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希言自然。
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
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閱讀全文
摘要: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閱讀全文
摘要: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閱讀全文
摘要: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累累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馀,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閱讀全文
摘要: 35歲是青春的后期,35歲以后是收獲的季節,如果你沒有資格說這句話,你將會憎恨自己。
所以在35歲以前,在爛漫蓬勃的青春年華里,你最好把下面十件事做好!
閱讀全文
通常發瘋的不是天才,而是社會。這讓我想起圣經中的希律王,他下令屠戮所有男嬰,希望殺死預言中將來的國王。這一舉動是不是瘋了呢?另一個例子,布魯諾因為相信存在和我們的地球一樣的諸多星球而被宗教審判所焚死。他有什么錯?伽利略倍受折磨,為了活命,被迫公開放棄所謂的“異端邪說”——關于地球自轉的學說。托馬斯·坎內拉在多年的監禁中,在碎紙片上寫下了他的烏托邦(《太陽城》),勇敢地憧憬一個真正人人平等的未來社會。蘇格拉底因為在廣場上與年輕人辯論而遭審判處死。這就是以往的社會(通常是瘋狂的)對付未來的手段。愛因斯坦,離我們更近一些,也正因為處在一個較為文明的社會中,才生存了下來;否則等待他的將是與上述幾個人同樣的命運。
你一定坐過公交車吧,如果沒座位而你的手一直抓著吊環不動持續半小時,你會發現自己的胳膊麻木而無法靈活的活動了。大腦和胳膊一樣,不用就會萎縮。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特長。一個人做某些事會比其他事做的更好。但許多人從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往往是他們沒有進行足夠的思考。如果你對一切都隨遇而安、得過且過,或怨天尤人,那有一天你一定會后悔莫及的。
為什么那么多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思考。只有不足1‰的人能認識到通過鍛煉思考能力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
“懂得正確的思考或者拋開懶惰去思考其實是挺難的,如果不是我堅持參加了21天訓練營也許現在還在稀里糊涂的過以前那樣的日子,在參加
21天訓練營時,每天訓練營都會引導我去思考,并且強迫我必須思考,否則我就不能進行接下來的訓練。我記得非常清楚,在我訓練到第17天時,突然一切都豁
然開朗了,也許這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吧。” 已是北大研究生的小楊興奮的說著他的觀點。
“頭腦不用也會生銹,經常思考才會反應敏捷”,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如是說。“如果思考能得到應有的重視,每個人該取得多少進步,多大成功啊!不能下決心培養自己愛思考習慣的人,失去的將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懷著十分悲痛和復雜的心情看完的,太殘忍了,人類不可以這樣對待動物,這些人會遭報應的。
人的墮落是從人心的墮落開始的,人類失去了愛心,也就離毀滅不遠了。
呼吁咱們國家盡快出臺動物保護法,嚴懲這樣虐殺動物的行為。
很血腥,如果你承受能力不夠還是別看了。
點擊查看
摘要: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