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VS.喬布斯:左腦和右腦模式的PK
最近,《巴倫》周刊評出了2007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30名CEO,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力壓群雄,排名首位。很巧合的,最近參加第一財經、CNBC的“決策”節目,也是跟喬布斯有關,這一期的主題是“比爾.蓋茨與史蒂夫.喬布斯”,共四位決策嘉賓,前微軟大中華區CMO 吳世雄、美國廣度資訊集團CEO 于輝、邁克菲北亞區副總裁前蘋果亞太區副總裁何忠強以及我。
喬布斯是我一直頗為關注的話題,把這兩個人進行對比,的確很有意思。
我們先看一下《時代》雜志對這兩個人的對比評價:“在某種意義上,Jobs是Gates的對抗者:他是一個硬件大師,而不是一個軟件大師;他是一個開拓者,而不是一個跟隨者;他是一個創造者,而不是一個克隆者;他是一個提倡打破舊習的人,而不是行業標準的統合者。”
對此,我非常不認同,我的觀點是,蓋茨和喬布斯代表了IT業的兩種商業思想的極限,蓋茨是左腦模式——理性經濟、偏重技術、販賣標準,而喬布斯則是右腦模式——感性經濟、偏重設計、販賣夢想。節目現場有不少互動環節,非常有意思:
1、性格決定命運。蓋茨和喬布斯都是出生于1955年,蓋茨是10月生人,屬于天蝎座——偏理性的性格,喬布斯是2月生人,屬雙魚座——偏敏感、感性的性格,結果是兩人選擇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
2、作為成功的創業者,蓋茨和喬布斯擁有共同的一些創業素質,比如,A、愿景——蓋茨的夢想是讓每一臺辦公桌、每一個家庭桌面上放一臺PC,而喬布斯則是“我要改變這個世界”;B、熱忱;C、直覺;D、敏捷。
3、最為關鍵的是兩個人到底差別在什么地方,就如上面所言,一個是左腦模式,一個是右腦模式。而喬布斯一直認為,“情感經濟將戰勝理性經濟。”
4、兩個人的管理風格也分別代表了兩種極端,一個是左腦管理——讓技術人才發揮最大作用,在微軟,價值觀的第一條不是創新,不是激情,而是誠信。一個右腦管理——激發創意人才的潛力。喬布斯給Macintosh研發團隊灌輸一種叛逆精神,經常大喊這樣一種戰斗口號:“最好去當海盜,而不要去當海軍。”
5、讓人驚訝的是,最近幾年,蓋茨和喬布斯也在互相學習,蓋茨在補自己的右腦短板——強調設計、強調個人消費電子,而喬布斯也在補自己的左腦短板——強化軟件、強化管理的基本功。
6、我仍然推崇右腦思考,不是說左腦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人一直缺乏右腦思考。在過去的20年,是左腦模式占統治地位的時期,我們已經喪失了先機,未來20年,右腦模式正在成為新趨勢,這里面不可避免地有環境變化的原因:一方面過剩經濟時代正在到來,另一方面,消費者的話語權得到前所未有地增強。
哈佛商學院總結了蓋茨和喬布斯的一些風格差別,摘錄一部分:
家庭背景
William Henry “Bill” Gates III于1955年10月28日在華盛頓西雅圖出生于William Henry Gates Jr.和Mary Maxwell Gates的家中。Bill的祖先是這塊太平洋西北部地區的首批定居者之一。他的曾祖父William Henry Gates Sr.從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遷移到華盛頓來尋找西部財富。在聽說阿拉斯加州發現黃金的消息后,他帶領全家和所有財產向北一直來到諾母。Bill的父親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美國陸軍服役。退役后,他在《軍人權利法案》的幫助下進入了華盛頓大學上學。大學期間,Bill的父親遇見了他未來的妻子Mary,Mary出身于華盛頓西南部一個顯赫的銀行家庭,擔任一家婦女社團的主席。這個社團在當地非常活躍,后來就成為美國聯合慈善機構。兩人1951年結婚。那一年,美國人口調查局接收了一臺UNIVAC(斯伯里蘭德公司生產的計算機),這是第一臺可以處理數字和文字輸入的電腦。(見附錄1 -《計算機、計算機系統和語言時間表(1935-1999)》)。Bill在三個孩子中排行老二,姐姐Kristianne Gates出生于1953年,妹妹Libby Gates出生于1964年。
Steven P. “Steve” Jobs 1955年 2月24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由養父母Paul和Clara Jobs撫養長大。Paul Jobs來自印地安那州一個嚴格的加爾文教徒農場家庭。Paul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大蕭條和產生“沙旋”荒地的大風暴影響。Paul Jobs中學便輟學了,在中西部地區作為一個移民農民度過了好幾年,那時他可以找到工作。在做了幾年的游蕩農民后,Paul決定遷移到西部海岸,在美國海岸警衛隊做一名發動機技術員。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服完兵役后,Paul Jobs來到舊金山定居,并遇見了他未來的妻子Clara,兩人1946年結婚了。在回到印地安那州進行了一些短暫的務農嘗試后,他們很快決定再返回西部海岸和舊金山,在那里Paul找到了一份工作,成為一家汽車回收公司的搜集專業人員。Jobs家庭1958年又收養了一個孩子,Patty。
小學教育和童年經歷
Bill Gates是他的班上回答數學問題最快的學生。他的四年級老師Hazel Carlson鼓勵他這方面的天賦。在Carlson的同意下,Gates利用休息時間幫助學校圖書館管理員尋找丟失的藏書。Gates有時間做這項偵探工作,因為他把圖書館書架上的《世界百科全書》都已經全部讀完了。在回憶起這些往事并描述當時Gates總是把褲子提得老高,襯衫一直扣上頂的習慣后,Carlson說:“在‘書呆子’這個詞出現之前,Bill就是一個書呆子。”
和Gates一樣,Steve Jobs在早期時候也顯示了他對知識的好奇,但總是沒有得到成功的應用。一些早期的過錯包括設法品嘗螞蟻身上的有毒部位,將一根電線插入插座內等。由于他能輕松完成本年級布置的任務,Jobs開始對他的老師非常不耐煩,拒絕去做他認為是浪費時間的作業,這樣導致了學校對他進行紀律處分并最終將他從加州PaloAlto郊區的Mountain View小學開除了。這是他上的第一所小學。轉入另一所小學后,Jobs接觸到了一位四年級的老師,Imogene ”Teddy ”Hill。她把學習變成了一種看起來似乎有價值的行為。“她會說,‘我確實想要你完成這本作業。如果你做完它的話,我會給你五塊錢’,這實際上激發了我學習的熱情。”
Gates向東部發展
Gates 1973年9月開始上大學。他來到東海岸的哈佛大學,這里有一所由Thomas Cheatham教授領導的先進計算機實驗室。Cheatham回憶起Gates在哈佛大學的上學情況,但是他的回憶不是正面的。如果用“刺頭”這個詞來形容,他是我整個事業生涯中碰到的第二個“刺頭”。他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家伙…他在不適當的場合讓人很難堪,總體來說,他在這個地方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Jobs留在了西部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Jobs換了一個又一個的工作。“我不知道我到底想要做什么,”Jobs回憶說,“我知道有這種精神,但是我不知道它的形式。” 由于Jobs經常不回家,他一般不會離開Fernandez車庫時間太長。Jobs、Femandez和Wozniak對電子儀器和計算機技術都很好奇,好追根究底。他們使用他們能買得起或能發現的任何東西,不管是Altair的克隆體還是一臺真正的Altair機器,不管是某個電路板和微芯片還是第一代小型計算機、數字PDP - 8或通用數據NO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