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有人的參與,才會有活力,人勝與機器
騰訊科技訊 近日,美國知名網絡雜志Slate.com科技專欄作家法哈德-曼約奧(Farhad Manjoo)今天撰文稱,雖然Twitter前途光明,但它既不會成為谷歌殺手也不會成為Facebook殺手。Twitter的“實時性”只是被硅谷的評論家有意夸大了而已。所謂的“實時搜索”和“實時數據”的確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想要借此擊敗谷歌或Facebook卻非常困難。
硅谷的炒作
對你我而言,Twitter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消遣方式。但是在硅谷那幫聒噪的家伙看來,這家微型博客網站的意義可不止于此。在他們眼中,Twitter是下一個谷歌、下一個Facebook,甚至有可能是二者的混合體且同樣不可戰勝。科技博客TechCrunch創始人邁克爾-阿靈頓(Michael Arrington)本周撰文稱:“現在是時候將Twitter當成一個搜索引擎來看待了。”此前發表類似觀點的還有搜索大師約翰-巴特勒(John Battelle)、《圣荷塞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 News)以及部分出錢資助Twitter的風險投資家。這些人認為,通過搜集數百萬網民的“實時”想法,就可以將Twitter打造成為互聯網上最棒的“實時”信息數據庫。他們還認為,這一數據庫將頗具價值,當人們想要了解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時,會有更多的人使用Twitter,而非谷歌。
在人們對Twitter寄予的諸多厚望中,有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硅谷慣有的炒作。當然,在這樣一個希望渺茫的年代,Twitter也被樹立成為一種標桿,使得整個科技世界依然保持樂觀。Twitter非常簡單,簡單到人們在描述它的時候經常會不由自主的給它強加上一些東西。或許這就是為什么那些力挺Twitter的人在鼓吹它的潛力時總是希望將它與眾所周知的成功典范進行對比的原因,搜索引擎和社交網絡就是這種成功典范。但問題在于,這兩個對比都沒有太多的意義。
支持觀點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那些認為Twitter會取代谷歌的人的理論。持這一觀點的人通常都會以兩個事件為例進行論述。一個是去年的印度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另外一個則是全美航空(US Airways)1549次航班迫降哈德遜河事件。在這兩個事件中,當事人都利用Twitter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而Twitter搜索引擎則成為人們通過網絡獲得第一手新聞的首選地之一。1549次航班的第一張圖片的確是通過Twitter發出的。這張照片是由附近一艘渡船上的商人賈尼斯-克魯姆斯(Janis Krums)拍下并上傳到Twitter的,他還在Twitter中寫道:“一架飛機降落到了哈德遜河上,我正在開船過去救人。太不可思議了。”
作為Twitter的投資者之一,Betaworks公司天使投資負責人約翰-博思威克(John Borthwick)在最近的一篇博文中對這種服務的價值進行了闡述:試想一下,當你在排隊買咖啡時無意聽到有人在談論飛機迫降哈德遜河一事,隨后你跑到辦公桌前通過谷歌進行搜索卻一無所獲。博思威克寫道:“在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我們無法通過谷歌找到任何相關信息……其實任何熱門話題皆是如此。無論是實時問題、實時品牌分析還是新產品的實時發布情況都無一例外。如果你想了解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那么search.twitter.com將為你提供最優答案。”
另外一名Twitter的投資人、風險投資機構IVP合伙人托德-查菲(Todd Chaffee)則向《廣告時代》網站(AdAge.com)表示,Twitter甚至可以滿足個性化的搜索查詢,彌補谷歌的不足。他說:“Twitter可向全球所有人發問并獲得答案。有數百萬人在貢獻自己的知識。而且這一引擎還是有生命的,除了文檔外,你還可以從其他人那里獲得實時反饋。”
搜索大師約翰-巴特勒還描述過這樣一個場景:當你想要購買某款數碼相機時,比如佳能EOS,你將不會通過谷歌來查詢相關信息,而是會將問題發到Twitter上,比如,“佳能EOS的成像效果如何?”如果Twitter提供對相關服務進行分析和分類的服務,它就會提供與你的問題最為相近的答案。“這些結果絕對是具有革命意義的。”巴特勒寫道。
搜索簡陋
但是這里面有兩個問題。首先,Twitter的搜索引擎目前還非常簡陋。它只能按時間順序排列搜索結果,因此那些最好的結果很容易被愚蠢的信息和不斷發布愚蠢信息的人淹沒。當然,Twitter可以提升自己的搜索引擎。但是谷歌也可以。別忘了,Twitter是一個公共數據庫。Twitter上的所有信息都對外開放而且可以被其他公司分析。事實上,Twitter自己的搜索引擎最初也是一家獨立的創業公司,也就是Summize。該公司是去年夏天才被Twitter收購的。
谷歌已經提供了許多專業的搜索引擎,包括博客搜索、圖書搜索、新聞搜索和視頻搜索等。一旦所謂的“實時網絡(real-time Web)”搜索真的流行開來,谷歌也可以輕而易舉的對Twitter進行索引并將相關的Twitter信息顯示在其傳統搜索結果的一側。而且,谷歌將借此占據上風。當你在谷歌中搜索“佳能EOS”時,你既可以獲得相關網頁和新聞,又能夠檢索最近發布的相關Twitter信息。而在Twitter上進行搜索也只能得到Twitter信息。你會如何選擇?
實時搜索確實有可能提供比谷歌更好的結果。如果你正在波士頓旅游,突然想在哈佛大學旁邊找個好地方吃飯,那么到Twitter尋求建議顯然更加有效。的確,人們一直都在利用Twitter從事這類事情。但是相比于我們在網上所從事的所有事情而言,這些個性化的實時搜索只占到很小的一部分。回想一下你昨天用谷歌搜索過的內容,有多少是需要實時結果的?事實上,當你在谷歌上檢索一些獨特的內容時,你通常都會發現,以前已經有人通過Ask Metafilter或“雅虎問答”問過相同的問題了。即使是巴特勒所舉的例子也不夠嚴密。人們為什么一定要知道別人現在正在討論什么關于佳能EOS的問題?難道你對別人昨天或上周的看法就毫不在意嗎?這些信息過時了嗎?當然不是,恰恰相反,這類信息通常都比你通過Twitter獲得的信息更加深入。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對于大多數搜索而言,只要信息不過時就很不錯了,未必一定要是實時信息。
信息雜亂
這就把我們引到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上——人們多長時間才需要一次“實時”信息?的確,在飛機迫降哈德遜河發生后的幾分鐘內,Twitter或許是尋找新聞的最好去處。但是這種優勢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一旦電視臺的直升機出現在事發現場,Twitter就會顯得異常緩慢,而且其內容也要比其他媒體嘈雜得多。這個時候你最好的去處是CNN,除了現場圖片外,你還可以閱讀評論文章以及對目擊者進行的條理清晰的采訪,當然也包括其他的傳統新聞資訊。
在孟買恐怖襲擊發生后,我一邊打開Twitter查看關于這一事件的信息一邊打開印度的IBN Live電視臺。電視臺的報道充斥著突然事件報道中常見的各類問題——信息零散且不確切,目擊者的陳述相互抵觸而且還不斷的反復。但是Twitter更加糟糕。上面的文字根本就不連貫,無法完整進行描述。內容非常混亂,其中不僅有事實還充滿著各種捏造的信息,而且還有很多人不斷發布著毫無根據的推斷和觀點,當然也不乏激動和悲傷的文字。而其中最多的就是電視上幾分鐘前剛剛播放過的信息。即使是谷歌也比Twitter強。谷歌很快便開始索引相關的新聞、現場報道的博客文章以及維基百科中的相關詞條。當時,在谷歌中搜索“孟買”,你會立刻得到非常深入的文章和圖片,而且絲毫沒有失去實效性。每次的新聞事件發生后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博思威克所說并不完全屬實,他說,當1549次航班迫降哈德遜河時,無法在谷歌上找到任何信息。其實谷歌在事發后的幾個小時內便索引了條理清楚的新聞報道,Twitter的反應雖然要快得多,幾分鐘內就有了相關報道,但內容卻參差不齊。那些新聞狂熱分子的確喜歡這種雜亂而迅速的報道,但大多數人都不是這種人。很多人都寧愿等上一個小時來閱讀條理清楚的新聞報道。
Facebook應對
那么,如果Twitter沒有對谷歌構成威脅,它是否會威脅到Facebook呢?這個問題更為直接。正如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本周在一篇博文所表達的那樣,社交網絡站點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人們“與他人即時分享體驗,包括想法、狀態、照片、記錄、感受等。”但Twitter不僅更為迅速、更加純粹而且也可以無拘無束地與所有人分享。在Twitter上,你只需要登錄并輸入內容即可,你無需填寫個人資料也不必擔心有人加你為好友或是拒絕你的請求。即時沒有獲得對方允許,你仍可以在Twitter上關注其他人的更新。而在Facebook上就必須首先成為對方的好友并獲得許可后才可以彼此分享信息。不僅如此,Twitter也更為迅速,只要點擊“發送”按鈕即可馬上顯示出當前狀態。然而Facebook直到現在速度還是緩慢,想要獲得好友的更新至少得等上幾分鐘,你無法實時獲取信息。
作為對Twitter的回應,Facebook剛剛宣布進行改版。因此,你很快就可以從Facebook的主頁上看到實時更新。這樣一來,Facebook就可以跟Twitter一樣為你提供好友的實時狀態。這的確是一步好棋,但還不夠徹底。另外,我認為人們高估了“實時”數據的吸引力。有時,Facebook會對實時交流功能進行提升。例如,在觀看《國情咨文》現場直播時,人們或許會希望隨著演講的進行查看到他人的更新。但在平時,我們是否會因為能夠立刻看到好友的狀態更新而欣喜不已呢?這真的要比等上10分鐘好很多嗎?有些人或許會對此非常欣喜,但大多數人恐怕壓根兒就不會注意到其中的區別。
仍是小眾產品
不久前,Twitter還是硅谷的笑柄。它到現在都分文未賺,直到最近它對于文化的最主要貢獻還是那條宕機時必不可少的“失落的鯨魚”,甚至還有了專門的粉絲。Twitter的發展的確非常迅速,2008年一年的時間,它的用戶就增長了7倍多,最近還吸引了包括政治家和媒體在內的許多注意。不過,盡管Twitter增長迅速,它仍然是一款“小眾產品”。根據流量檢測公司的數據,Twitter每月的美國訪客數量約為600萬,這只是Facebook的十分之一,與谷歌相比更是少的可憐,只有谷歌的二十分之一。就連政治博客網站Huffington Post的流量都比Twitter高。
當然,這并不是說Twitter的未來暗淡無光。隨著用戶的增多以及相應的分析工具的完善,Twitter不僅會在突發事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也將成為我們獲取好友實時反饋的優秀工具。我們只是不清楚Twitter將如何賺錢,或者如何進行轉型以實現盈利。或許Twitter可以做得很好,但恐怕不是作為一個成功的社交網絡也不是一家成功的搜索引擎。(編譯/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