髕骨軟化癥可有‘膝蓋響’的癥狀;現將該病的病因、臨床癥狀、治療方法提供給你參考;
病因
1、關節機械性損傷:從事關節重負較大的職業,如司機、教師、白領人士等,其關節長時間保持一種僵硬姿勢或長時間受強力沖擊造成骨關節損傷。
2、關節過度使用: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的人可引起這些關節患病率增加,如礦工的膝、肘關節;鉆工的肘、掌關節;棒球手的肩、肘關節;足球運動員的踝、足、膝關節等。
3、肥胖:過多的體重增加關節負擔,還因姿勢、步態改變對關節的生物力學均有影響。
4、婦女停經前后,可能與雌激素降低有關。
一般為負重和活動頻繁的關節最常發生,對膝關節、髖關節、頸椎關節、腰椎關節、足關節、手關節分別稱為髕骨軟化癥、頸椎病、腰椎病、骨質增生等,總稱為骨關節炎或退行性關節病。
臨床癥狀
1、輕度:關節疼痛輕微,間歇性。晨僵或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活動可出現暫時僵硬,而一經活動疼痛反而減輕,一般在上下樓梯或長時間安坐時發生,過后可緩解。
2、中度:關節疼痛明顯,反復發作,可以忍受。晨僵,活動后減輕,但活動過多疼痛再加重和運動受限,休息后能緩解。有些還可出現關節腫脹,行走能力下降,可有骨磨擦音,活動時關節發出響聲。
3、重度:疼痛嚴重,持續性,難以忍受,夜間痛醒,關節腫脹明顯,出現畸形,僵硬不緩解,活動明顯受限,行走能力下降,有骨摩擦音。
治療
1)預防保健:
1、控制體重,因肥胖者關節不堪身體的重壓,加速關節間軟組織磨損,使關節過早退化。
2、適當鍛煉,要多做關節無負荷運動,減輕對骨關節的壓力,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以增加對關節的保護功能。游泳是最好的預防方式,騎車、走平路也都很好,不要做長跑、打球、爬山等劇烈運動。
3、注意姿勢:經常變換,避免久坐、久站,避免某個部位關節長期處于負重狀態。減少上下樓梯,少走上下坡路,避免反復下蹲。
4、注意保暖:不要讓關節接觸涼風,冷天可帶護膝等。
2)飲食治療:
1、多吃海參、海蜇皮等富含膠質的食物保護關節。牛筋、鹿筋、魚膠、鯊魚骨、烏蛇煲瘦肉或老鴨湯,有以形補形、驅風祛濕的功效。綠茶中含多種化合物有保護軟骨功效,可減緩關節腫痛。
2、食醋療法:將食醋加溫浸飽紗布墊敷患處,再用電療機或暖水袋局部加溫20—30分鐘,使醋離子導入,效果更好。陳醋不僅有消炎止痛,還能軟化骨刺,但不宜與其它中藥混合使用。或者用黑木耳50克浸泡于適量醋中,一周后開始每日吃木耳飲醋,分數次吃,注意應生吃。
3)生物全息療法:可用壓豆法刺激第二掌骨橈側有關穴位,如頸椎病選頸穴,腰椎病選腰穴,膝關節選腿位等。
4)體育療法:運動可使肌肉韌帶的彈性增強,關節活動范圍增大,還可減輕僵硬,酸痛等不適,對膝關節骨關節炎可做以下
運動:
(1)扭膝: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圓圈轉動,可強壯下肢腿力,每次各20次左右,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炎。
(2)搓揉腿肚:以雙手掌緊按一側小腿,邊轉動邊搓揉,每側20次左右,能增強腿力。
(3)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墻,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前向上蹺起,然后甩動使腳尖用力向后,腳面繃直,腿要盡量伸直,上身正直,兩腿交換各10數次,可加強腿足保健,延緩衰老。
5)物理療法:采用自然界中的物理因子對機體進行調整,活血化瘀,疏通脈絡,常用的有遠紅外線、紫外線、低頻脈沖、頻譜、離子導入、磁療、蠟療等。
6)藥物治療: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世界衛生組織首次公告:骨關節炎可以致殘,后患無窮,愛護關節,軟骨是關鍵:要盡快開發和應用可以有效改變骨關節炎的病情并較少副作用的藥物。“氨基葡萄糖”對軟骨修復有效力,澳洲產的“健節康”由氨基葡萄糖,可幫助恢復受損軟骨,延緩骨關節惡化;葡萄籽對關節退化引起的慢性炎癥有良好消炎效果;芹菜籽,治關節痛;印度乳香是關節炎食療首選,三文魚油是關節炎健康食品之一,五種成分組成。國產“葡立膠丸”含鹽酸氨基葡萄糖,已進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為綠色乙類OTC藥品,它可恢復關節炎中已被破壞的蛋白多糖的生物合成,阻止骨炎的
發病過程。
本病為老年人常見的骨關節退化性慢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因此,只要樹立堅定的信心,采用各種自然療法,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治療可以減輕臨床癥狀,延緩病情發展。
但愿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