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nCE的開發環境中支持Debug Zones功能,通常也被稱為調試域,通過它可以控制打印信息。當某個調試域被打開以后,在這個域中的打印信息就會被打印出來,如果某個調試域被關閉了,那么這個域中的打印信息就會被關閉。調試域是基于模塊的,也就是說一個模塊,可能是在一個驅動或者一個應用中都可以定義一個調試域,用來調試該模塊。一個調試域最多可以包括16個域,一般在每一個模塊中都會有一個全局變量dpCurSettings,該變量用于描述調試域的相關信息,它由一個模塊名字,16個域的名字和一個掩碼組成。下面具個例子:
DBGPARAM dpCurSettings =
{
TEXT("PCIBUS"), {
TEXT("Errors"),TEXT("Warnings"),TEXT("Functions"),TEXT("Initialization"),
TEXT("Enumeration"),TEXT("Load Order"),TEXT("Resource"),TEXT("Undefined"),
TEXT("Undefined"),TEXT("Undefined"),TEXT("Undefined"),TEXT("Undefined"),
TEXT("Undefined"),TEXT("Undefined"),TEXT("Undefined"),TEXT("Undefined") },
0x20
};
先來解釋一下DBGPARAM結構,該結構在Dbgapi.h中定義,所以在定義dpCurSettings的時候還需要包含這個頭文件,該結構定義如下:
typedef struct _DBGPARAM {
WCHAR lpszName[32]; //模塊的名字
WCHAR rglpszZones[16][32]; //調試域的名字
ULONG ulZoneMask; //調試域的掩碼
}DBGPARAM, *LPDBGPARAM;
在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第一個是模塊的名字,叫PCIBUS。而后定義了16個域的名字,其中只用到了7個域,剩下的都定義為Undefined了。最后一個數字為域的掩碼,表示當前哪個域是被激活的,0x20表示只有第6個域是被激活的。從上面的例子還可以看出,前7個域是有意義的,而且按照順序分別對應1到7。下面針對這些域需要定義相應Debug調試的宏定義:
#define DBGZONE_ERROR 1
#define DBGZONE_WARNING 2
#define DBGZONE_FUNCTION 3
#define DBGZONE_INIT 4
#define DBGZONE_ENUM 5
#define DBGZONE_LOADORDER 6
#define DBGZONE_RESOURCE 7
上述宏定義對應在dpCurSettings中的7個域,然后就可以在打印信息的時候,通過這些宏定義來對應相應的調試域了。例如:
- while(1)
- {
- if (dwFlag)
- {
- DEBUGMSG(DBGZONE_ERROR, (L"Error found: %d\r\n", NumDevKeys));
- break;
- }
- else
- {
- DEBUGMSG(DBGZONE_WARNING, (L"Warning found\r\n"));
- }
-
- DEBUGMSG(DBGZONE_LOADORDER, (L"load in a while loop\r\n"));
- Sleep(100);
- }
-
從這段代碼可以看出,如果dpCurSettings中的掩碼定義為0x20,那么在DEBUGMSG的打印中,只有條件為DBGZONE_LOADORDER才會被打印,循環中的前兩個打印信息是不會被打印的。如果想讓上面的代碼中的所有DEBUGMSG都能打印必須設置掩碼如下:
dpCurSettings.ulZoneMask = DBGZONE_ERROR | DBGZONE_WARNING | DBGZONE_LOADORDER;
在一個模塊中定義了調試域,如果想在系統中去使用還必須注冊該調試域,需要用到的函數叫DEBUGREGISTER(..),其中要把該調試模塊的句柄作為參數傳給它。例如:
DllMain(..)
{
switch(op)
{
case DLL_PROCESS_ATTACH:
DEBUGREGISTER(hPCIBUS);
break;
….
}
}
完成了上述工作以后,就可以重新編譯調試的模塊,然后運行系統來調試了。調試域的一個好處就是在Debug的過程中,不需要終止系統可以動態的改變調試域,方便我們分析問題。首先,我們可以基于Platform. Builder中的CE Debug Zones來調試,在VS2005的菜單中選擇Target,然后選擇CE Debug Zones,如圖:

然后會出現一個Debug Zones的窗口,在窗口彈出以后,它可能會花一點時間來收集當前支持Debug Zone的模塊,如下圖:

該圖只是一個例子,左邊顯示了可調試的模塊,選擇serial_SMDK2410.dll這個模塊,就是S3C2410的串口驅動模塊。在右側可以看到各個調試域及名字,用戶可以根據需要來選擇打開和關閉相應的調試域,最后點擊Apply和OK就可以了。
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法來修改調試域,一種方法是使用Target Control中的zo命令來修改,Target Control將在以后介紹。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通過SetDbgZone(..)函數來修改。定義如下:
BOOL SetDbgZone(DWORDdwProcid, LPVOIDlpvMod, LPVOIDbaseptr, DWORDzone, LPDBGPARAMlpdbgTgt)
dwProcid: 進程的句柄
lpvMod: 調試模塊的句柄
baseptr: 設置為NULL
zone: 新的調試域掩碼
lpdbgTgt: 返回新的DBGPARAM結構
上面對Debug Zone的定義,使用以及調試作了大致的介紹,按照上面的步驟可以給一個模塊添加調試域,注冊調試域并在系統運行以后隨時更改調試域,其根本目的無非是幫助我們來調試模塊和分析問題。一般情況下,調試域只在Debug模式下使用,但是也可以在Release模式下使用。但是有些地方需要修改,首先前面已經介紹過Debug模式下的打印用DEBUGMSG,而Release模式下的打印應該使用RETAILMSG函數。所以在Release模式下,打印函數應該改為RETAILMSG函數。還有在注冊調試域的時候,不能再使用DEBUGREGISTER(..)函數,而是應該改用RETAILREGISTERZONES(..)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