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要領:
第一, 選擇1盤(再次強調是1盤而非一套)適合自身英語水平的磁帶;(磁帶我選用的是李陽的瘋狂英語,電驢有很多資源的,也可用新東方的或者BBC)
第二, 每天集中精力把A面和B面連續聽兩遍
第三, 要堅持天天聽,但每隔6天要休息一天
第四, 直到聽清磁帶中的所有內容
原文方法講解:
1. 第一階段的結束時間自己來掌握
如果某一天自己突然能夠聽清每個單詞,長句子也能毫不費力地跟聽下去,第一階段就可以結束了。所謂聽不清的部分到最終也沒有聽清,幾乎大部分都是因為總試圖去了解其含義的緣故。若并非如此,那就是總想到單詞的拼寫方法,如果克服了上述兩種情形,“某一天突然”的現象肯定會來到的
2. 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磁帶實際上并不是必須的
3. 中途休息的情況
重新聽一遍開始時聽的磁帶,如果能夠毫不費力地聽到磁帶的內容,就用另外的新磁帶重新開始第一階段;如果連第一盤磁帶的內容都不能完全聽懂的話,則重新再聽一次。不應連續休息一周以上,若超過這個期限,放棄是不足為奇的。
4. 真的只用1盤磁帶就行了
如果到了查一盤磁帶中生詞的第三階段,會有一連串的生詞出現在詞典的解釋或例句中,接二連三地查下去的話,無論如何也得把英英詞典翻個大半。當然是在聽完幾盤后進入第二階段更好,因為越是耳濡目染,語言就越能飛速提高。
5. 無論怎樣也有聽不清的部分之時
這樣說的人很可能是還沒有改掉“翻譯”的習慣。因為聲音都能聽得到,只是能否辨別連音、略音等細微語音差別的問題。只要耳朵調整好了,越聽越能區分出認識的和不認識的單詞,但不要管它。主張自己懂多少就聽到多少的人肯定是在不知不覺地翻譯,說懂了的部分是已經經過翻譯了的句子,而大部分可能是用本國語思維理解的。所以那些在聽的過程中自然領會到文意的人,才是聽力練習中成功的人。
6. 中斷后重來的情況
試著重新聽以前的磁帶,如果跟以前的感覺差不多,就繼續下去,反正,在第一階段里集中地聽很重要。不然的話,就會由于大腦中語言自行領悟的機制沒有積累起足夠的激活能量而起不到效果。
7. 與妨礙聽力之事“斷絕關系”
認為用錄像帶進行第一階段的聽力練習說不定效果會更佳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如果視覺和聽覺同時工作,由于存在著干擾現象,兩個感官功能都會下降。只要聽力過關,與視覺并行而來的功能低下現象很快就可克服,如果看有字幕的錄像帶,就功虧一簣了。
分析理解:
1、千萬別study英語強調把外語當做母語來學習。也就是模擬嬰兒學習語言的狀態。
2、每天聽多少、如何聽這個細節問題其實并不是很重要。但是有一個底線,若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就全完了。在開始的時候,每天聽至少90分鐘應該算是底線。但是,一定要記住,這個階段聽得越多越好。
3、我開始聽了不久就知道音帶中大體講的是什么事情了,于是開始注意里面的一些細節,去想一些詞的意思。這點好像是犯忌了,不過不去想它的中文意思確實很難的,畢竟自己過去十年英語一直都是跟中文掛鉤的!沒有辦法了,只能自己盡量克服吧。我覺得注意語音、語調、長短等等,就像是在聽音樂一樣聽可能阻力會小一些。
4、怎么算“聽清楚”好像不是很好把握。《千萬別study英語》中是這么描述的:“‘完全聽清’指的是這樣一種情況:即有一條,當你打開錄音機再聽那盤磁帶時,沒等磁帶轉到那兒,腦海里就已經浮現出后面的內容,而且要具體到句子、單詞甚至發音,一項也不能缺。當然難免會有生詞,可雖說拼寫比較生疏,但發音卻已經非常熟悉了”。其實聽上幾十遍的東西,非常熟悉它的內容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就像音樂樂曲一樣。所以,只要自己覺得火候差不多了,可以立馬換另一盤磁帶。這樣,第一階段不會有始無終。
5、磁帶的問題。用兩三盤就夠了。第一階段主要就在讓自己的耳朵習慣英文,所以沒有必要泛濫。若第一階段聽太多的磁帶,那第二階段勢必很長,而第三階段查英文詞典,若是按書上說的不斷地查,即使是一盤磁帶,那整個詞典也必將翻爛。所以,磁帶少點還是好的。
6、其實貫穿在這個方法里面還有一樣東西,那就是“絕對不要刻意記憶”!知識固然都要求記憶,但若是心中帶有這樣一個功利性很強的目的,那結果往往會糟。還不如先不去考慮結果,只是去做!前三個階段可以說都是讓你首先在“拋棄記憶”這個最終結果的前提下,熟練熟練再熟練,最終能夠熟練朗誦。
7、“每隔6天要休息1天”,也不必自己拘束住自己。但是人總是要休息的。所以進行一段時間,適當的休息調整是有好處的。也正是在休息過后再去聽寫閱讀,才能感覺到自己身上所起的變化。我現在聽英文感覺跟以前就完全是兩種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