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在武漢四天的校招行程。第一天判筆試題到晚上十二點,接著連續技術面試兩天半。校招不僅僅是腦力上考驗,也是體力上的考驗。但相比去年在成都的招聘行程,今年感覺輕松許多,從而也有精力寫寫這幾天的感想。
從筆試說起
技術筆試很少有選擇題,一般都是各種各樣的算法題。在網絡沒有那么發達的時候,要準備筆試,基本就靠翻翻算法導論之類的書籍,多參加各種公司的筆試來或得一些經驗。而如今據同學們相傳,有專門的網站收集各種各種的筆試題供參考。從而,在學校里就有一大批的“刷題黨”,找工作這半年就拼命的刷題。曾有多個應聘者自豪的跟我說,你們出的筆試題我之前就做過好幾道。我只能說我們出題的人太偷懶,沒找些具有新鮮感的題目讓同學們做。
筆試的目的是什么?對我看來很簡單,也很殘酷。應屆生太多了,必須先刷掉一部分人。很多企業通過變態的筆試題刷人,很多同學就通過在茫茫題海中”刷題” - 刷題是去年在成都接觸的一個名詞,今年在武漢又遇到很多次。有幸碰上曾經刷過的題目,就可以輕松的寫上去,再有幸就可以獲取面試機會。是的,他們只是為了獲取下一次的面試機會!應試教育造就了題海戰術,筆試刷人也早就了刷題戰術。唉!哀!
如果要找一種替代的方案來替代筆試的話,我感覺由企業提供實習機會結合靠譜的老師推薦更合適。
刷題雖“好”,不要多刷!
再說面試
兩天半的時間與近三十位同學面對面地交流。在短短的二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多小時的技術面試過程中,評判一個應聘者是否優秀、是否有潛力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不同的面試官的經歷不一樣、喜好不一樣,標準也就不一樣。一個同學沒有進入面試環節,并不完全代表技術不行;一個同學沒有通過面試,也不見得他不優秀。比如某個面試官很喜歡打籃球,他很有可能就很欣賞哪些打籃球不錯的同學,技術差點也無所謂(這樣的公司是真實存在的)。
我很喜歡編程,就會很欣賞哪些熱愛編程的同學。
今年還真遇到兩個熱愛編程的同學:一位是比較內向的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大一的時候接觸編程,通讀C++ Primer (5th)至少3遍,算法導論除了XXX樹(我也不懂)沒怎么看,其他的都掌握,我問“圖那部分看的怎么樣?”,他答“圖用的比較多,在做北大xxx在線試題通過的590道題目中有很多這樣的題目。” 另外一位是研究生,應聘的是Java方向,平時喜歡看別人寫的BLOG,我問他“你有寫嗎?” 他說實習的地方不讓上網寫,他就把遇到的問題記錄在筆記上,對于其他的看的編程書籍,都用腦圖的形式整理了知識點,已經整理了三本。 而有的同學平時只看“劍指offer”,就靠這個能拿到offer嗎?
有的人十分聰明,考試面試什么的都不是問題。有的人很用心,一樣能夠表現的很不錯。但如果一個人不喜歡編程,就千萬不要浪費時間去找一份編程的工作。
最后
找到靠譜的員工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找到一個靠譜的boss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但,最終,每個人都會找到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