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消除訓練后小腿骨疼痛呢?
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癥狀:
1、小腿脛腓骨疼痛,大運動量后疼痛加劇,手觸、走路支撐時均有疼痛感,個別患者夜間痛,多為隱痛、牽扯痛,嚴重的有刺痛和燒灼痛。
2、壓疼,在骨面上能摸到壓痛點,有的較局限,有的較分散。
3、腫脹,局部軟組織有輕度凹陷性水腫。
造成脛腓骨骨膜炎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由于長時間在水泥地上或其它較硬的場地上運動,地面彈性差而造成的。
2、運動中落地緩沖技術掌握的不好或使屈肌群過度疲勞所導致的。
3、運動量猛增,跑跳練習過于集中,運動時間過長,使小腿受到較大的反作用力、出汗過多。
消除和預防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的方法:
1、克服恐懼心理。脛腓骨骨膜炎是一種常見病,稍加治療即可恢復。
2、穴位按摩。取坐位姿勢,由下至上、由輕至重兩腿交替進行。每天20分鐘。選取承山、昆侖、足三里、陽陵泉、太溪等穴位。重點在小腿部承山、陽陵泉、足三里穴進行揉捏、按壓、點穴。用溫水浸浴配合按摩治療,疼痛劇烈者在休息時要抬高患肢,緩解癥狀。
3、訓練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提高身體應激狀態(tài),使身體發(fā)熱,減少肌肉沾滯性,克服惰性,對易損傷的小腿脛腓骨進行重點搓揉活動。
4、掌握好各種運動姿勢,做好放松活動。減少在彈性差、較硬地面上活動;加強在緩沖動作上的自我保護和做好課后的放松活動,增加運動后的營養(yǎng),多飲開水。
5、要穿著彈性較好的鞋子,以減少因身體重力落下而造成的震動。
6、炎癥早期要調(diào)整運動量,減小局部負荷運動時間,減小運動強度,防止突然加大運動量,避免長時間過分集中的跑、跳、后蹬、支撐練習。
(摘自2000.8.7《中國體育報》馬躍進文)
=============================================================================================================
一、什么是骨膜炎
骨膜炎是由于骨膜及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膜增生及炎癥性改變造成的應力性骨膜損傷或化膿性細菌侵襲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損傷。
二、骨膜炎病因病理
1、平時體育活動少,肌體協(xié)調(diào)能力差,突然加大運動訓練,跑跳技術要領發(fā)揮不好,動作不正確,加上在過硬的運動場地活動時間過長,在跑跳過程中足部反復用力后蹬,小腿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肌肉不斷牽扯,使小腿脛腓骨膜撕裂損傷,骨膜及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膜增生及炎癥性改變
2、創(chuàng)傷后造成化膿性細菌感染
三、骨膜炎癥狀
1、局部疼痛
2、局部充血、水腫
3、活動障礙
四、骨膜炎診斷檢查
1、癥狀和體征
2、骨X光片
3、實驗室檢查
五、骨膜炎治療方法
1、病因治療,抗感染治療,無菌性炎癥
2、保持休息,勿劇烈運動。
3、對癥治療。包括消除局部腫脹、水腫、止痛等
4、理療
5、藥物治療
應力性損傷的表現(xiàn)。醫(yī)學上稱為脛腓骨疲勞性骨膜炎。好發(fā)于跑跳過多的運動。造成原因主要是:平時體育活動少,肌體協(xié)調(diào)能力差,突然加大運動訓練,跑跳技術要領發(fā)揮不好,動作不正確,加上在過硬的運動場地活動時間過長,在跑跳過程中足部反復用力后蹬,小腿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肌肉不斷牽扯,使小腿脛腓骨膜撕裂損傷,骨膜及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膜增生及炎癥性改變,臨床表現(xiàn)為:無明顯外傷史,逐漸發(fā)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只是運動后小腿中下段疼痛,訓練運動后漸漸加重,行走時呈跛行。重者小腿內(nèi)側或踝關節(jié)上方有局限性腫脹,皮膚灼熱感,后蹬動作乏力,且疼痛劇烈,行走困難。檢查見:病人小腿脛骨內(nèi)側緣中下段有明顯壓痛,部分病人呈現(xiàn)小腿上段壓痛,觸之高突不平,病人用足尖起跳或下蹲起立疼痛加重。X線攝片檢查,大多數(shù)無明顯異常,或顯示骨膜增厚。
疲勞性骨膜炎的預防和治療,中學生在進行各項體育鍛煉時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運動前作好準備活動,以增強小腿的適應力,不要突然加大運動量,更不要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直接進行強度訓練,同時盡量避免在太硬及凹凸不平的地段上鍛煉。注意掌握訓練的動作要領,注意跑跳時要放松和落地時的緩沖,在運動訓練后作小腿自我按摩和熱水浴,以便放松肌肉,消除疲勞。疲勞性骨膜炎發(fā)作后,也不要著急,通常只要減少下肢運動,兩周左右可自愈,重者要停止體育訓練,傷側小腿可用彈性繃帶固定二周或到醫(yī)院就診。注意該病發(fā)作時切忌在小腿下段內(nèi)側痛點用重手法摩擦,從而刺激骨膜引起反應性增厚,延長治愈時間。另外如已發(fā)作疼痛仍進行強度訓練,在這樣的外力持續(xù)刺激下將會造成骨膜受損,最后可能造成疲勞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