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新文化報》報道:昔日全國舉重冠軍鄒春蘭,退役后生活困難,如今依靠搓澡謀生。筆者注意到這樣一些細節:
細節一:在鄒一開始選拔到體工大隊女子舉重隊時,教練給其吃一種叫“大力補”的藥,為的是增加力量,取得好成績。在鄒春蘭身上,很多地方都帶有明顯的男性特征,比如腿毛很重,聲音厚重、沙啞,皮膚像男性一樣粗糙等。現在她每隔兩三天早上起來,都要
拔掉嘴唇上方冒出來的黑黑的胡須。每天她都吃一種叫強地松的雌性激素類藥物,但是效果不好。
細節二:她只有不到小學3年級的文化,拼音都不會,由于常年從事體育訓練,鄒春蘭把學業徹底荒廢了,四處找了多個工作,都因此沒有被錄用。除了沒有文化,她還沒有一技之長。長期舉重訓練,鄒春蘭在實用技術方面沒有任何專長,改行學別的又很慢。
細節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鄒春蘭這樣說:“回首痛苦的往事是一種折磨。”
一.呼喚健康、科學、人性的體育
可以這樣評價,雖然是體育給了她全國冠軍的榮譽,但同時體育也摧毀了她原本健康的身體,給她帶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和痛苦。一句話,是不科學、不人性的體育害了她。
眾多有運動天賦的選手,為了在奧運會、世界杯、世錦賽中贏得金牌,獲得榮譽,拿到獎金,在不知疲倦的與自己的體能極限作斗爭,精神可嘉,但并不科學。也有一些黑心教練為了讓運動員取得好成績,自己可以多拿獎金,置運動員的身體健康于不顧,給運動員濫補藥品、興奮劑。由于長期的訓練,許多運動員身上都有傷。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體育解說員說某某運動員付傷帶病參加比賽,這常常使我們感動于運動員的拼搏進取精神,但我想這不該是體育所追求的。如果一名運動員帶著榮譽和傷病離開賽場,那么這名運動員并不是一名成功的運動員,這種體育也非一種完美的體育。如果為了金牌、榮譽、獎金而以我們的健康為代價,那么我的觀點是打倒這種不人道的體育。我們缺少對運動員的一種人文關懷。
《齊魯晚報》曾于2004年12月3日報道:“誰也不會想到,多次問鼎世界冠軍的葛菲竟然十分討厭羽毛球,‘我到現在也很討厭羽毛球,自從 2001年退役之后就再也沒有握過球拍。’葛菲表示,自己現在也偶爾會回五臺山體育館轉轉,但是看到別人打羽毛球,自己卻是沒有手癢的感覺。”“一位資深的田徑教練曾經說過:幾乎所有高水平職業運動員或多或少都會飽嘗傷病困擾。然而,劉翔卻是個例外。”——作家趙長天就此評論說,假如我們都能像劉翔那樣去看待和從事運動事業,假如主管部門真的這樣組織訓練和競賽,體育運動就能真正變成增強人的體質、磨練人的意志、施展人的聰明才干的活動,成為培養綜合人才的一條很好的特殊途徑。
不少頂尖運動員在許多國際大賽中紛紛意外落馬,一位資深體育人士分析后認為是精神壓力過大所致。在如此大的壓力下,享受體育談何而來,這是體育精神的缺陷。不能給人帶來健康、快樂的體育,要之何用?筆者不禁想起了現代奧運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著名的《體育頌》中的句子,“啊,體育,你就是樂趣!想起你,內心充滿歡喜,血液循環加劇,思路更加開闊,條理愈加清晰。你可使憂傷的人,散心解悶,你可使快樂的人,生活更加甜蜜。”讓我們在原來“更高、更快、更強”奧運精神的基礎上再加上健康、人性和科學吧!
二.呼喚群眾體育
運動不應是運動員的專利,更廣泛的參與性,增強廣大人民的體質,比在奧運會上多拿幾枚金牌更有意義。如果我們在國際體育賽場上稱王稱霸,而在大眾體育事業上不加以重視或重視不夠,還難免被別人叫做“東亞病夫”。人民體質狀況的低下,必然會影響生產力的發揮,阻礙經濟的發展,國民也會因此而背上沉重的醫療負擔。“奧運金牌,你是真想拿還是假想拿,要假想拿,就把錢花在金牌上;要真想拿,就把錢花在群眾體育上。”“沒有群眾體育,拿再多的金牌有什么意義?”中國體育界的老前輩伍紹祖這樣說。
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中國學生的體質不斷下降。據2004年5月31日《南方都市報》報道,中國學生體質連續18年下降。這是一個相當讓人震驚和不安的消息。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的群眾體育的落后。中國學生的課業負擔本身就很重,僅剩的一點玩的時間還“貢獻”給了電腦、網絡、游戲機,體質不下降才怪呢!是該我們的體育發生作用的時候了。
1995年中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數據與日本國1993年的數據比較中發現,中國男大學生身體形態的平均發育水平低于日本國同年齡學生。比如, 20歲中國男學生品均身高為169.90CM,而日本國同齡學生為171.83CM。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日本政府發表《關于增進國民健康體力對策》,從此,日本體育政策的重心轉向大眾體育,形成了國家干預下,推進大眾體育和人們自發的參與大眾體育合流的趨勢。現在看來這并沒有影響日本體育在亞州甚至在世界的崛起。恐怕是大眾體育為奧運體育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的緣故吧!與之類似的在中國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乒乓球運動,結果造就了中國的乒乓球軍團一代一代延續下來,并在國際乒壇上“一統天下”。
三.小結
我們需要的是人性的體育,不要運動員累死累活的體育;我們要大眾廣泛參與的體育,不要運動員專斷的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