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對自己的定位總是有偏差的,尤其是回過頭去看。
我有一個定期整理相冊的習慣,把新的相片導入到電腦里,再順便看看往日的舊照片。前幾天翻出一張自己幾年前的單人照片,年輕的臉龐帶著無所畏懼的表情,安靜地坐在會場中間的椅子上。
我馬上轉發給一個朋友看,“你看,以前怎么這么好看,不過三年時間”,她立刻回復“是啊,看那臉,滿滿的膠原蛋白”,可我記得拍下這張照片時,明明是覺得自己眼睛特別小,腿有點粗,背也不夠挺拔,當下就毫不猶豫地把這張照片歸類到“其他”文件夾里了。
還有一次,我指著一張去年的照片,跟我的先生說,你看那個時候我皮膚細膩一些,嘴角還沒有紋路,眼睛也比現在明亮。他習以為常地說,那個時候你可是邊唉聲嘆氣邊說自己已經人老珠黃了。
我感覺我就要一直在這種死循環里活到老了,直到我看到林青霞的一篇采訪,才發現大美人也曾有這樣相似的想法。
她說,“五十幾歲的時候,感覺自己很老了,沒什么前途了,可是現在過了六十歲我反而放松了,還感覺自己變年輕了,因為你發現六十歲那么圓滿。”
她還說,“其實我現在很后悔,那時候不懂得珍惜,不懂得Appreciate(欣賞),有時看看以前的照片,那時候那樣年輕那樣美,為什么不去享受和珍惜,自己不欣賞自己,然后拼命鉆牛角尖,鉆得自己好痛苦。所以我現在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有的,好好珍惜活在當下,不要再傷春悲秋。”
posted @
2015-09-02 14:09 jay 閱讀(94)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十年了,我身邊一位曾經最不喜歡李宇春的朋友——“什么呀,不男不女的”,也開始認同她的存在,夸她有“大牌明星的氣象”。
紀梵希秋冬廣告片出爐,李宇春身穿皮草外套搭配絲絨長裙,頸部系著蝴蝶時裝結,成為首位登上紀梵希的中國明星。這是很多一線明星都爭搶的寶貴資源,而降臨在李宇春身上卻早有前兆,2014年9月,李宇春首度受邀出席巴黎時裝周,即是來自紀梵希的官方官方邀請,再往前的2013年,紀梵希為李宇春打造的黑色側腰鏤空西服演出裝,更是全世界僅此一件。
她已經脫離了當初那個民選偶像的局限,正在走向國際時尚舞臺。當初很多人并未預想到會有這一天,都以為她的事業會如曇花一現,畢竟,像那樣狂熱的全民擁戴,是前所未有的,人們都以為這熱度,會褪去,也連帶著剝奪掉她身上被附加的光環。
前幾天有讀者問我如何評價李宇春。我說她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文化現象。出道即紅透半邊天,現在雖然并不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但只要一露面,依然保持著一線明星的號召力。知道這在不進則退,競爭殘酷的娛樂圈是多么困難的事情嗎?看那些明星為了維持曝光度所做的一切努力就知道了,連許晴這種清高多年半隱退狀態的都來參加真人秀了,還被觀眾的質疑弄得哭了一鼻子又一鼻子,像李宇春這種舉重若輕的選手是多么不容易啊。
在李宇春身上,最能看到人生的吊詭。十年前,她還是一個染著一腦袋黃毛的少年,現在看她當年參加超級女聲比賽的照片,簡直青蔥和幼稚得很,如果誰硬要說在這樣一個女孩身上能看到國際范兒,那肯定是昧著良心在胡說。
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四川女孩,爸爸是鐵路警察,媽媽是全職太太,唯一特別之處就是音樂上的特長,中學時代拿過“校園歌唱比賽”第一名,18歲時舉行了人生第一場個人演唱會,以專業分數第二的成績考取四川音樂學院。有這樣天資的年輕人也不少,唯一能出頭的只有李宇春,這自然應該感謝超級女聲的磨煉,還有她在這樣的機會中一路走來,不斷自我挑戰,才變成了中國乃至世界都獨一無二的李宇春。這些年,她在改變,在時光中流轉,直到再也回不到當初的人生軌跡。
如果沒有參加比賽,她會是什么樣?大概無論如何都攀不到這樣的高峰。
機會和經歷對一個人就是這么重要。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所做出的不同選擇,都將決定未來的命運。
posted @
2015-09-01 14:29 jay 閱讀(127)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背向陽光,陰影過后,還是光明。既然如此,又有什么遺憾,平靜的走下去,相信自己,背后有陽光依靠,即使面向陰影,又有什么好怕?誰不會遇到痛苦,誰不會經受挫折,誰不是堅定的走下去?人生莫測,一切都是過眼煙云,何必讓憂傷的過往套牢。
當我們所在意留戀的不再像當初那般美好,想要留住的東西不由分說轉身而去,傷心是難免的,你可以痛痛快快的哭,然后再瀟瀟灑灑的揮揮手,說聲:一路走好!卻也不必沉湎其中無法自拔,不要讓自己有限的精力和生命超負荷,不要任由陰郁在心的世界漫延,不要讓快樂在憂傷里沉淪,一切并不會因為你的憂傷而改變,被困住的只有你自己!
你要努力你想要的,要你自己給自己。某些事你鉆營得越深煩惱就更甚,某些人你執著得越多束縛就愈緊。俗世萬般紅塵,有幾人捭合于天地又有幾人留下身后名得失。僅是一念走過的是風景,淡忘的是煙云人際,來往頻仍有幾人銘記你的微笑,又有幾人拭去你的淚痕。當你真的在乎一個人多么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也變得重要起來,人生總要吃苦,把你的一生泡在幸福里你也感覺不到甜的滋味。因為有了苦味我們才知道守候與珍惜,守候平淡與寧靜珍惜活著的時光。
總有些苦必須要吃的,今天不苦缺少了精神的滋養注定了明天的空虛。今天不苦練少了技能的支撐注定了明天的貧窮,為了日后的充實與富有苦在當下其實很值得。無論如何選擇,只要是自己的選擇,就不存在對錯后悔。過去的你不會讓現在的你滿意,現在的你也不會讓未來的你滿意。當初有膽量去選同樣該有勇氣把后果承受。所謂一個人的長大,也便是敢于慘烈地面對自己:在選擇前,有一張真誠堅定的臉;在選擇后,有一顆絕不改變的心。
機遇總是有的,如果把握不住,不要怨天憂人,只因自己不夠優秀;不要把時間當垃圾處理,唯有珍惜光陰,才能提升生命的質量;兩點之間未必直線最短,有時迂回曲折能夠更快地抵達終點;如果錯了,那就停止,如果得不到,那就放棄;趕路并非越快越好,把握正確的方向最重要??吹恍┦?,成功的時候,不要興奮過頭,失敗的時候,不要就此垮臺。內心要強大,不管是天降大福,還是飛來橫禍,都要不過喜,不過悲,適當即可,不失理智,保持鎮靜。
在荊棘鋪路的時候,你要用理想的利刃披荊斬棘;在漆黑圍繞的時候,你要用信念的明燈照亮前程;在風雨狂作的時候,你要用堅強的大傘撐起晴空。人,在困境面前決不能喪失意志。不論你是籠罩在失望陰影下的大學生,還是很不順心的工作者,你都得找到自己的信心,找準方向,正確選擇,然后去努力。別把命運寄托在癡妄上,天上落下的,除了雨滴,還有板磚,不要被敲打得痛徹心扉時,才知道慨嘆人生的真實。所以,從今天起,要么努力追逐夢想,要么就做別人腳底的泥巴。
posted @
2015-09-01 14:27 jay 閱讀(111)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如果說學位、職位代表一個人的身份的話,那么習慣和修養,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們同樣會以此去判斷一個人。
張君從英國留學回來,我們幾個好友為他設宴洗塵。席間,一個朋友不雅的口頭禪使他很不快,幾次露出厭惡的表情。席散送張君回家的路上,我替那位朋友解釋說,那句口頭禪不過是無所指的語言習慣,聽慣了也就不覺得什么了,張君沉默了一會說:“我給你講一下我剛到英國的經歷吧!”
和在布里斯托爾的大多數中國留學生一樣,我也是借住在當地一戶居民家中,這樣既省錢生活的條件又好。
房東姓坎貝爾,是一對老年夫婦??藏悹柗驄D待人熱情大方,他們只是象征性的收我幾英鎊房租,硬把我從鄰居家“搶”了過來。有一位外國留學生住在家里,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他們不僅讓整個社區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還打電話告訴了遠在曼徹斯特和倫敦的兒女。
我了實現我出國留學的夢想,父母欠下了十幾萬元的債。我自然非常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學習機會,晚上在圖書館一直待到閉館才離開是常有的事。好在我遇到了好東家,可以一門心思學習,一點兒也不用為生活操心。每天我會到“家”里,可口的飯菜都在等著我,每隔四五天,坎貝兒太太就會逼著我換衣服,然后把換下的臟衣服拿去洗凈熨好??梢哉f,他們就象對待親兒子一樣待我。
posted @
2015-08-28 10:40 jay 閱讀(98)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熟人約我到飯館吃飯,她因為一盤菜的咸淡與服務員發生爭執,聲音越來越大引得別人紛紛側目,外面的天氣已經暑熱難擋,吃個飯還要生場氣好不值得。對方終于答應再換一盤,她還不讓把原來的撤下,我不解,她說:“你不知道這種小飯館的素質,說不定就是用這盤再加工一下又端上來了。”我說:“既然你知道小飯館的問題所在,來了又何必那么計較?”她回答:“我就是不能慣著他們的毛病!”
一次外出,登機時間看似正點,可當我們坐進飛機內卻遲遲不見起飛。前座的女子坐立不安不時找乘務員理論,對方也一直在反復耐心解釋,可她越發歇斯底里,一副自以為是的“上帝”模樣,我以為她大概是有“幽閉恐懼癥”。
結果起飛后看她沒事人般地吃吃喝喝,原來也是“不能慣著別人的毛病”,并且衛道士般忠于自己的選擇。原本已經坐在了頭等艙里,一上飛機就有貼心服務,后面經濟艙沒起飛前根本沒有服務,也沒聽到如此吵鬧不休。有錢可以讓你享受比別人舒適的條件,可你卻選擇了如此不舒適的方式也折騰了自己,是不是有些對不起那些錢?
我也不喜歡小飯館的粗糙和不衛生,但既然去了就不要在公共場合和服務生爭執,大不了不去第二回。那天我也在機艙里待了一小時四十五分鐘,才見飛機滑向跑道,心里也不舒服,但我受過的教育不允許我對乘務員發泄不滿,又因此影響到旁邊的乘客。流進血液里的東西會制約我們的思想,限制我們的行為,有些話你說不出來,有些事你也做不出來,這種差距來自內心的淡定和良好的教養。
posted @
2015-08-28 10:39 jay 閱讀(106)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你可知道,當你突然明白生活不僅僅是眼前模樣的時候,已經晚了?
有人曾經對我說,不要做只顧眼前的人,不要做一個正常的人,在別人眼里的正常,或許也有另外一個同義詞——平庸。
前一段時間,我在去臺北的飛機上醒來,聽到旁邊的同事低低抽泣,我拉下毯子扭過身子問她,怎么了?
她抹了一把眼淚告訴我,家人給的壓力很大,總讓她回家鄉生活,自己在北京近十年,卻一直沒有歸屬感,仿佛這座城市的一切都和自己沒關系。雖然做著看似光鮮的工作,但背后的艱辛又有幾個人懂?自己這樣想想,還是放棄吧,但是……
我插話說,不甘心。她點點頭,對,不甘心。我沒有多說什么,繼續閉上眼睛佯裝睡覺,心想,不甘心,說明你心里還有夢啊,傻姑娘。
夢想是一個很折磨人的東西。
有人說不相信奮斗的意義,也說夢想一文不值。有人因為無法得到心中所想早早放棄,有人不知道堅持下去究竟為何,也有人,在生活的百般壓力面前,繳械宣布投降。
生活把我們翻來覆去地虐待,而我們僅為一些大眾標準生活,這樣的日子就會活得順暢如意嗎?我不相信。
posted @
2015-08-27 14:02 jay 閱讀(70)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你的青春就是一場遠行,一場離自己的童年,離自己的少年,越來越遠的一場遠行。
在我和你們一樣大的時候,18歲,我正在一列,從上海到北京的火車上,我的遠行就這樣開始了。
剛上火車的時候,我特別激動,因為我終于可以離開我的父母了,我的家鄉,然后我熟悉的環境,我終于可以離開他們,要去北京,至于去北京干嘛,我也不知道。因為據說搞文化的人都要去北京,但是,我現在告訴大家,其實不是這樣的,以后千萬不要被這句話給迷惑住了。搞文化,哪里都能搞,只要你有一顆,自己想做事情的心,在哪里都一樣。
然后,在火車上,我就開始回憶。
上海到北京的火車,都是在傍晚發車的,沒過多久,天就黑了,然后。我看到了窗外,很多昏暗的燈光,然后,有很多的自行車,我就想起了我小的時候。
小的時候。特別特別喜歡騎自行車,在我們鎮上,我是出了名的亭林鎮最速男,我汽車很快,很多人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他們就嚇得會躲得很遠。
但是,我有一件事情很自卑,這個事情也要告訴大家,這說明了,的確經濟的獨立是特別重要的。因為我一直騎著一輛女式自行車。
posted @
2015-08-27 14:01 jay 閱讀(88)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同事小Y是個聰明伶俐的姑娘,之前一直從事導游工作,跑港澳,韓國,日本等路線。
可能感覺太奔波了,整好到了適嫁年紀,所以想收收心,安頓下來。就投簡歷來了我們公司做媒體渠道。面試時,感覺這姑娘長得清秀可人還能說會道的,是塊做銷售的料子。
她剛進公司,分在我的團隊里。我平時對待員工比較嚴苛,所以她有些懼怕我。
由于小Y沒有做媒體的經驗,連著兩個月都沒出業績。
她在公司話不是很多,每天按時上下班。有一天一起吃飯時,聽她說起家里的情況,父親早逝,母親一個人含辛茹苦把她養大,還講了很多她辛苦成長的經歷。我聽后,心里一陣酸楚,感覺小Y是個讓人心疼的孩子。
有一次,她接到了個業務電話,每周一次,要連著做三個月的雜志封底。她特別開心,但由于這個客戶原本就是小A的,所以小A知道后,禮貌的向她解釋了情況,并拿回了客戶。
那天早晨她特別生氣,一到公司就開始把文件往桌子上摔,還指桑罵槐的說別人搶他客戶。小A看到這一幕本想發作。我攔住了她。
并把小A和小Y都叫到了辦公室,向小Y解釋了客戶的界定向來是以第一次接待為主,而這次她接到電話的東華地產總經理,是小A已經跟了一年的客戶,所以這個客戶理所應當是屬于小A的。
新人嘛,不要急于求成,安下心來,慢慢積累,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更多屬于自己的客戶的。
小Y說,小A已經有了那么多客戶,我沒有一個客戶,這次我接到了電話,把這個客戶分給我又怎樣?
額,她這句話出口,噎得我無言以對,我和小A相互對視了一眼,甚至可以看到各自頭頂冒出的白煙。
然后又是一陣口舌才安撫好小Y的情緒。
posted @
2015-08-26 14:45 jay 閱讀(112)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你可知道,當你突然明白生活不僅僅是眼前模樣的時候,已經晚了?
有人曾經對我說,不要做只顧眼前的人,不要做一個正常的人,在別人眼里的正常,或許也有另外一個同義詞——平庸。
前一段時間,我在去臺北的飛機上醒來,聽到旁邊的同事低低抽泣,我拉下毯子扭過身子問她,怎么了?
她抹了一把眼淚告訴我,家人給的壓力很大,總讓她回家鄉生活,自己在北京近十年,卻一直沒有歸屬感,仿佛這座城市的一切都和自己沒關系。雖然做著看似光鮮的工作,但背后的艱辛又有幾個人懂?自己這樣想想,還是放棄吧,但是……
我插話說,不甘心。她點點頭,對,不甘心。我沒有多說什么,繼續閉上眼睛佯裝睡覺,心想,不甘心,說明你心里還有夢啊,傻姑娘。
夢想是一個很折磨人的東西。
有人說不相信奮斗的意義,也說夢想一文不值。有人因為無法得到心中所想早早放棄,有人不知道堅持下去究竟為何,也有人,在生活的百般壓力面前,繳械宣布投降。
生活把我們翻來覆去地虐待,而我們僅為一些大眾標準生活,這樣的日子就會活得順暢如意嗎?我不相信。
posted @
2015-08-26 14:44 jay 閱讀(95)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
從小學開始我就寄宿了,那個時候我最羨慕的就是走讀的同學,因為一到放學的時候,他們就會歡快地收拾書包,和身邊的同學有說有笑地到校門口等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來接自己。而我們寄宿的就只能落寞地在教室里磨磨蹭蹭,消耗時間,因為等會兒也不過就是去個食堂,吃完飯回宿舍洗澡,然后回到教室上晚修。
雖然星期三和星期四偶爾的加菜值得我們掐著點狂奔去食堂排隊,但走讀的同學回家想吃什么都可以啊,他們還可以在放學路上買杯奶茶,或者吃吃街邊不利于健康但是美味的小吃。我們這點念想對于走讀的同學來說不算什么。
看書這件事情,是后來我在學校里面找到的唯一能夠讓我快樂起來的事情。當時我們學校的配備設施還是不錯的,可以從幼兒園一直念到高中,學校里面有好幾個游泳館、練琴房,甚至還有一座山。山上還有觀星臺,很多時候都有情侶偷偷摸摸地上山談戀愛。而我最在意的,是學校里面有一個大圖書館和無數個不同風格的閱覽室,因為我實在無法忍受放學后到晚修開始前這段時間的寂寞,所以我找到了我的發泄出口,就是閱讀。
一放學我就直奔圖書館,找一本書名感興趣的書,然后就近找個座位,坐下開始讀。我從最簡單的帶拼音的童話故事讀起,后來慢慢看一些世界名著的簡寫本,就是那種專門把世界名著縮減了,用最簡單的話來表達的版本,其實也就是給小學生看的。我還記得當時看的一本《基督山伯爵》居然配的是無比美型的動漫插圖,讓我一度以為當時法國人就是如此地“日系”。
posted @
2015-08-25 14:35 jay 閱讀(112) |
評論 (0) |
編輯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