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的網游研發,在服務器使用的開發平臺方面,win和linux的比例各占多少,我一時半會也沒有準確數據,但從我了解的這么多公司情況來看,用 win系統的還是比較多一點,這些企業一般都是比較單純的網游公司,而用linux的則多數是一些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比如網易和騰訊。
網游服務器用win還是linux,向來都是大家關注的話題。我想,原因可能很多,但此處不想過多論述這個問題,為避免多費口舌,我還是明確表明一下自己的觀點:我是推薦用linux作開發的,雖然我也是剛轉來作linux平臺下的開發。
那么,說具體一點。但凡作過比較深入的網絡編程的人,都會知道,在win平臺下,高效的IO模型是IOCP,而在linux底下則是epoll。那么,epoll與iocp之間到底有哪些異同之處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它們相同的地方。
兩者都是處理異步IO的高效模型,這種高效,除了“異步處理”這個共同的特征之外,二者都可以通過指針攜帶應用層數據:在IOCP里,應用層數據可以通過單句柄數據和單IO數據來與IOCP底層通信;而在epoll里,可以通過epoll_data里的'void *ptr'來傳遞。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也是它們高效的原因所在:當事件的通知到來時,它不僅告訴你發生了什么樣的事件,還同時告訴這次事件所操作的數據是哪些。
那么,epoll和iocp到底又有什么不同呢?
以我目前粗淺的使用經驗來看,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iocp是在IO操作完成之后,才通過get函數返回這個完成通知的;而epoll則不是在IO操作完成之后才通知你,它的工作原理是,你如果想進行IO操作時,先向epoll查詢是否可讀或可寫,如果處于可讀或可寫狀態后,epoll會通過epoll_wait函數通知你,此時你再進行進一步的recv或send操作。
2. 在1的基礎上,我們其實可以看到,epoll僅僅是一個異步事件的通知機制,其本身并不作任何的IO讀寫操作,它只負責告訴你是不是可以讀或可以寫了,而具體的讀寫操作,還要應用層自己來作;但iocp的封裝就要多一些,它不僅會有完成之后的事件通知,更重要的是,它同時封裝了一部分的IO控制邏輯。從這一點上來看,iocp的封裝似乎更全面一點,但是,換個角度看,epoll僅提供這種機制也是非常好的,它保持了事件通知與IO操作之間彼此的獨立性,使得epoll的使用更加靈活。
這只是我初步使用epoll開發過程中的體會,以后有更深的體會時還會發上來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