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僅僅是必需的,而且是一種深入的休息方式。它的出現并不是由于極端的疲倦,而是從身體內自發產生,且受身體內部控制的。
(一)睡眠不是“臨時死亡”
睡眠并不像把汽車放入車庫,關上發動機,關好車門并在那兒放到第二天早上。我們在睡眠時發生了許多事情,但這些事情和白天發生
的不一樣。在睡眠中,我們的大腦及其他各個臟器乃至一個細胞都同白天一樣活躍,睡眠不是“臨時死亡”。睡眠同休息也不一樣,休息是清醒狀態下一種被動的、
柔和的形式。休息時,我們仍然醒著,仍有反應能力并保持機警。睡眠更不是懶惰的象征或虛弱的征兆。光工作不休息的人,發生事故只是個時間問題。有這樣一位
汽車司機,車一連開了24小時,一切如常,非常得意,殊不知他的精力消耗已達極限,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極度下降。如此下去,出事故是早晚的事。而貪睡的人
也得提高警惕,這種人往往連吃飯時都不能保持清醒,這并非普通意義上的懶惰。其實懶人并不想睡覺,而是游手好閑。因此說,貪睡的人可能患有需要認真解決的
睡眠疾病。
(二)睡眠:缺乏邏輯的思維
有的科學家將睡眠與清醒做了對比,認為他們是事物的兩個對立面。正如我們所觀察到的一樣,處于睡眠狀態時,我們的身體一般是不
活躍的,除了個別無意識的動作,如翻身、抓癢。睡眠中的人很可能對周圍發生的一切毫無反應——盡管我們同他們說話,他們可能給出一些語無倫次的回答。大腦
的特殊機制抑制了感官傳來的各種信息流,與此同時,大腦的其他信號系統處于放松狀態,甚至使身體的許多肌肉處于癱瘓狀態。雖然我們在睡眠中思維仍是活躍的
——我們有思想并在睡夢中看到許多形象——但我們的大腦加工過程缺乏清醒時所具有的結構和邏輯。
我們可以從觀察中得出睡眠的特點。仔細觀察一個人的睡眠,他們一動不動地躺著,床鋪舒適,周圍安靜,他們的呼吸輕而均勻。他
們也可能不時地翻身、抓癢。我們還可能看到他們的眼球在眼皮下轉動,這表明他們在做夢。如果我們給他們一個足夠強的刺激物,如孩子的哭聲或鬧鈴,他們會馬
上蘇醒過來,盡管當時不能徹底清醒。
(三)解讀睡眠奧秘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我整夜都在做夢或我從來都不做夢,這些都是不確切的說法。自遠古時代人們就已認識到睡眠由無夢和有夢兩個階段組成。
我們在前面說過,人晚上睡覺要經歷4~5個獨立周期,每個周期持續約90分鐘。這些周期與周期之間有短暫的所謂清醒期,不過這些清醒期我們是記不住的。
每個睡眠周期又分為五個階段:其中I~IV期稱為非快速眼動期(NREM),另一期稱為快速眼動期(REM)。I期睡眠是清醒
和睡眠之間的轉換期,又有人稱瞌睡,人很容易在此期醒來,占睡眠總時間的5%~10%。II期睡眠約占整個睡眠期的50%,比例最大,屬中度睡眠。
III~IV期又稱深睡眠期,人體在此期進行自我修復,又稱再生期,占總睡眠的20%。V期眼球快速地從一側轉到另一側,故又稱快速眼動期(REM),占
總睡眠的20%~25%。80%的夢都發生在此期,伴有不規則的心率、呼吸頻率加快。如果睡眠者正好從此期醒來,則能完整地敘述夢的內容,否則夢的回憶則
是不完整的。另外,通常人的分娩、腦出血、心肌梗死、潰瘍穿孔、哮喘等多發生于此期睡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