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關注各大論壇上的中醫爭論已有數年。似乎從去年開始,矛盾開始轉到地面。劉力紅的《思考中醫》賣到脫銷,又出增訂本;另一方面,目前攻擊中醫最強硬的方舟子也推出了《科學成就健康》和《批評中醫》。同時,還有“劉太醫”的后人談養生。一時間熱鬧非凡。
劉太醫的東西一看便可歸入污染信息的行列。最簡單的辦法,凡是看到包含了“癌癥、補鈣、艾滋病、臨床實驗”之類信息的“中醫書”,都不妨繞道而行。在這個紛亂時代,漢語語境中,只有兩種醫療體系值得我們重視:基于陰陽五行、六經八法的中醫,和基于解剖實驗完全反對中醫的科學。
閱讀全文
摘要: 加入了兩個函數,分別用于返回數據緩沖區的大小和指向緩沖區的指針。
閱讀全文
摘要: 棧上的每個函數在每幀都要被調用,除了這點小的不同之處,PROCESS_MANAGER和STATE_MANAGER非常相似。
閱讀全文
摘要: 新的狀態管理器引入了兩個概念:調用目的以及添加一個用戶自定義的數據指針,此指針指向STATE_MANAGER中的函數。調用目的是一個狀態被調用的原因,“目的(purpose)”可以是INIT_PURPOSE(表明要使用函數,需要事先進行準備)、FRAME_PURPOSE(處理單獨的一幀)或SHUTDOWN_PURPOSE(在處理完成時釋放所有資源)。
閱讀全文
摘要: 我爺爺今年82歲,身子骨還算硬朗,至少沒有什么大病。可惜從發病到去世,才短短半個多月的時間。半個月的時間里,我感覺是受盡了庸醫的摧殘!
半個月前,我收到家里人的電話。父親說:“爺爺進醫院了,主要是大小便排不出來”。我當時就極力反對,西醫沒有一個是好東西,趕快找好的中醫治療。并用問答的方式詢問了病情。根據我的引導,從父親那里得知,爺爺現在主要是大小便解不出來,手腳是冷的,人老是打瞌睡,沒有精神,不口渴,臉上紅撲撲的(家里還認為是好事)。大家可以看到,這少陰病的兇光已經顯露出來。于是我斷定,這病是下焦極寒的表現,冰徹大地,水道不通。于是我給家里人講,這病不好治,趕快去找生附子(這藥在四川縣城里還是很容易買到的),或者準備大量的黃附片,必須要大劑量的熱藥才能發揮作用。我想用溫通的方法來治療。
閱讀全文
摘要: 天不怕地不怕的張飛兄弟,也算個虎膽級別的英雄了。但他仍怕一個“病”字,縱然當陽橋上千聲吼,也喝令不退病家軍。如果引申下去,張兄也許還怕兩字:“醫”和“藥”。
有病就要問醫,問醫自然開藥。或者說,有病就要服藥,服藥得先問醫。扁鵲老哥說得好:小病藏于皮膚紋理,若不治療就會加重。而蔡桓公卻不以為然,一句 “寡人無疾”,把對醫生的不信任推向極端,哪怕是神醫,也照樣不買你的賬。可見,醫患矛盾的對立,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在老蔡看來,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難怪,一代梟雄曹操先生也會步其后塵,信不過神醫,錯斬了華佗,空留千古余恨。可以設想,要是換成庸醫,不知是何結果。
閱讀全文
摘要: 網上看到的:
病了兩禮拜,今天終于可以下地折騰,第一感觸的是:“庸醫橫行啊!”
病的起因是胃疼,后發展為下腹疼痛,奔跑顛簸了市區3所醫院,檢查了兩周,至今人問我:“什么毛病啊?”依舊無言以對,醫生沒檢查出,我也沒辦法。
閱讀全文
摘要: 這個話題本身就太大,肯定說不清,只是因為經常有人與我聊到它,干脆就寫出來,大家討論。首先應該明確我的本意,學中醫、做中醫與學好中醫之間不是一回事。弄個手藝混飯吃不是我們討論的范疇,其實還真不如干點別的,中醫這碗飯最難吃!
許多人是好不容易考上醫學專業的,也必然很是珍惜,直到一級一級熬到副高級、正高級,也未必就學好了中醫。以我的看法——他根本不應該進這個門。
閱讀全文
摘要: 病歷摘要:
陳X,男,1歲4個月.因“腹脹4個月,全身浮腫并發熱1周“于2004年1月入院.患兒于4個月前始有腹脹,近2月來腹脹加重,尿量減少,顏面呈現浮腫,院外查肝功能有異常,未經治療。1周來腹脹加重,顏面及下肢更加明顯,并有咳嗽,發熱,體溫38℃以上,午后及夜間稍高,咳嗽每次4~5聲,有痰難以咳出,無氣促,無腹痛。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