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個光源,都渲染物體的一個陰影。
步驟如下:
渲染地形 --> 渲染光源標記 --> 渲染物體 --> 光柵化圖象 --> 渲染陰影 --> 使用alpha混合光柵化圖象

兩個光源,一個綠色光源,一個紅色光源,生成了兩個陰影,光源高度都是500個像素。

將綠色光源高度調整為10000個像素,這時綠色光源產生的陰影變小,并且總在物體的正下方,可以看出畫面以紅色光為主了。
這個視頻看了挺寒心的,太殘忍了,即使是動物也要善意對待,那也是生命啊。
點擊查看
吉他和反英雄
革命性財富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56年。在那一年,美國的白領和服務行業的就業人員人數首次超過了藍領工人的人數。這種勞動力結構上的巨大變化可以說是一個新的起點,以體力勞動為基礎的工業經濟開始過渡到了以知識或者腦力勞動為基礎的產業經濟。
以知識為基礎的財富體系仍然被稱做“新經濟”。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會在這一部分里延續這個稱呼。但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仍然十分龐大和昂貴的第
一代計算機已經開始從政府機關向商業界轉移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經濟學家弗里茨·馬克盧普(Fritz
Machlup)早在1962年就指出,美國20世紀50年代知識生產量的增長速度已經超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速度。
20世紀50年代經常被描繪為“死氣沉沉的10年”。但是在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第一顆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從而引發了美國與蘇聯
之間的一場激烈的宇宙空間競賽。這場競賽又極大地加劇了系統論、信息科學、軟件程序和項目管理技能培訓等領域的開發。這一競賽也使得美國的學校開始看重物
理科學和數學。所有這一切都開始給經濟注入與財富有關的新的知識。
文化和政治也開始發生變化。正如幾百年前的工業革命帶來了新技術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思想、新的藝術形式、新的價值觀和新的政治運動那樣,此時在美國也經歷著同樣的變化。
因此,20世紀50年代就普及了家庭電視,人們認識“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接觸到了電吉他和搖滾音樂。好萊塢的電影模式也從英雄和幸福結局轉向了
由詹姆斯·迪恩和馬龍·白蘭度等演員飾演的脾氣乖戾的反英雄。文學界“垮掉的一代”及其嬉皮士追隨者美化“及時行樂”,這對工業大眾社會所推崇的遵奉習俗
的傳統是沉重的打擊。
20世紀60年代的顯著特點是對越南戰
爭的抗議浪潮和民權運動、同性戀權利和男女平等運動的興起。到了1966年,全美婦女組織指出,“今天的技術已經完全消除了作為大多數工作衡量標準的體力
質量,同時強化了美國產業對創造性知識的需求。”現在,全美婦女組織要求以平等的條件加入到“由自動化所創造的革命”和經濟大潮之中。
正當全世界的新聞攝像機和記者都在聚焦這些巨大的事件上時,幾乎沒有人留意由五角大樓資助的一流科學家們正在開發的一種不起眼的新興技術。這種技術就是被稱做阿帕網——后來改變了世界的互聯網的前身。
重新溫習了這段歷史之后,我們就會看出,那種認為“新型”經濟是20世紀90年代股票市場泡沫經濟的產物,并且很快就要消失的普遍觀點是多么的可笑。
曝料新聞
歷史記載了無數這樣的例子:“革命”代替了舊的技術,甚至取代了政府,卻并沒有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社會和社會里的人。相反,真正的革命不僅更換了技術,而且更換了機構。還不止這些:革命打破并且重新組合了那種被社會心理學家稱之為社會的“角色結構”。
今天,在許多向知識經濟過渡的國家里,傳統的角色都在飛速地發生著變化。夫妻的角色、父母和孩子的角色、老師和學生的角色、老板和工人的角色、親家之間
的角色、激進分子的角色、執行官和團隊領導人的角色等,都不僅有著經濟方面的含義,而且有著心理上的含義。產生爭議的不僅是一個人該執行的任務和具有的功
能,而且是隨之而來的社會期待。
在工作時和工作后,情形變得
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不確定,也越來越復雜,因為工作任務和職務都在不斷地重新協調。我們看到了壓力和人們精力透支的樣子,因為醫生和護士、律師和律師助
理、警察和社區的協勤人員的角色都受到了挑戰,他們所受挑戰的程度是工業革命以來所從未有過的。
革命也打破了疆界。工業社會在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之間確立了一個明確的界限。今天,對于那些在家里工作的數以百萬計的人們(這部分人的數量還在增長)來
說,這個界限變得模糊了。就連“誰在為誰工作”這個概念也變得含糊不清了。美國前勞工部長羅伯特 ·
賴克指出,現在勞動力的相當大一部分人中包括在甲公司里工作的獨立承包商、自由代理人等職位,但是這些人實際上卻是乙公司的真正雇員。
經過探索之后,今天的這種似乎瘋狂的世界就會變得截然不同了。它會顯得不那么瘋狂,許多先前沒有注意到的機遇將會驀然出現。原來,混亂只是這個故事其中的一部分,而混亂本身也能激發新的思想。
明天的經濟將在眾多的領域中提供意義深遠的商業機遇,比如在超級農業生產、按客戶要求定制的醫療保健、納米技術、奇特的新式能源、流動的支付制度、快速市場、新型教育
、非致命的武器、臺式電腦生產、可程序化的貨幣、風險管理、可以告訴我們被人監視的私用探測器(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探測器),再加上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商品、服務和體驗。
這些領域什么時候會給我們帶來效益,什么時候會達到吻合,我們現在都說不準。但是,如果理解了這些深層的原理,我們就會發現新需求的存在,就會發現原來沒有被確認的產業和部門的存在,比如,一種巨大的“同步化產業”和“孤獨產業”的存在。
為了預測財富的未來,我們不僅要看我們為賺錢而忙碌的工作,而且還要看我們作為“產消合一者”(prosumer)都在做的沒有任何報酬的工作。在后面
我們將給以詳細的解釋,但是到那時,大多數人都會感到震驚,我們每天所生產的沒有報酬的產品是如此之多。我們也要探討我們許多人甚至是不知不覺在從事著的
無形的“第三職業”。
因為產消合一注定要爆發,所以貨幣經濟
的未來如果離開了產消合一經濟的未來,再也不容易被人們理解了,更不用說做出預測了。事實上,這兩者是不可分開的。它們在一起構成了一種“財富體系”。一
旦我們理解了這點,理解了這兩者之間相互維系的渠道,那么,我們不僅會對自己現在的生活了如指掌,而且對未來也會有敏銳的洞察力。
個性崇拜
新的財富體系并非時常出現,而且出現時也并非孑然一身。每個體系的到來都會伴有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新的文明。這不僅是新的商業結構,而且是新的家庭
模式、新的音樂和藝術、新的食品、新的時尚、新的審美標準、新的價值觀、對宗教和人身自由的新的態度。所有這些方方面面都與這種新出現的財富體系互動并且
給予影響。
今天在美國率先出現的正是這樣一種新的文明,而這種文明正是圍繞著創建財富的一種革命方式而展開的。不管好與壞,全世界數十億人民的生活已經被這種革命所改變了。世界各國和地區隨著這種文明的影響或是在崛起,或是在衰落。
今天,全世界有數百萬人討厭甚至是憎恨美國。一些狂熱分子希望把美國和所有的美國人都消滅掉。他們這么希望的背后有各種的理由:美國的中東政策,美國拒絕簽署各種國際協議,他們眼中的美國霸權主義野心,等等。
然而,即使中東實現了和平,即使全世界的恐怖分子都變成了和平人士,即使民主主義如鮮花般盛開,那么,世界上其余的國家也還會戰戰兢兢地看待美國。
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為美國所發展的這種新的財富體系在本質上正在威脅著全世界古老的、根深蒂固的金融和政治利益。此外,在美國興起的這種新的財富體系還伴隨著一些頗具爭議的變化,比如婦女地位的變化、種族和少數民族地位的變化、同性戀,以及其他團體地位的變化。
因為美國興起的文化更加推崇人的個性,所以它被看做是對社區的一種威脅。更糟糕的是,因為這種文化放松了早期社會傳統對人們在性、道德、政治、宗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某些禁錮,它更被視為是一種洪水猛獸,正在將年輕人誘惑到虛無主義、放縱和墮落的深淵。
總之,革命性財富和迄今為止與之相聯系的社會和文化變化這兩者之間的結合,其背后有著更廣泛的全球性的反美情緒的原因,而不僅是各方媒體所列舉的層層原因。
然而,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那樣,革命性財富體系已經不再是美國的獨家壟斷產品,其他的國家正在奮起直追。美國領先的優勢還能維持多久現在還不清楚。
連載:財富的革命 作者:阿爾文·托夫勒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這部書是關于有形和無形財富的未來。這種革命性的財富形式在未來的數年中將重新設計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公司和整個世界。
為了闡明這種意義,本章主要講述了家庭生活、日常工作、時間壓力和生活中一些愈加復雜的問題,還要講述真理、謊言、市場和金錢。我們還將把這個世界上變化與反變化之間的沖撞展示給世人。當然,也有我們內心深處的沖撞。
今天的財富革命不僅會給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帶來無數的商機,也會給社會、文化和教育等各界的企業家帶來無數的機遇。它會給美國和世界范圍內的脫貧運動帶
來無限的生機。但是,在通往這種光明未來的路上卻明示著一種警告:風險不僅規模在擴大,而且速度也在加劇。未來是為那些勇敢者準備的。
今天,電子郵件和博客電子社區鋪天蓋地般地向我們壓來。eBay把我們都變成了市場經銷商。新聞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公司的丑聞。對付乳腺癌、多重硬化以
及數十種疾病也有了治療的藥物。還有一些藥物被宣布對人體有危害,因而被撤出了市場。機器人登上了火星,而且登陸點極其精確,但是計算機、軟件、手機和網
絡系統也經常出現問題。全球變暖在發出警示信號。燃料電池在向我們招手。基因和干細胞引發了激烈的爭論。納米技術成為了新的技術目標。
與此同時,洛杉磯的犯罪集團混到了中美洲,并且在那里建立了一支準軍隊;年僅13歲的充滿了報復心理的恐怖分子離開法國,前往中東地區。當反猶太主義重
新抬頭時,哈里王子竟然在倫敦穿起了納粹軍服。在非洲,艾滋病毀掉了一代人。在亞洲,奇怪的新型疾病大有蔓延到全世界的危險。
為了逃避(或者至少是為了忘卻)這種似乎混亂的狀態,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將視線投向了電視機,因為在電視里“真人秀節目”在裝做真實。數千人組成了“快閃
族”(flash
mob),相互投擲枕頭亂鬧一通。在其他的地方,網絡游俠不惜花數千美元玩虛擬游戲,虛擬的形象拿起虛擬的刀劍展開殺戮,以便奪取城堡或者博得某個少女的
芳心。虛擬世界正在不斷蔓延。
更重要的是,曾幾何時為社會提供過理性、秩序和穩定性的機構,比如學校、醫院、家庭、法庭、制定規則的部門、工會等組織,現在卻在危機四起的形勢下變得無所適從。
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美國的貿易赤字又達到了空前的高度。美國的預算像一個醉鬼似的搖搖欲墜。世界各國的財政部長們在自言自語地說,是否應該把他們借給
華盛頓的數十億美元要回來,從而引發一場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大蕭條。歐洲在為歐盟的擴張而慶祝,但是德國的失業率卻創造了50年來的最高紀錄,法國人和荷蘭
人也在堅決地反對擬定的歐盟憲法。與此同時,我們不斷地得到告誡,中國肯定要成為下一個世界超級大國。
經濟上的這些高風險動作,加上各種機構功能的疲軟,使得待在家里的普通人面臨著具有毀滅潛在性的許多個人問題。他們質問自己是否還能得到他們為之勞累一
生而應該得到的退休金,自己是否還能付得起高得離譜的汽油價格和醫療保健費用。他們為學校里所發生的各種暴行而感到痛苦。他們擔心犯罪、毒品和物欲橫流的
道德現狀將毀掉文明生活。人人都想知道,這種似乎天下大亂的狀態將怎樣影響我們的收入?我們還會有收入嗎?
每月時尚
不僅是普通人對這些問題感到很難回答,就連那些專家們對此也感到一籌莫展。公司的總裁們像走馬燈似的更替,猶如客流高峰期通過旋轉門的匆匆過客。他們不
停地收購、逃逸或屈服于股票市場,這個月追求核心優勢,下一個月又追求增效作用,再下一個月又趕上了最新的管理時尚。他們研究最新的經濟預測,但是就連許
多經濟學家本身對這些問題也是備感困惑,只能是在這種死氣沉沉的狀態中渾渾噩噩地摸著石頭過河。
為了破解今天這種似乎混亂的局面,我們必須打斷那些遠離實際的經濟學家和商業權威們的論調,因為他們在喋喋不休地談論著什么“商業的基本原則”。我們必
須深入到陳腐的表面現象下面去探索。因此,在這一部分里,我們將聚焦探索那些所謂的基本原理所賴以生存的“深層原理”。
根據3個因素來縮放陰影:物體的大小,物體相對于地面的位置(高度),導致陰影的光源的位置。
光源越高,陰影越小;光源越低,陰影越大。

光源高度為1840像素時的效果,陰影很小。

光源高度為130像素時的效果,陰影變大。
要實現簡單陰影,只需使用alpha混合在投下陰影的物體下方繪制一個位圖陰影即可。要實現這種效果,首先需要兩樣東西:陰影紋理和用作廣告牌的多邊形網格。(在3D游戲編程中,術語廣告牌billboard指的是一個其上被貼上2D圖象的多邊形,該多邊形通常與視平面或其他平面平行,廣告牌技術用于在2D平面上繪制3D物體的2D投影,使其看起來很真實。)
為物體創造陰影的步驟如下:
(1)使用z緩存渲染場景中所有的物體。
(2)對于要為其創建陰影的每個物體,使用支持alpha混合和透明的紋理映射函數在物體正下方的地形上渲染廣告牌。
進行兩遍渲染的原因是,要對陰影與地形(或下面的幾何體)進行alpha混合,緩存中必須有用于alpha混合的圖象。另外,由于假設陰影在地面上,因此不但需要確定地面的位置,還需要確定在離地面多高的地方繪制陰影。
自己就有磨蹭的習慣,希望能改掉。
---------------------------------------------------------------------------------------------------------
在生活中,遇見個把磨蹭的人是常見的事。令人無法容忍的是,有人養成了根深蒂固的磨蹭習性,無視應承擔的責任,忽略現實世界的規則,讓人無法與之合作。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們變成這樣?
磨蹭成性者狀似成年人,實際上卻仍是被寵壞了的孩子。
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從他人的角度看事物。孩子心理世界的中心就是自我,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父母未能恰當的教育,兒童就很難意識到他人的需要,
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和理解事物,無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過度放任使孩子失去了改變狹小內心世界的機會,他們在與周圍人互動的過程中學會了:“不管怎么
樣,他們總會按照我的意思來。”
逐漸地,個人意愿逐漸代替應有的規則。被寵壞的孩子在家里“叱咤風云”,到了學校、社會,仍會采取一貫的方式,卻常常遭遇挫折,問題多多。我們常見到這樣的成年人,或膽小依賴、或自私自利、或脾氣乖戾、或做事極端,而磨蹭成性不過是其中較溫和的一種罷了。
他們不懂得負責任。這些人可能早在上小學階段就養成了磨磨蹭蹭的做事習慣,明明是數量不大的作業,非要拖到深夜才寫完。這種習慣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糾正,
到了青少年時期仍會懶散拖拉。青少年時期是培養責任心的黃金時光,而培養的最好方法莫過于給他們承擔責任的機會,體驗責任的意義。遺憾的是,習慣于磨蹭的
孩子往往因為缺乏承擔的經驗,導致他們成年后仍像孩子一樣,責任感較弱。
對他們而言,時間仿佛沒有價值。在他們眼中,時間的流逝也不
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這令跟他們接觸的人常常感到煩惱。他們對時間的認識停留在兒童階段,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強。“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這些他們當然也知道;面對高考倒計時、工作最后期限,一些人也能應付和勝出。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并沒有將這些與時間相關的教育和經歷內化為自己深深的
信念:“時間是寶貴的!”
這仍然與被寵壞了有關。因為當一個人僅僅關注自己的意愿時,社會的看法幾乎沒有任何意義。一個磨蹭成性的“大孩子”仿佛在用自己的行為模式宣告:“我一向如此,你們能怎么樣?”
從根本上講,如果不想讓磨蹭拖拉成為孩子一生的問題,就得從幼時的教養做起。別抱著“孩子長大自然會好”的態度去放縱他。孩子正在學習用自己的意愿控制他人,而這種錯誤會衍生出很多不良行為,他們越大,問題會越發難以矯正。
當孩子到了學齡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比如,孩子在閱讀和書寫中,因為富有成效的活動而受到贊揚,就會形成勤奮的傾向,而這將是他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再比如,有規律的作息加上適當的獎懲,能夠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而與拖拉磨蹭無緣。
既然“成性”,那么,磨蹭行為差不多就成為這些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身體發膚和性情品格一般難以更改。他們似乎擁有類似于計算機執行程序般的、慢吞
吞的“反應鏈”(比如出門之前的一整套不必要的組合動作),每時每刻自動開啟,而且他們對自己的磨蹭行為仿佛“甘之如飴”,在自己的世界里如癡如醉。
這些都說明,這樣的人早已習慣于此,而按習慣做事讓人感到舒適。也許,當他們真正面臨時間危機時,才會產生改變意愿,他們必須認識到,繼續磨蹭的行為模
式是繼續被寵壞了的孩子的應對方式。當然,改掉這個毛病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磨蹭的人會因此喪失很多發展機會,逐漸失去合作者的信任,無法實現自己真正的
價值。這是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的確令人感到遺憾。
每個人的時間觀念都不一樣
懶惰懈怠,消極被動 如果說懶惰和貧窮是一對孿生姐妹的話,消極和懶惰就是一對孿生兄弟。
如果說人類天生就有許多劣根性的話,懶惰應該就是其中最難消除的劣跡之一。
下面這個故事就能印證這一點:
有位富翁到一個貧困地區游玩,當他目睹當地一戶貧困人家吃飯的情形時禁不住落下淚來:這戶人家吃飯的碗竟是幾只破得不能再破的陶罐,更讓他吃驚的是全家連一雙筷子都沒有,都是直接用手抓的。
這位仁慈的富翁無比同情,決心要幫助這戶人家擺脫貧困。當他走出他們的家門后,又馬上改變了主意,因為他看到這戶人家的屋前屋后都長著適合做筷子的竹子。
身處竹林卻沒有筷子,故事中的這戶人家真算得上是懶惰的典型,自然難以得到同情。看來,懶惰和貧窮確實相生相伴。
如果說懶惰和貧窮算得上是一對孿生姐妹的話,消極和懶惰就算得上是一對孿生兄弟。非積極的態度就是消極的態度,而消極必然導致被動局面。
世界上消極的人夠多了,我們需要更多的積極的人,更多關注世界的光明面的人,消極的人只會使我們心灰意懶、怨天尤人。
知名語言學者、社會評論家保羅·古德曼做過這樣的估計,美國有82%的員工視工作為苦役,而且迫不及待地想要擺脫工作的桎梏。他們就和下面這個《跳火山的人》的故事中的喬一樣,需要一記當頭棒喝才能夠從夢中驚醒。
電影大師斯皮爾伯格有部叫做《跳火山的人》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主人公喬·班克對于工作與生活都充滿了無力感。
他每天都拖著沉重的腳步去上班,心情從來沒有好過。在各種壓力的打擊之下,喬認為自己形同嚼蠟般的生活已經無可救藥。
憤恨不平、垂頭喪氣之余,他感嘆道:“我簡直就是行尸走肉。”
喬被老板炒了魷魚之后,巧遇一位古怪的億萬富翁;這個富翁提出一個交換條件,讓喬有機會徹底擺脫目前這種了無生趣的生活。
喬必須完成的任務只有一項,那就是到一座名為“瓦波尼·伍”的小島上去,縱身跳入一座火山之中。喬立刻接受了這個提議。
在富翁的游艇上,喬結識了他的女兒帕特里夏。自從遇見帕特里夏的父親之后,喬的生活發生一連串不可思議的變化,面對即將擁有的嶄新人生,喬不禁望著繁星點點的夜空感嘆道:“你的生活實在是不可思議——簡直無法想像!”
帕特里夏回答說:“我父親說全世界的人幾乎都在沉睡——你認識的、看到的或是正在交談的人,其實都在睡夢中度過人生。他說真正清醒的人寥寥可數,這些人總是用充滿驚奇的眼光來看待世界。”
半杯水是半空還是半滿,是常用來分別消極悲觀與積極樂觀看法差異的簡單比喻。消極者看到人家給他半杯水,會抱怨“只剩半杯水”,而積極者則高興地看到“還有半杯水”。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會賺錢的民族,這或許和他們一向積極樂觀的態度有關。有段猶太民諺是這樣的:
如果斷了一條腿,你就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兩條腿;如果斷了兩條腿,你就該感謝上帝不曾折斷你的脖子;如果斷了脖子,那也就沒什么好擔憂的了。
積極思想的人對任何事都抱著樂觀的態度,即使遇上挫折,他們也會認為那是自己的成功大樹開始生根、發芽的種子。
消極被動的心態,則會扼殺發芽的機會,痛苦的惡性循環就此展開。
興風作浪、散布謠言 喜歡興風作浪,散布謠言的人,就像是一只嗡嗡亂叫的屎殼郎,讓人生厭。
生活中有一種人,總是喜歡閑言碎語、說東道西,散布謠言,這種人總是讓人望而生厭。
作為一名員工,你和同事同在一個屋檐下,搞好關系當然是至關重要的,而要與同事搞好關系,不興風作浪、散布謠言便是你首先應該做到的。人與人相處,最忌交
淺言深。如果你對你的同事還沒有很深入的了解,那么還是少說為妙。因為“是非只因多開口”,閑話說的多了,必然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沒有一個人愿意與一個
愛說閑話的人交往。下面這個例子便說明了這一點。
某公司有一個女士,論說別人閑話的能力,誰也比不上她。從表面上看,她對你十分熱情,可是一轉身的功夫,就當著別人的面把你說得一無是處。她要是看你不順
眼,就想方設法挑出你的毛病,添枝加葉地說出去。不論你有沒有這樣的事情,她說得仿佛都和真事一樣,不了解你的人,會真的以為你就是她說的那種人。一次,
單位里有一女孩處了個對象,條件挺好的,她有些妒忌,于是就到外面說女孩的閑話:“你們不知道吧?我們公司的小李,家庭條件一點都不好,而且她還有肝病,
誰要是找了她,那可就麻煩了。”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件事就像長了翅膀一樣,沒幾天,公司里上上下下就沒有不知道的。這件事女孩的男朋
友很快就知道了,她的男朋友找到她,問她是否有這回事。女孩十分生氣,問他“你難道真的相信這些謠言嗎?我是不會騙你的,如果我真的有肝病,我肯定不會找
對象的。”她的男朋友半信半疑的對她說:“如果不是真的,怎么外面很多人都議論你?”男朋友不相信女孩的態度,使女孩十分傷心。男友說:“要不明天咱們到
醫院去查一查!”女孩對他說:“這純屬是造謠,你不相信算了,咱們分手吧!沒什么好說的。”女孩就這樣與男友分手了。這個女士聽到這個消息,心里樂開了
花,高興得不得了。但是后來這個女士的謠言終于被揭穿了,她受到公司的嚴重處分。
故事中的女士因為愛說閑話,議論他人,最終落了個受處分的下場,真可謂是罪有應得。說別人的閑話,散布流言,表面上看似乎無傷大雅,實則害人不淺。要贏得同事的好感,不閑言碎語、興風作浪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畫面是很漂亮,不過一些細節處理的不夠好,比起WOW來差距不小。
主要一點就是無法在地圖上自由移動,只要地圖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就無法移動到鄰近的位置。
故事背景的講述也很潦草,反正一開始就是殺怪升級。
人物外形選項也很單調,出來都是帥哥和美女,美因為丑的存在方顯其高貴,大家都是帥哥或美女就不希罕了。 ^_^
截圖留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