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足底筋膜炎的定義 足底筋腱出現無菌性炎癥,屬于足跟痛的一種。
二 臨床表現 足底靠近足跟或足部中央等有疼痛感,通常發(fā)病緩慢。好發(fā)于較肥胖中年婦女和喜愛運動者,如長時間跑跳的專業(yè)運動員、舞蹈家以及長距離行走的普通人。另外喜好穿軟底鞋和大運動量的人也多見。在早晨下床或行走頭幾步時感疼痛較重,進一步活動后疼痛可部分緩解,但長時間活動后又可加重癥狀。檢查時可見足跟部前內側腫脹。跟骨內側結節(jié)及跖腱膜起點2-3厘米處有明顯壓痛。還要觀察有無足部力線異常,有無脛骨內翻,足內翻及平足、高弓足,跟腱有無攣縮等。X線檢查:約50%病人可見跟骨結節(jié)跖側有骨刺。B超及MRI檢查可見跖腱膜增厚,水腫。
疼痛的常見部位。
有些人也表現為前足痛和中足痛。
四 病因和病理 確切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可能如下:
(1)步行時,跖趾關節(jié)背伸,牽拉足底筋膜,從而牽拉跟骨結節(jié)。隨著年齡增大,足部肌肉、韌帶力量減弱,足底筋膜牽拉跟骨結節(jié)的力量增大,長期反復牽拉使足底筋膜起點部發(fā)生微小撕裂,繼發(fā)炎癥,引起疼痛。
(2)足底筋膜跟骨止點處的骨膜炎和跟骨內側結節(jié)的疲勞骨折。
(3)屈趾短肌止點炎癥和水腫及其增生的骨刺導致足底外側神經第一支神經的卡壓。
足部的一些其它疾病,如足弓下降、脛骨內翻、跟腱攣縮、跟骨外翻、足旋前畸形,中老年人的足部肌腱、韌帶發(fā)生退變后足弓的改變等,都會使足底筋膜承受更大的應力,長期慢性的牽拉可使局部腱膜發(fā)生微小撕裂,局部水腫產生無菌性炎癥。最近有人把足底筋膜炎稱為“網球跟”。
五 治療 傳統(tǒng)方法如下:(1)減少足跟的沖擊,如減肥、避免大運動量活動。(2)理療,如超聲波、肌電刺激、冷熱外敷、推拿按摩等。(3)消炎止痛藥和局部封閉。(4)石膏固定。(5)體外震波療法。(6)手術治療,跖腱膜部分切斷術等。
經常做這樣的運動,有助于足底筋膜炎的康復。
《足踝外科學》的介紹的足弓墊和夜間夾板
這樣的動作也有幫助。
孫醫(yī)生足科對于足底筋膜炎的治療觀點
1 藥膏外貼 十余味中藥制成,具有活血化瘀和舒筋化絡的作用,只需要貼于疼痛最明顯的部位。
2 運動療法 如上面所述的動作。
3 使用特殊的鞋墊。孫醫(yī)生研發(fā)出一種“足底筋膜炎專用鞋墊”,如下面,帶有跟部凹陷和內外縱弓,并且選用特殊的材料,對于足底筋膜炎的康復有較好效果。
參考價格是68元/雙,可使用半年至1年。
4 肌內效貼布療法 把一種具有彈性的貼布,粘貼在足踝部,能夠使足肌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這種方法對于喜愛運動的人比較適合,能夠有效保護足肌。這種貼布最早由日本的KASE博士研發(fā),目前傳播到世界各國。貝克漢姆也是使用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