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2009-07-22 12:34
S.l.e!ep.¢% 閱讀(218)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Management
工作觀2.0:從勤奮升級到專心 (ZT)
就工作而言,是勤奮重要,還是專心重要?
也許你要說,當然是勤奮了!連愛迪生都說了,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好,現在我們要告訴你,美國科技專欄作家麥克·埃爾甘卻給出截然不同的意見:“僅強調勤奮的工作觀已經落伍了,現在是專心工作的時代!”
難道我們還不夠專心嗎?
“工作觀2.0”告訴我們——網絡時代,害我們越來越分心
■不時地檢查一下自己的Facebook或Twitter,工作總是被這些玩意兒打斷,哪怕你是工作狂,這樣的工作效率也遠遠低于注意力集中的人。
■如果說強調“勤奮”是工作觀的1.0版,那么強調“專心”則是對工作觀的升級——升級到了2.0的版本。
你發現了嗎?
每天,你上班第一件事也許就是打開MSN,跟朋友扯幾句閑天,或者再上上開心網,挪挪車位買賣奴隸。
沒工作多久,說不定你的朋友就會發給你一個有趣的鏈接,你放下手頭的工作,隨手打開看個樂呵。一高興,你還會打開E-mail把這個好玩的鏈接廣泛傳播給其他朋友。
覺得工作有點累了,權當換腦子,你便到游戲網站里找個好玩的在線小游戲玩上一番,或者跑到文學網站追讀前兩天剛剛發現的一個超級吸引人的小說。
……一天下來,你卻發現,你感覺累得夠嗆,但工作卻沒有多大進展,你甚至開始思考要不要通過勤奮加班來換取工作的進展!
到底問題出在哪兒?是你的工作時間還不夠長、你的工作態度還不夠勤奮嗎?
答案來了!
“網絡時代害得我們越來越‘分心’!” 美國的科技專欄作家麥克·埃爾甘一語道破天機,他在《工作觀2.0:注意力管理》的專欄文章中寫道,“一天下來,我們覺得非常的疲倦,但有沒有想過,這個疲倦真的是工作本身帶來的嗎?”
想想我們每天夾裹在MSN聊天和有趣網絡鏈接中的工作狀態,答案似乎一目了然。
“你隨時可以逛逛好玩的網頁,時不時跟朋友通過網絡聊聊天,或者爬到Twitter上去寫寫自己正在干什么,看看好玩的視頻,打打小型的網上游戲,你甚至還能在網上購物。你的工作就這樣被網絡不停地打斷了。” 麥克·埃爾甘說。
“僅強調勤奮的工作觀已經落伍了,現在是專心工作的時代!你能否抗拒網絡干擾已經變得尤其重要。”他繼續做出解釋,“不時地檢查一下自己的Facebook或Twitter,工作總是被這些玩意兒打斷,哪怕你是工作狂,這樣的工作效率也遠遠低于注意力集中的人。”
在他看來,如果說強調“勤奮”是工作觀的1.0版,那么強調“專心”則是對工作觀的升級——升級到了2.0的版本。
麥克·埃爾甘的工作觀2.0是他的切身經驗加理論總結,“我讀了很多關于專心的重要性的觀察文章”,他對《青年周末》記者說,“網絡是柄雙刃劍,它的確可以幫助我們獲取信息,但它也更容易讓我們在工作時分心,而且這樣的分心輕而易舉地就能讓你上癮。”
他的工作觀2.0的概念一經推出,便被美國知名IT網站InternetNews.com轉載,也被作為新穎的觀念在很多博客中傳播。
“工作觀2.0”的實踐者——“黃金時間表”創造一天48小時效率
臺灣網絡趨勢觀察家劉威麟,便是“工作觀2.0”的博客傳播者之一,受到這個觀念的啟發,他發現了自己實際上就是“專心工作”的實踐者:一張“黃金時間表”幫他打敗所有的分心,提高了專注度的他感覺一天24小時仿佛變成了48小時。
■ 現在,我可以提供一個驚人的發現──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時間做,速度竟然可以快到兩倍、三倍甚至四倍以上!
我發現一個新方法,自稱為“黃金時間表”。
“黃金時間表”會因為你我的生理周期與作息習慣有所不同。每個人背后,都有一張他自己潛在的“黃金時間表”,只是很少人去發掘它。
最近我開始記下,我幾時幾分做了什么事情,對照下來,就知道我每件事情做了多久,不知不覺中,這樣也記了近乎半年了。現在,我可以提供一個驚人的發現──
這個發現就是: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時間做,速度竟然可以快到兩倍、三倍甚至四倍以上!
舉例來說,我發現我常常在早上10點多就試著要寫點程式,日記上記著大約都是10:10~10:30之間開始,但往往寫到 11:30,才做一小樣事情。但從11:30開始一直到中午吃飯前為止,效率是好幾倍的時間。
我從來不知道這一點,一直到最近看日記才發現,為何每天都是從10點多開始,一直到11點多才開始進入狀況?
于是我做了一個小小的改變:我改成從11點再開始寫程式。
結果我每天寫程式并沒有減少,反而還因為自覺效率很高、很滿意,所以寫起來更有勁,寫得更快又更多!
我也發現,我常常在下午2點試著寫點文章,可能是專欄或新書推薦序,卻怎么寫都寫不完,于是東摸摸西摸摸,一直到下午4點15分左右回來,一口氣就可以寫完。
同樣的方式,我現在改成在下午4點才開始寫專欄,然后所花的時間竟然是一樣多的。
然后,我就把原本早上10點多,以及下午2點多的時間,“挪”來用在其他地方,時間就變多了!
發現了這件事以后,整個人超high,馬上把周一到周六所有的時間,都畫成一格一格的,然后查看我自己的日記,挑出從前在每格中常常做得特別有效率的事情,把那件事情寫在空格里,以后,這張表就是我的“黃金時間表”!
自從我開始發現這件事,我才領悟,原來,我們可以將每一個小時的時間視為一個又一個的“空柜子”,所謂時間管理就是如何將事情分類,然后塞到合適的“格子”里。這樣的時間管理,不只是管理時間而已,或許也一并“管理”了自己的生產力、事業規模和個人未來了!
“工作觀2.0”的方法論——專心的能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應對網絡干擾,到底有沒有一個有效的方法?也許沒有,但第一步,就是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正在面臨這個問題。”麥克·埃爾甘說。
他對《青年周末》記者詳述了自己解決“網絡分心”的小花招:“當我工作時,我會盡量不讓自己的筆記本聯網,這一招可算是釜底抽薪了;另外一招是,我會給自己制定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比如我打算一個小時內完成某件事情,那我就會盡力跟鐘表賽跑,從而避免分心。”
就像臺灣網絡趨勢觀察家劉威麟通過記錄自己的時間表來發現自己最專心的時刻,心理學家們認為專心這種能力是可以被挖掘和訓練的。
成功意識網(SuccessConsciousness.com)的創始人雷米茲·沙宣 (Remez Sasson),一位研究正向思考和自我發展的心理學家在個人專注力問題上開列了一些訓練方法,他認為應用下面這些方法,按順序進行一步一步的練習就可以增強大腦的抗干擾能力。
◎隨便拿起一本書,數其中一個章節的字數,確保你只用眼睛來數,而非用手指著字的方式去數。
◎從100數到1,中間隔著3個數字地去數,比如100、97、94等等。
◎選擇一個你喜歡的詞,在你的腦海里不停默讀,持續5分鐘,保持在這5分鐘內連續的精神集中的狀態。
◎拿起一只蘋果,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它,集中所有的精神去觀察它,不要被蘋果之外任何不相關的事情打擾,就是去感知這個蘋果。5分鐘后,閉上眼睛,用你的想象力去看、聞、品嘗這個蘋果,一旦遇到困難,睜開眼睛去看看這只蘋果然后閉眼繼續你的想象。
◎拿起一個簡單的東西,比如勺子、叉子或杯子,從各個角度去觀察它,但不要用任何言語去形容它,這意味著保持你的腦袋里不去想任何可以形容它的詞匯。
◎如果以上訓練都進行得很順利,那么你可以開展下面的練習。畫一個幾何圖形,三角形、圓形隨你便,然后給它描上任何你喜歡的顏色,描色過程中,只保證圖形出現在你腦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