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這個詞首先讓我迷惑。
大體上說,東方人和西方人理解不同。英文中,意義通常就是”meaning”,而本文的標題直譯為 “ Meaning of life”——標準哲學課題。Meaning側重于是什么,指代什么。如此理解,生活的意義就可表述為生活到底是什么?它包括些什么?
深一點的理解則是,生活到底為著什么?由何而起,又有什么目的?
而我認為,中文中的意義更加深刻,不僅僅代表涵義,更著重于因為什么而重要。
生活因為什么而重要?
小小論述一番后,發現談論生活的意義比想象的還要復雜。我坐在這小小的屋子里,暖暖的燈光照著我,窗外夜色深邃,一片寂靜。
不可否認,正如梁漱溟所說,人類的生命實在是可悲憫的。無論是從人類的整體,還是一個個逝去的和即將逝去的個體。
吃、喝、玩、樂、酒、色、財、氣、功、名、利、祿、忠、信、孝、廉、儉、貪、搶、詐、騙、妒、殺……生活中樣樣俱全,樣樣可以帶來滿足,樣樣值得懷疑。
生存的本能和懶惰的天性主宰著90%的人類歷史和90%的人類生活。倘若除卻其中不多的理性的光芒,總的看來人類歷史不過是一部人類動物發展史。人類的生活并不比動物好多少。可能我們強大一些,可支配我們的欲望也放大了不知多少倍。
難道生活就是這些?
去wiki查了一下生活的意義,得到一張長長的列表。
嚴格的來說,是一張生活的目的清單,也就是開頭所說的第二層的意義。
大致不過三類:
意義在于:
要賺很多錢,過富人的生活。
要找到所愛的人,結婚生子,傳宗接代。
要建功立業。
等等,或遠或近,我將之歸為欲望一類。
意義在于
沒有意義,就是活著而已。生命是一種體驗。
做好應做的工作,應做的事情。
孝順父母,保護家庭,保衛國家。
做上帝(真主)的仆人
等等,或遠或近,我將之歸為責任一類。
意義在于
擴展全人類的知識疆界。
探索生命的意義。
保護人類生存的環境。
等等,或遠或近,我將之歸為使命一類。
欲望深究起來,還是要歸于我們的動物性,趨利避害,比如希望吃得好,穿的好等等。是種族為了繁衍,千百年來固定在我們身上的責任。活著和保護自己族群的存活和壯大,是所有動物的共同本性,也是默默承擔的責任。
責任和使命的區別在于:一個是默默承擔著,可能出于社會倫理的安排,動物的本能,宗教的義務;一個是主動承擔著,出于自身的思考,和理性的選擇。二者的區別有時很模糊,也不影響這兩類生活的積極性。
光默默承擔著責任,和動物差別不大,和我們面前的電腦軟件一樣沒有什么區別。
光接受著使命,且不論這使命正義與否,好壞與否,總是有悖人之本性,不可人人做到,推而廣之的。也不符合人類生活得意義。光想象一生背負著一些使命,就夠讓人莊重和壓抑的了。圣人畢竟是很少的,我甚至懷疑大部分是人造的。
生活因為什么而重要?因為什么而多姿多彩?
答案呼之欲出,我也無從辯駁和懷疑。
生活因為我們有選擇的自由而重要,因為選擇而精彩。
失去了選擇的自由,我們就淪為機器。圣人我說了,極有可能是人編造的。
有一天搭乘電梯,就遇上了電梯突然斷電,雖然緊急供電系統幾秒后就開始作用,可是電梯還是從13樓迅速往下墬。還好當時記起曾經看過電視教的,趕快把每一層樓的按鍵都按下,好在電梯在五樓終于停止了,..真的有檢回一條命的感覺!
當你面臨生死一線間時,當下的你所做的每一個動作將決定你的生死與否。生活中,難免會坐到電梯,但是!萬一遇到電梯發生事故,迅速往下墜落時,你可能只有一個念頭「站在電梯里等死吧!... 」
可是今天..... 我在電視的一個外國頻道看到一個非常好的節目。其中,他們還請了專家示范.....
『電梯下墜時保護自己的最佳動作』
第一、(不論有幾層樓) 趕快把每一層樓的按鍵都按下。
第二、如果電梯里有手把,一只手緊握手把。
第三、整個背部跟頭部緊貼電梯內墻,呈一直線。
第四、膝蓋呈彎曲姿勢。
說明:因為電梯下墜時,你不會知道它會何時著地,且墜落時很可能會全身骨折而死。
所以:
第一點是當緊急電源啟動時,電梯可以馬上停止繼續下墜 .
第二點是為了要固定你人所在的位子,以致于你不會因為重心不穩而摔傷
第三點是為了要運用電梯墻壁作為脊椎的防護 .
第四點是最重要的是因為韌帶是唯一人體富含彈性的一個組織,
所以借用膝蓋彎曲來承受重擊壓力,比骨頭來承受壓力來的大。
心存抱怨、牢騷滿腹 不要總問公司為你做了什么,要問問自己為公司做了什么。
許多人總是認為自己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卻總是生不逢時,得不到老板的賞識和提拔。于是經常私下抱怨、牢騷滿腹,一副懷才不遇的模樣。
但是,不管現實怎樣,努力才是首要的,否則抱怨會讓你失去更多。
有一條老獵狗,掉進了一個廢棄的陷阱里,很深,根本爬不上來。
主人看它已經老了,也懶得去救它了,讓它在那里自生自滅。
這條獵狗一開始也放棄了求生的希望,每天還不斷地埋怨自己為主人立下汗馬功勞,現在卻落得如此下場。而且,每天都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
獵狗很生氣,天天抱怨,自己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它,老天就算死也不讓它死得舒服點,每天還有那么多垃圾扔在它旁邊。
可是有一天,它決定改變它的態度,它每天都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腳下,從垃圾中找出殘羹來維持自己的生命,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沒。
終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上。
因此,不要抱怨你的單位不好,不要抱怨你的上司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資少,也不要抱怨你空懷一身絕技沒人賞識你,現實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給你的是垃圾,你同樣能把垃圾踩在腳底下,登上世界之巔。
要知道,成功不會在一夜降臨。如果你還沒有獲得提升,不要抱怨懷才不遇,或急于跳槽。要知道,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實際上,許多抱怨并非來自工作本身,而是源于自己的思想。比如說,能力不被重視是許多上班族遇到的煩心事,他們總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擔當大任,卻只能處在公司的最底層,干些無所謂的工作。越是這么想,對工作就越提不起精神。
再比如,當公司為你指派了一項工作,并設定了你自認為是不合理的期限要求時,通常你會感到緊張,進而去向他人不斷地抱怨或是訴苦。因為,你認為要在這個期
限內完成,自己將要花去更多的時間和心血,而且還不一定有成果。結果,當公司要求你在兩個小時內起草一份報告,你牢騷滿腹的抱怨就足足花了一個小時,在怒
氣平息后才意識到接下來期限更短的工作就更難完成了。
你發泄著不滿,卻很難確定能解決什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你的抱怨不僅會使你越來越累,還會把別人說得疲憊不堪。
長期的抱怨導致了員工對企業不忠誠的加強,也使他們陷在一種無法自拔的低迷情緒中。因為抱怨,很多員工抵不住更多機會的誘惑,或者不能承受企業暫時的困境,所以消極對抗或者另謀出路。
有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抱怨于事無補,并且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那些喜歡終日抱怨的人,即使獨立創業,也沒有辦法能改變這種惡習,也沒有辦法獲得成功。
李某是北京一名牌大學的畢業生,能說會道,各方面都表現出不同凡響。他在一家私營企業工作兩年了,雖然業績很好,為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可就是得不到老板的提升。
李某心里有些不舒暢,常常感嘆老板沒有眼力。
一日,和同事喝酒時李某發起了感慨:“想我自到公司以來,努力認真,試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我為公司建立了那么多的客戶,業績也很不錯。雖然兢兢業業,成就人所共知,但是卻沒人重視、無人欣賞。”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本來老板準備提升李某為業務部經理。得知李某之言,心里著實有些不是滋味,后來放棄了提升他。
李某之所以得不到老板的提升,就在于他不了解老板的心理,而只是一味地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抱怨沒有識才的“伯樂”。
試想,作為一個老板,誰愿被人認為是不識人才的無能之輩呀?李某這樣說不等于是在貶低老板沒有能力嗎?
因此,不要輕易抱怨。如果你也如此,還是趕快停止你的抱怨吧,讓煩躁的心情平靜下來。
事實上,你所埋怨的那些東西,并不是導致你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至多也只是原因之一而已。
你之所以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還在于你自己,只有你自己在行為上真正改變過來,從思想根源上認清問題,才能改變你所面臨的困境。你的抱怨行為的本身,正說明你倒霉的處境是咎由自取——抱怨正是導致你身處艱難的罪魁禍首。
現在,我們來審視、思考一下自己吧,問自己幾個問題:
你的自我形象是否令人滿意?
你是否對自己感到堅定自信?
你覺得自己是否有擔當重任的能力?
你平常的工作水平是否非常突出?
你和老板、同事關系是否良好和諧?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的確是一個好員工。繼續努力吧,老板總有一天會發現你這塊金子的。如果你還沒有達到這些要求,那么你更要好好努力了。
仔細觀察任何一個管理健全的機構,你會發現,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積極進取、沒有抱怨、樂于助人、能適時給予他人鼓勵和贊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會鼓勵他人像自己一樣快樂和熱情。但是,很多人無法做到這一點,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
如果我們在公司不停地抱怨,也影響公司的凝聚力。與其抱怨對公司和老板的不滿,不如努力地欣賞彼此之間的可取之處,這樣一來,你會發現自己的處境大有改善。
如果你并不是很優秀,就別抱怨老板不給你機會。那些喜歡大聲抱怨自己缺乏機會的人,往往是在為自己失敗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編制借口,因為他們能為自己的行為和目標負責,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你很有才華,很有學識,但是如果你的抱怨被老板知道了,你的老板心中必定會對你有不好的印象。知道了你對他的不滿情緒以后,他更不會信任和重用你了。
正確的做法是,采取合適的方法和步驟,使老板發現你、重視你,你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有時候,你可能會碰見一些不如意的事,而這可能都是因為你有一個不如意的老板。他有可能會對你百般挑剔,但無論他怎么對你,作為一個明智的員工,最好不要心存抱怨。
不要抱怨你的老板,也不要埋怨現在的工作或者過去的工作很枯燥。常常抱怨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沒有必要心存抱怨,吹毛求疵和抱怨于事無補,只有通過努力才能改善處境。
如果你想在工作中擁有一份好心情,你就要杜絕你那滿腹牢騷的行為,在平時通過積極努力的工作去化解抱怨。當接到棘手的工作,或你的工作被設定了緊急的最后
期限時,應深吸一口氣就立刻去工作。這樣情況就不同了,你避免了花在抱怨上的時間浪費,又避免了消極抱怨影響你的工作心態,那么相信你一定能把工作做好。
或者,你把這艱難的工作看做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測驗一下自己的能力。即使是沒能按時完成工作,只要你盡力了,也是成功的。
其實,反過來想想,當你為你的老板工作時,往往會認為老板太苛刻;而有朝一日自己成為老板時,你就會發現是員工缺乏主動性。其實,什么都沒有改變,改變的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
心胸狹窄、自私自利 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大,他成功的機會就有多大。心胸和機會往往成正比。
職場上,有些人總是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界線劃分得一清二楚,他們在工作中總是表現出一副例行公事的架勢。只知道獲取一分報酬只付出一分的努力。
這種自私自利一開始只是為了爭取個人的小利益,但久而久之,當它變成一種習慣時,為利益而利益,為計較而計較,就會使人變得心胸狹窄。它不僅對老板和公司造成損失,也會扼殺你的創造力和責任感。
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一個基本的社會規則。也許你的投入無法立刻得到回報,但不要因此氣餒,一如既往地付出,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除了老板以外,回報也可能來自他人,以一種間接的方式出現。
有些人通常會想:“公司和老板為我做了些什么?”而那些富有遠見的人則會想:“我能為老板做些什么?”大多數人都認為盡自己的能力完成分配的任務,對得起自己的薪水就可以了。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要想取得成功,必須付出更多,才能獲得更多。
有些人總是以一種消極被動的心態來對待工作,上班工作時懶懶散散,下班回家也無所事事。他們不是沒有自己的追求,而是一遭遇困境就半途而廢,因為他們缺乏一種精神支柱。
如果一個人在工作時能全力以赴,不計較眼前的一點利益,不偷懶混日子,即使現在他的薪水十分微薄,未來也一定會有所收獲。注重現實利益本身并沒有錯,問題在于現在的有些員工過分短視,而忽略了個人能力的培養,他們在現實利益和未來價值之間沒有找到一個平衡點。
一個人如果鉆到錢眼里去,如果總是算計著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資,如果總是將自己困在裝著工資的紅包里,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資背后獲得的成長機會呢?他又怎么能意識到從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和經驗對自己的未來將會產生多么大的影響呢?浪費時間、凡事拖延
時間抓起來是金子,浪費、拖延只會讓你收獲懊悔和眼淚。
現實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有種不良的習慣——拖延時間,這種現象我們幾乎不時遇見,以至于看見或者發生時都不以為然了。然而,拖延時間卻是一種極其有害的惡
習。魯迅先生說過:“耽誤他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由此可見,自我拖延時間則無異于慢性自殺。那么你呢?是否經常拖延時間?如果你同大多數人一樣,就會
說:“是的。”不過,你也許已經討厭自己的這種不良習慣,并希望在生活中消除因拖延而產生的各種憂慮。但是,你總是沒有將自己的愿望付諸于切實的行動,有
時你甚至每天都要對自己說:“我的確應該做這件事了,不過還是等一段時間再說吧。”
有人將拖延時間的行為生動地比喻為“追趕昨天的藝術”,這里,我們可以在后面再加半句——“逃避今天的法寶”,這就是拖延時間的作用。有些事情的確是你想
做的,絕非別人要你做,然而,盡管你想做,卻總是一拖再拖。你不去做現在可以做的事情,卻下決心要在將來某個時候去做。這樣,你便可以避免馬上采取行動,
同時安慰自己說,你并沒有真正放棄決心要做的事情。這種巧妙的思維過程大致如下:“我知道自己必須做這件事,可我真怕自己做不好、或者不愿做。所以準備以
后再做,這樣我也不必說今后不做此事,因而可以心安理得。”每當你必須完成一項艱苦工作時,你都可以求助于這種站不住腳、卻看似實用的邏輯。
如果你一方面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說你將做出改變,你的這種聲明沒有任何意義。你不過是缺乏毅力的人,最后將一事無成。
如果你真想克服這種陋習,那么,就趕緊列出自己的行動計劃吧。
(1)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種無所謂的耽擱。一個企業家可以因為沒能及時作出關鍵性的決定而遭到失敗;有時候,由于做妻子的懶得及時地洗碗鋪床,也會造成一
樁婚姻的瓦解;延誤了看病的時間,會給人的生命帶來無可挽回的影響。所以,拖拖拉拉這個壞習慣不是無傷大局的,它是個能使你的抱負落空、破壞你的幸福、甚
至奪去你生命的惡棍。
(2)為自己規定一個期限。但你不要暗地里規定一個期限,這樣很容易被人忽視。要讓其他人都知道你的期限,并且期望你能如期完成。
(3)不要避重就輕。避重就輕是人的天性,但到頭來只會導致問題銖積寸累,難上加難。
(4)不要因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對采取行動望而卻步,因為他們害怕自己干得也許不那么完美無缺。
(5)讓自己把握眼前的五分鐘,并努力切實地生活。先不要考慮各種長期的計劃,應爭取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鐘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一再推遲可以給你帶來愉快的那些活動。
(6)問問自己:“倘若你做了自己一直拖延至今的事情,最糟糕的結果會是什么呢?”結果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而你完全可以積極地去做這件事。認真分析一下自己的畏懼心理,你會懂得維持這種心理毫無道理。
(7)給自己安排出固定的時間,如周一晚上10點至10點15分專門做曾被拖延的事情。你會發現只要在這15分鐘內專心致志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許多拖延下來的事情。
(8)要珍愛自己,不要為將要做的事情憂心忡忡。不要因拖延時間而憂慮,要知道,珍愛自己的人是不會在精神上這樣折磨自己的。
(9)認真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假設你今生今世還有6個月的時間,你還會做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嗎?如果不會的話,你最好盡快調節自己的生活,現在就去做你
最緊迫、最需要做的事情。為什么?因為相對而言,你的時間是很有限的。在時間的長河中,30年和6個月是相差不多的。你的全部生命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間,
因而在任何方面拖延時間毫無道理。
(10)鼓起勇氣去干一兩件你一直回避的事情:一個勇敢的行動可以消除各種恐懼心理。不要再強迫自己“干好”,因為“干”本身才是關鍵所在。
(11)晚上睡覺之前,努力排除一切疲勞的感覺。不要以疲勞或疾病為借口拖延任何事情。你會發現,當疲勞或疾病失去其意義時,也就是說當它們不能成為你推遲工作的理由時,導致拖延的因素會“奇跡般地”消失。
(12)不要再使用“希望”、“但愿”、“或許”等詞,因為這些詞會促使你拖延時間。每當你發覺自己的話里又出現這幾個詞時,就應該改變自己的話。例如,你應該:
將“我希望事情會得到解決”改變“我要努力解決這件事”;
將“但愿我心情會好一些”改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快”;
將“或許問題不大”改為“我要保證沒有問題”。
(13)如果你所拖延的事情涉及到其他人,你應該與這些人商量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要敢于擺出自己的各種顧慮,這樣將有助于你認識到自己的拖延是否完全
是出于主觀原因。在知心朋友的幫助下,你們可以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久,你就會完全驅散因拖延時間而產生的憂慮。
你要是希望改變客觀現狀,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實際工作。不要總是因拖延時間而憂心忡忡,并為此而陷入惰性,應該努力消除這一令人討厭的誤區,爭取投身于現時生活!做實干家,不做幻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