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西老醋
網絡上有人說中國的國粹—-中醫中藥在國內受到了不公平的批評,但是在國外卻大放光華,比如說中藥的國際市場基本上被日本和韓國所壟斷,中國應該積
極發掘中醫中藥這一中國的瑰寶并加以發揚光大云云。筆者也算是這一行業的半個入門漢,下面簡單介紹我所了解的日本的漢方藥的情況。
1)傳統醫藥并非中國所獨有
在現代醫學建立之前,各民族基本都有自成體系的民族醫學。1842年發現的距今5-6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文化時期的大約數十萬塊粘土板上就記載
了大量的與醫藥相關的信息。稍晚一些時期,尼羅河文化,恒河文化以及黃河文化等都出現了傳統醫藥學的雛形。那個時候的醫藥主要停留在經驗巫術和迷信的階
段。以美索不達米亞粘土板為例,上面記載了植物類的藥物250種以上,動物類的藥物180種以上,礦物類120種以上,另有散劑,浸煎藥,涂布藥等等多
數。尼羅河文化Papyrus
Ebers時期(公元前1550年左右)已經使用了700多種藥物,800多種處方以及許多除魔降妖的符咒。古希臘人早就知道鴉片可以消除煩惱,而且深信
蛇是長生不老的象征(公元前1000左右)。公元前600年左右,Hippocrates(460-377
BC.)建立了醫學體系,首次把醫學作為科學來對待,他也因此被稱為醫學之鼻祖。Hippocrates共使用了大約400種藥物,分類為利尿劑,鎮痛
劑,鎮靜劑,催吐劑,催瀉劑等等。亞立山大時代(公元前275左右)含有60種藥物的萬能解毒藥theriaca已經深受貴族的歡迎。
反觀中國,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的神農的故事(大約相當于4700年前),已經落后美索不達米亞文化1000多年。直到公元220年,神農本草經的
問世才算有了一點醫學的雛形(只能算是雛形),其后,傷寒論和本草綱目的相繼問世,才算建立了傳統的中醫中藥體系。但是在全世界的醫藥學發展的長河中來
看,中國的傳統醫藥并不比其他文化先進。
2)傳統醫藥在海外
現在醫藥學的飛速發展取決于現代科學的進步。化學,遺傳學,生命科學等的協同發展,給醫學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現在絕大多數國家和民族都基本放
棄了富含糟粕的傳統醫藥學。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在許多社會發展滯后的國家或社區,傳統醫藥依然有一定的生命力。我們不能去要求非洲蘇丹,乍得,盧旺達,
剛果等國家戰亂下流離失所的難民經常接受
CT健康檢查,也暫時無法實現我國落后地區窮苦的農民應該獲得的健康保險。由于許多現實的限制,傳統醫藥(在中國,被稱為中醫中藥,蒙醫,藏醫等等)在現
代醫學無法到達的地區成為唯一的醫療手段,也可以是發達的城市地區的居民接受醫療的一個選擇。
3)日本的傳統中醫中藥
在日本,中醫中藥被稱為漢方醫藥。隋唐時期大量的日本留學生在中國學習了先進的文化知識和社會制度后返回日本,也帶回了中國的醫療技術。公元984
年出版的《醫心方》收錄了850種內服藥,70種外用藥,基本上沒有脫離中國的模式。到16世紀,隨著中醫中藥在日本不斷發展并與日本的本土文化結合,以
及田代三喜,曲直瀨道等的努力,產生了半獨立于中醫中藥的醫療體系。現代技術的發達更拉開了漢方醫藥與中醫中藥的差距。但是漢方醫藥的根源是中醫中藥,這
是不容否定的事實。現在有日本右翼否定漢方醫藥來自中國,不過是一場鬧劇而已。
4)漢方藥的現狀
筆者對醫學不甚了解,下面簡單介紹一點漢方藥的現狀。
4-1)漢方藥的生產廠家
現在主要有TSUMURA,KANABO,小太郎漢方制藥,帝國漢方制藥,三和生藥等生產漢方藥,供應醫院和藥店。藥典中收錄的藥物中只有148種
漢方藥可以使用醫療保險。相對于我國遍地開花的藥廠,日本的漢方藥廠家可謂屈指可數。當然也不會出現那種在國內經常看到的醫院自己制造無標號無批準號的中
藥。
4-2)漢方藥的配方
筆者查閱了日本藥典,沒有在任何漢方藥中發現劇毒物質如雄黃,朱砂等。漢方藥基本上是配伍固定的粉劑或者湯劑。比如桂枝茯苓丸含有桂枝4克,茯苓4
克,牡丹皮4克,桃仁4克,芍藥4克,經過萃取提煉精制成粉劑或片劑。廠家不得隨意更改。藥物出廠必須經過嚴格檢驗,分析測定各有效物質的準確濃度。偶爾
也有極少數醫生開煎劑。國內常見的中藥配方用一個“等”字就包含了許多信息了而省略了必須讓患者知道的藥物成分。
4-3)漢方藥的毒副作用
所有的漢方藥都嚴格標注了毒副作用。比如KANABO出品的黃連解毒湯注明副作用為升高GOT,GPT值,食欲不振,打嗝,腹瀉,腹痛。豬苓湯合四
物湯(聯想起金庸的花雕茯苓豬)的副作用為胃漲,發疹等,嚴重副作用為食欲不振。小柴胡湯的常見嚴重副作用為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等,偶見副作用為體重增
加,血壓增高,乏力,手足痙攣麻痹,GOT,GPT數值升高,黃疸,嘔吐,腹瀉,便秘,消化不良,脈搏加速,排尿痛,血尿,殘尿感等等。五苓散的副作用為
發疹和瘙癢等。六味地黃丸的副作用為胃部不適,嘔吐,食欲不振,腹瀉等等。市場上流通的健康食品或者不需要處方的漢方藥也都嚴格標注了注意事項。
4-4)處方藥
在醫院,醫生在開處方之前必然會詢問患者最近服用過什么藥物。如果患者服用過,或者正在服用漢方藥,醫生在開處方的時候就會非常慎重。一般情況下會
要求患者停服漢方藥,以免與西藥相沖突。在藥店自行購買藥物的時候,藥劑師(獲得藥劑師證書需要正規大學4年本科藥物學專業畢業并需要經過國家統一的非常
嚴格的考試,和國內穿上白大褂站在柜臺后就成藥劑師不一樣)也會仔細詢問患者用藥的情況,這和國內藥店賣藥多多益善又有很大區別了。
4-5)對漢方藥的態度
面向普通讀者的幾乎所有的漢方藥相關的資料,書籍等都嚴格說明漢方藥有副作用。在一些教科書類型的書籍中提到中國人的“中藥治本,西藥治標”的說
法,但是日本的觀點是否定和批判性質的。漢方藥學繼承中醫藥的扶本驅邪的觀點,但不認為漢方藥神奇到能夠超越西藥。漢方藥現在基本上處于民間領域,制藥公
司也在開發健康食品和漢方藥,但是藥物濃度低于藥典處方藥的濃度數值,就是因為對毒副作用的顧慮。最近20年,有些大學附屬醫院使用漢方藥對癌癥晚期病人
進行安慰性質的治療,主要出發點是有些漢方藥有提高病人體質的功效。現在的大學藥學和醫學部門以及制藥公司在漢方藥研究上投入不少,他們的目的是從傳統藥
物中提取有效物質,而不是開發包醫百病的萬靈丹。
綜觀日本的漢方藥學,可以看到日本基本上放棄了傳承于中國的醫藥學,而接受并發展了現代醫學。漢方醫學在日本沒有什么市場,因為沒有誰會在現代診斷
手段如CT,B超,X射線,內窺鏡已經非常普及的時代去接受望聞問切的診斷。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世界第一(81歲),不是漢方醫藥的功勞,而是來自于先進
的醫療水平,發達的醫療技術和完善的醫療保險體系。漢方藥在民間依然存在,蓋因日本文化深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影響。
日本的漢方藥市場銷售額很高,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物價遠遠高于中國,而且相對于中國的原料粗加工而言,日本更注重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的開發。日本的藥店或便利店有很多健康藥品健康食品銷售,主要是因為部分日本人持有“醫食同源”的觀點。
中國的中醫中藥的發展現在正處于一個十字路口,為何不能借鑒一下漢方醫藥的發展歷史,讓中醫中藥退居民間,而集中物力財力發展現代醫療技術和健康保險體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