會每個月跟他們聚會一次。
2)其他人的要求。你丈夫一直在嘮叨著要邀請一對夫婦來家里做客(根據你丈夫的說法,他們可能對他的事業有幫助),最后你被迫答應了(雖然你并不喜歡這對夫婦)。
3)逃避心理。你坐在家里,想著要是能邀請最近遇到的一對夫婦來家里做客該有多好,可事實上,你一直都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邀請他們——因為你擔心他們可能會覺得你有些過于自以為是。
4)一時沖動。你突然決定晚上要去看一場演出,于是你撥通了安德森一家的電話,打算邀請他們跟你一起去看,可你發現他們已經有安排了,于是你決定邀請另外一對夫婦(雖然你并不喜歡他們)。
5)等待。你一直等著另外一對夫婦邀請你一起出去,在這段時間里,你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家里,或者是跟那些你并不是很喜歡的人在一起。
6)理性地決定。你坐下來,跟你的丈夫一起籌劃一次聚會,客人名單中有很多你們新近認識的人(因為你感覺他們跟你有很多共同點),還有一些你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聚會過的老朋友。
一時沖動的決定并沒有什么不好。因為習慣、其他人的要求,或者是逃避心理而做出決定并不是一件錯事。但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某項決定所帶來的結果,那我建
議你在下次做決定的時候更加理性一些。雖然我們每個人有時都會猶豫不決,遲遲不愿意做出決定。可這顯然并不是一種理想的狀態,要知道,你完全可以自己做出
決定。
時不時地,我們每個人都會想做一些截然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理性、
感性和生理上的要求,而這些要求又不可能總是同時得到滿足。有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放棄一些要求。是去工作還是打高爾夫?是讀一會兒書還是去陪陪孩子?午飯
之后是再喝上一杯咖啡還是立即回到辦公室?如何決定?
史密斯先生知道聽寫機是一種節約時間的有效方式,可他并不喜歡對著一面空白的墻壁
說
話。理性告訴他應該學會使用聽寫機,可感性卻告訴他應該讓女秘書站在旁邊進行記錄。最后,史密斯先生想出了個辦法。他決定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放上一張女秘書
的照片,這樣他就可以一邊拿著聽寫機一邊對著秘書的照片講話了。一切都好極了。直到有一天,史密斯太太來到辦公室找史密斯先生共進晚餐……你可以想象,當
史密斯先生一邊望著太太遠去的背影,一邊撿起被撕碎的女秘書照片的時候,他心里有著怎樣的感受。或許他應該把自己家人的照片放到桌子上,以此來提醒自己工
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除了感性與理性之間的沖突之外,還有一種沖突也會影響我們的決定,那就是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之間的沖突。想象一下,下班回到家里之后,你很可能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我是應該動手準備今天的晚餐,還是要為周末聚會做準備呢?是去澆草坪還是去讀一本園藝方面的書呢?
馬丁先生手頭上積壓了很多工作。要想把這些工作處理完,他至少需要一個月時間,可管理層卻要求工作積壓量不得超過一個星期。馬丁想出了一套更加先進的流程,可以使處理工作的時間縮短一半,可問題是,實施這套流程需要花費兩個月的時間。
馬丁先生該怎么辦呢?他是應該告訴自己的同事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別來找他嗎?這樣會給他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實施新的流程,可問題是,他的部門很可能會在這兩個月的時間里遇到大麻煩。
或者馬丁先生可以嘗試先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讓那些生產線作業員工每天都能夠在完成工作之后感到開心?確實,按照以前的方式填寫訂單會花費更長的時間,
但人們很長時間以來一直都是這么做的。而且通過這種方式,馬丁的上司每天都可以看到工作的進展情況,可問題是,如果馬丁現在就著手實施新流程的話,他就不
可能同時抽出時間像以前那樣每天完成同樣的工作量。
馬丁先生
是應該強調短期目標,保證每天都完成一定的工作量——還是應該從長遠著眼,開始實施新的工作流程呢?無論怎樣,他都肯定會得罪一些人。如果他把短期目標放
在首位的話,他就會犧牲長期收益。而如果他選擇把長期收益放在首位的話,他就會失去眼前的業績。在這種情況下,他或許可以把情況匯報給上司,讓上司來做決
定;或者他也可以采取一種極端的方式,即完全考慮長期或完全考慮短期;或者他也可以采取折衷的方式,一邊每天完成一部分以前的工作,同時把一部分時間抽出
來實施新的流程。無論如何,如果他沒有失去理智,或者想要保住自己的工作,他都需要首先解決好短期和長期之間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