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簡》第三章“團隊缺乏的不只是管理”除了對“體制病”給出了一針見血的診斷以外,本章后面幾節的內容也很有意思,尤其是作者的“跟隨螞蟻”的思想。
Babara Moo說過,帶領一群很棒的程序員做事情就像是放養一群驕傲的貓一樣。我不知道這是不是隱含她的管理程序員思想就如同放養貓一樣,而且雖然聽起來很形象,但是我始終還是想不通到底該是怎么樣的!(我從來沒有放養過貓……)
不過幸運的是,這里周愛民先生給出的“跟隨螞蟻”卻讓我感到格外親切!仿佛一下子把我帶回到童年,穿著開襠褲,蹲在地上和螞蟻玩的美好時光!(你有過嗎?這么美妙的經歷,應該有吧?如果沒有,那實在是太遺憾了,建議找個周末帶上自己的孩子去鄉下體驗一下吧。)
我來更詳細的回憶一下和螞蟻玩的經歷吧。
第一、很多時候,不確定是什么原因,比如可能是要下雨了,螞蟻會成群結對的搬家。這時候,大隊的螞蟻雜亂而有序的朝著目的地進發,我試著鏟掉那一塊地皮的方式(因為我懷疑是不是氣味引導),或者用一個大木棍切斷他們的道路,但是這些都無濟于事。最多是增加了螞蟻團隊中途混亂而終于找到同樣道路的時間。
第二、有時候,我抓了一個大蟲子,希望送給螞蟻團隊作為他們的美食。可是平時聰明的螞蟻總是無法按照我的指示去找到那個蟲子,因為他們總是匆匆往自己既定的目標(可能是回家,也可能是某個工地)上進發,根本無暇或者沒有絲毫想法留意路邊的風景,哪怕就在不遠處,我去捉他卻總是引起他更憤怒的抵抗,更快速的逃跑。經過無數嘗試,我最后終于發現,最有效的方式是在他原本想走的路上用棍子欄住,然后迫使它朝蟲子的方向摸索,直到讓他自己找到蟲子。這時候終于可以撤除“障礙物”(其實是引導)。因為它不會再對路邊的食物視而不見了,換來的是他將呼朋引伴來搬回這頓美餐!
上面兩個故事,絕不是為了延長篇幅,或者浪費你的時間。我只是想通過這兩個故事更形象說明下面兩個觀點:
一個團隊,有他固有的特性和積淀,軟件開發團隊無疑更加如此。所以幻想“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世界”往往是不太現實的。他們雖然是螞蟻,但就算你是個“大象”,他們也不會有任何的畏懼,更談不上屈服。你就是用上比他們大好幾倍的木棍也無法阻止他們既定的步伐,不是嗎?
所以,首先你需要跟隨螞蟻,接觸他們,觀察他們,深入他們,最終獲取他們的信任,告知螞蟻團隊目標在哪里。適當的時候,木棍也是必要的,不過大多數時候是一種引導,而不是用來懲罰。
所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應該就是這個類似的道理吧。周愛民先生能創新地提出“跟隨螞蟻”的思想,真是體現了他豐富的項目開發管理經驗、卓越的分析能力和獨到的眼光,實在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