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花開了樹綠了,許多家長領著孩子去植物園遠足踏青。走在春意盎然的園中,隨處可見不知名的花草樹木,看看旁邊的說明,家長們還真長了不少的見識。
我忘了自己是怎樣學習動植物知識的,反正到現在為止這方面的知識少而又少,能夠叫得上名字的植物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幾種,至于它們的科目屬性等更多的知識更是一竅不通。總而言之,和自然有關的知識我知道的都不多,和所掌握的文史知識相比,我算得上是一個科盲。
朋友從國外回來,聊起外國普通人家的書架,喜歡養狗的家里必有關于動物的書籍,喜好園藝的則堆滿了植物和園藝類的書,而大部分的人不是喜歡養狗就是喜歡擺
弄花草,所以動植物的書幾乎家家都有。剩下的大部分是百科全書或者專門的辭典,專業的、文史類的書籍并不多,要看的話大多去附近的圖書館借閱。而他自己的
書架,堆滿了專業類和文史類的書,獨獨缺乏與日常生活、大自然相關的書,仿佛自己“不食人間煙火”。
這位朋友的話對我觸動很大,看一看自己一面墻的書,真的沒有一本關于動植物的,倒是有許多考古、宗教、藝術等看起來很高雅的書。想起來,其實我們這一代人
的知識結構并不合理,所學的知識似乎只在工作中用得上,衣食住行等具體生活所需要的知識幾乎沒有,生了病只能依靠醫生,一旦裝修住房就不得不信任裝修公
司,家里的電器稍有毛病就要向售后服務呼救。
好在如今的孩子們對于動植物頗感興趣,海洋館的魚類、天上飛的昆蟲、遠古時候的恐龍、動物世界的奇聞逸事他們常常如數家珍,他們現在掌握的這些知識已經遠
遠超過家長們。但有的家長卻覺得知道這些沒什么用,寧可自己的孩子多掌握些文史、理工科知識。孰不知自然的知識、生活的知識對于孩子的成長往往更重要。缺
了這些重要的知識,人生同樣也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我想真正的素質教育并不僅僅是指掌握足夠多的文史知識與理工科知識,同樣包括生活常識。倒是很多家長需
要調整更新一下自己的知識結構,否則面對孩子越來越多的提問難免啞口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