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創傷
解剖圖
人體的膝關節中,在介乎股骨未端(股骨髁)與脛骨頂部處(脛骨坪),有兩塊呈“C”形的軟骨,稱為半月板。
半月板是呈“C”形的纖維軟骨,在切面圖中則呈三角形式,外周較厚,越近中心越薄。步行或跑步時,半月板的主要作用在于分布重量,并保持膝關節穩定。
由于神經線和血管只覆蓋半月板的外圍部分,即使半月板受創,傷者未必會感受到痛楚。同一道理,半月板一旦受傷,其自愈力也是最低的。
創傷成因
如屈伸和正處于受力狀態的膝關節猛然受巨大扭力撞擊,便會導致半月板受傷。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籃球運動員躍起取球,著地時膝關節向內扭曲,身體繼而急速轉向,導致半月板受傷。猛力蹲下(如重復的青蛙跳)也可能導致半月板受傷。
病癥
半月板創傷的癥狀視乎傷勢的嚴重程度而定。一般來說,傷者于受傷的一剎那可能會感到或聽到“卜”的一聲和輕微痛楚。數小時后,膝關節會開始腫脹,并持續一段時間。
傷者的膝關節往往會出現“交鎖”現象。受膝關節內撕裂的半月板碎片所阻,傷者難以完全伸直或屈伸膝部。傷者屈伸膝部時,膝部會突然“鎖上”,“卡塔”一聲后又會解開。
傷者接受臨床檢查時,如膝關節受壓和被扭曲(麥克墨里測試),便會感到痛楚,并可能感到或聽到“卡塔”之聲。此外,如膝關節負荷過重,便會出現腫脹和痛楚加劇的典型癥狀。
進行磁力共振影像分析(MRI)及關節內窺鏡檢查,均可準確地診斷出半月板有否受創。
半月板創傷的類型
簡單地說,半月板創傷可根據撕裂的位置和方式分為多種類型;常見的有桶柄型、放射型、瓣狀及綜合型撕裂。采用哪種治療方法和是否需要接受手術,需視乎半月板撕裂的方式和嚴重程度。
診治方法
如膝關節嚴重受傷,必需由骨科醫生或運動物理治療師診治。傷者會感到劇痛,或于受傷時聽到“卡嗒”之聲;膝關節會逐漸腫脹,其活動角度亦會收窄,并出現交鎖現象。要控制腫脹,必須奉行四大原則(休息、冰敷、加壓、提高),尤以半月板受傷扣首24至48小時重要。腫脹雖屬復原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但若不小心控制情況,必然會延長復原時間。
如只是半月板外圍輕微撕裂,傷處可能會自行愈合。在這種情況下,傷者必須休息,避免令受傷的半月板受壓,但可進行輕負荷的練習,以鍛煉肌肉。其后,傷者可在監督下逐步進行本體感受訓練及能適能訓練。此外,電聞亦有助傷者加速復原。
如交鎖、腫脹及痛楚等現象持續不退,傷者可能需要接受手術。醫生會切除部分半月板(除去撕裂的碎片,以保持半完整)或將撕裂的碎片縫合,使半月板的負重功能得以保留。
手術后,傷者需循序漸進地訓練,藉此恢復受傷前的本體感受,以及膝關節的能力和功能,達到完全康復的最終目的。
(本文由香港體育學院運動員及科研事務科運動醫學部提供作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