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8日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醫問題深層次的思考”座談會上的發言)
中醫的衰落,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是連最熱衷的中醫支持者也承認的。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醫藥戰略研究課題組的統計,1949年我國人口不足5
億人,中醫人數為50萬人。2003年我國人口增至近13億人,中醫執業醫師人數49萬人,其中真正用中醫思路看病的不過3萬人,而且幾乎都是50歲以上
的老醫師。在全國等級醫院方面,以西醫占絕對優勢的綜合和專科醫院與中醫院之比約為6:
1,且中醫院規模遠遠小于西醫院。據2003年的統計,全國醫藥高等院校共136所,西醫院校104所,中醫院校32所,中西醫院校之比為3:1,且中醫
院校規模均小得多,教學條件、環境及經費投入均與現代醫學院校相距甚遠。來自中醫藥戰略研究課題組的調查指出,我國現在的等級中醫院幾乎沒有一家是真正意
義上的中醫醫院。在這些“中醫醫院”中,查病主要靠西醫儀器來檢測與化驗;斷病主要靠化驗單數據來判定;處方主要按西醫思維與理論來開方治病;抓藥則是中
藥西藥并用;驗效主要靠西醫儀器來檢驗治療效果。在“中醫醫院”開出的藥方中,70%出自西醫之手。全國等級中醫醫院的藥品收入中中藥占40%,西藥占
60%。(《“取消中醫”抖出中醫沉疴》,《瞭望新聞周刊》,2006年10月24日)
然而,中醫在國內日趨衰落的同時,卻有人幻想著中醫能夠走出國門,在西方國家發揚光大。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一方面是現代醫學在迅猛地發展,一方面卻是
另類醫術在西方也日益流行。這個勢頭有增無減。在這種形勢下,中醫的確有可能以“古老醫學”、“東方神秘主義”為號召走進西方社會。然而,這也只是做為另
類醫術的一種和西方國家固有以及來自其他東方國家的另類醫術爭奪地盤,被排斥在醫學主流之外,在夾縫中、在邊緣地帶生存。想要讓中醫在西方國家與現代醫學
一爭高低,成為醫學界的主流,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很難想像,一個帶著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連在本國的發展也步履維艱的醫術,卻能在其他國家獲得新
生。
雖然中醫已經不可避免地衰落,但是我們仍然有必要深入地分析、揭示中醫理論的非科學性和濫用中藥的危險性。中醫歷來就有夸夸其談、大言不慚的傳統,也就是
魯迅所說的“江湖訣”(《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歷史上的許多“名醫”其實是“名嘴”。時至今日,這一遺毒仍未消除。這一特征,使得中醫理論和方法在
今天仍然是醫療欺詐的溫床。無數號稱能治療晚期癌癥、艾滋病、乙型肝炎的虛假廣告都是打著中醫的旗號,并利用患者對中醫的輕信而得逞的。做這類虛假廣告
的,不僅僅是江湖郎中,而且也包括正規醫院、高校的中醫師,甚至是在中醫界被視為“泰斗”的人物。
大言欺世畢竟只能得逞于一時,在信息發達的今日更難以持久。靠政策保護、訴諸民族感情,最終也不可能振興中醫。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幾十年來花費
了大量的資源來保護本國的傳統醫學,但是這并沒有讓中醫獲得新生。要求讓中醫完全回歸傳統的復古思潮乃是一種倒退,更不可能讓中醫向前發展。中醫的唯一出
路是“廢醫驗藥”,廢棄其非科學的理論體系,用現代醫學方法檢驗中藥和其他中醫療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不管用通行的哪條科學標準來衡量,例如可檢驗性、可證偽性、可測量性等等,都很容易判斷中醫理論體系不是科學。一直有人希望取消這些標準,聲稱這是用西方
科學的標準來衡量“東方科學”,這種借口是站不住腳的。科學雖然起源于西方,但是早已傳遍全世界,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并無東西之分。與中醫相似的西方
傳統醫術和另類醫術同樣不被認為是科學,我們并沒有采用雙重標準。我們要判斷某個理論體系是否屬于科學,應該采用公認的科學檢驗標準,而不應該先入為主地
認為中醫是科學,而倒過來要求改變乃至取消科學的檢驗標準。如果為了讓中醫成為科學而去改變、取消科學的檢驗標準,那么就會模糊、混淆了科學與非科學、偽
科學的界限,讓風水、占星術、算命等等也跟著變成科學。
醫學首先應該是科學,即使不完全是科學,也應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采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因此不科學的醫學理論體系應該廢棄。但是我們并非就因此要把中
醫藥全盤否定。在上千年的醫療實踐中,中醫可能會摸索出某些安全有效的藥物和療法,值得去挖掘。但是經驗雖然有時有效,卻也很有限,含有許多以訛傳訛和謬
誤,因此應該用現代醫學的方法檢驗中藥和其他中醫療法是否安全和有效。只有走“廢醫驗藥”的道路,中醫中的某些合理成分才會融入現代醫學之中,變成現代醫
學的一部分,中醫的貢獻才會得到認可和保存。
“廢醫驗藥”的主張要比歷史上有人提出過的“廢醫存藥”的主張更準確,因為“存藥”的提法會讓人誤以為凡是中藥、傳統療法都可以不經驗證地加以保留、使
用。歷史上雖然沒有人明確地提出“廢醫驗藥”的主張,但是有類似的思想,例如出身中醫世家的國學大師陳寅恪在解釋自己為何不信中醫時,即指出是因為“中醫
有見效之藥,無可通之理”(《陳寅恪集·寒柳堂集·寒柳堂記夢未定稿·吾家先世中醫之學》)。順便指出,陳寅恪被譽為“中國文化的守護神”,因此不要以為
不信中醫、主張“廢醫驗藥”就是在反對中國文化。
“廢醫驗藥”的主張也符合國際生物醫學界的主流觀點。一些國際、國外權威機構,例如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
(FDA)等,近年來都開始關注對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傳統醫學的研究、利用,但是又都強調這類研究、利用必須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下進行。例如,
2004年6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發布的新政策允許草藥制劑用于臨床時,可以不必知道其具體化學成分和藥理,但是必須經過臨床試驗證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一種草藥制劑(用綠茶提取物制成的藥膏Veregen)在2006年獲得FDA批準。
人們有選擇使用自己相信的醫術的權利。由于目前中醫還有廣泛的民眾基礎,而且在某些時候還可以對現代醫學技術有所補充,試圖通過行政或法律手段取消中醫,
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學術界、科普界人士應該做的,是加強科普,讓公眾掌握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知識,提高辨別醫療保健真假的能力。政府管
理部門現在應該做的,則是加強對中醫藥的管理,加強對中醫藥安全性的研究和監控,同時應該逐步減少、最終取消那些試圖證明中醫基礎理論的物質基礎的科研項
目。幾十年的實踐已經證明,這類中醫基礎研究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科研成果的,只是在浪費科研經費。有關中醫研究的科研經費應該用于檢驗中醫具體療法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方面。如果是把中醫做為一種文化遺產,從人文的角度研究中醫理論體系,我完全贊成。
站在歷史的高度,從世界范圍內看,中醫的衰落是必然的。在人類歷史上,每一個民族都曾經有過自己特有的、非科學的醫術。在醫學科學誕生之后,各個民族的醫
術都無法避免走向衰落的命運。它們已經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它們之中的某些合理成分已經或即將被醫學科學所吸收。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我們這個民族的古代醫術就
會是例外。醫學科學早就進入中國并牢固地確立了起來。既然我們現在已經擁有更好的醫學,我們也沒有理由對一個古代醫術體系戀戀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