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情書》
國別:日本
類型:劇情片 彩色
時間:117分鐘
編劇:巖井俊二
導演:巖井俊二
出品年:1995
獎項:1995年德國柏林電影節NETPAC獎;日本報知電影獎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電影導報》讀者評選最佳導演獎
內容簡介: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兩年前死于山難。由于始終難以忘情,博子從他的中學畢業留念冊后找到他初中時在小樽市的舊地址,寫了一封問候的信。她竟意外地收到回信,回信來自一個同樣名叫藤井樹的女孩,兩人成為奇異的筆友,以不同的方式開始尋找她們記憶中的藤井樹。
1995年,我初二,第一次看《情書》,那時我隱隱感覺到這不是一部追尋愛情的影片。巖井俊二含蓄雋永的敘事風格,精致典雅的畫面布局,時而輕快起來的
MTV式拍攝方式使我迷戀其間。2002年我大三,《情書》在我這兒早已成了一張歲月的憑證,它伴隨我在我的時間中漂流。博子寫給藤井樹的第一封信(你好
嗎?我還好)通篇不見一個“情”字,一片癡情盡在其中。我又漸漸發現這封信概括的不僅是一份感情,還是一個人生命歷程中的一些歲月,所有滋味盡在其中。其
實每個人都用“日子”這只筆寫著自己的情書,以祭奠逝去歲月中不可磨滅的痕跡。
有些人只能靠回憶來拯救:
博子靜靜地躺在白雪皚皚的大地上,如同死去一般的安然。紛紛揚揚的細碎雪花散落風中,風輕輕吹動她的發絲,雪融化在她年輕的臉龐上。這是《情書》的第一個
畫面。多年以來,我一直在想博子那一刻在感受著什么,我確信她在那一瞬之間感到了幸福。博子的現實幸福早在兩年前就被一場山難擊得粉碎,讓人措手不及的傷
痛直到三年后她未婚夫忌日的那天,她還仍不知道該如何安撫。博子的靈魂因為她對藤井樹的愛而不得自由,她的感情日益掉進回憶的旋渦難以安妥。博子逃避現任
男友秋葉的愛,執著地尋找一切可以靠近藤井樹的途徑,她想不斷地感受到更多。博子實際上已經失去了面對幸福的能力,她只能靠回憶來拯救自己。
她躺在藤井樹長眠的大地上,通過這種貼近的感觸使過去重現,她在這一刻感到了自身的非存在性,她的靈魂此刻缺席。正是暫時地離開現實使她獲得了幸福感。人
們在哲學上將這種狀態描述為”當下的永恒”,“當下的永恒”是指每一刻的絕對沉入狀態,沒有了時間的概念,也就沒有了痛苦。博子睜開眼睛,站起身向著茫茫
雪原深處漸行漸遠,走成一個渺小的寂寥的黑點。導演就是這樣開始講述一個關于回憶的故事,帶著他對時間深深的迷戀。影片一開始我就老是想追問博子為什么非
要如此的原因。
時間從每個人身上淌過,但對許多人而言,一切都將是過眼云煙。片中一開場那個悼念藤井樹三年忌日的法事,竟然已經演變成為一個歡聚的借口,死者的父親
喝著菊正清酒,計劃晚上去狂歡。又如一天到晚圍著生意轉的阿部粕先生,居然完全不記得他太太的大哥是何時因為什么死去的。但是為什么可以摧毀一切的時間卻
摧毀不了博子的信念?博子是個特別的女人,她愛的是一個更為特別的男人。這個男人對她一見鐘情卻沒有任何理由,這個男人手握結婚戒指,面對她兩個小時一語
不發,然后他突然就死掉。一種致命的挫折感攫住了博子的心,她已經不知道該如何珍惜的幸福就這樣莫名其妙煙消云散了,成為生命中難以逾越之痛。而另一方
面,一種強烈的虛妄感也驟然來襲,藤井樹的死亡是一件無法更改的事實,那么所有曾經鮮活的一切一切全被硬生生拋入了永不可企及的“過去”。隨著時間的流
逝,博子對這段感情的確實存在感到懷疑,她很怕看著過去就這樣變空。而導演也不遺余力地給觀眾繞了一個美麗的圈子,他避而不談那個叫藤井樹的男人,而推移
鏡頭去捕捉少年藤井所有平淡無奇的生活細節,讓觀眾憑借記憶的殘片拼湊一個模糊的形象。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連少年藤井的模樣也始終讓人看不真切。影片就
這樣成功地勾勒了一個魅力十足的空白形象,讓博子和觀眾一起陷入回憶的困惑中。博子身處其中,更是難以抗拒這種魅力,并再也不愿淹沒她最美好,最重要的回
憶。她拼命與時間抗爭,想要執著地眷戀這個已經逝去的愛人,同時以此對抗越來越沉重的虛無。
博子常常在這些瞬間感到單純的幸福:讀她認為的藤井樹的回信(其實是女孩回的),分享女孩藤井樹對少年藤井的回憶,給她的藤井樹寫信等等。在這些時
刻,她總是設法建立和回憶的聯系,以此為橋梁離開現實的世界去重溫舊日溫暖。她也想自由,但是她自己總是沒有辦法給自己自由。她已經深深沉浸到回憶的絕美
中,慣于用飲鴆止渴的方式療傷。
博子拯救自己的方式是徒勞的。甚至她已到了可以在塵封往事中重新衍生嫉妒的地步。當她到小樽市發現女孩藤井樹和她長得一模一樣時,她對藤井樹(男)的媽媽說:“我不會原諒他。若這是他選擇我的理由的話,媽媽,我怎么辦?”
回憶是不會也不能離開的:
回憶就是這樣一間房子,五六年后掉下天花板,七八年后塵埃彌漫,再后來就被遺忘在永遠不可觸及的角落。但總有一天偶然的一次推門而入,使你嗅到房中的氣息,突然間一切從醫院長凳的夢中依稀浮現。
每個人每分鐘都在制造回憶。有許多扇回憶的大門,在我們身后歲月的長廊中悠然緊閉。我們錯失了那條通往心靈深處秘密花園的途徑,但卻躲不過記憶碎片的
突然閃現。奇怪的是,回憶總是以這種支離破碎的方式出現,令人無可奈何。有時它們是那樣瑣碎微不足道。就象藤井樹坐在醫院長凳上被搶救她父親的場景抓住,
緊接著,時空的交錯使她的回憶失控,她推開門便看到中學開學第一天她和男孩藤井樹一起答“到”的情景。而她父親的死,被歲月磨去了慘痛的印象。深刻銘記的
是雪后原野中一只僵死的蜻蜓,它看來脆弱并且精致,不知為何成為記念父親死去的標志。藤井樹(男)也是這樣,他墜入山谷后一直唱著松田圣子那首歌,誰也不
能解釋他為什么在生命的最后關頭想起“我的戀情已隨著南風飄去”這句歌詞,也許它和記憶中某一件重要往事神秘相連。
按照心理學的觀點,我們經歷的每一個生命片段都被編碼儲存在潛意識深處,但是天長日久我們遺落了解鎖的鑰匙。如果抹去過去,以及將來,現在這
一秒鐘的處境變得尷尬,還帶給人慌亂。所以人們總想抓住一點回憶。“即刻的現實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地落荒逃去,我們的生命因此而變成世上最不為人知的事
物。”
回憶似乎可以降低生存中的某種不確定性,所以人們不能全都忘記,而是致力于延長過去某處的幸福感,把它帶入無時間的眩暈。當回憶的碎片偶然閃爍時,人們獲得了重新生活一次的角度,獲得了梳理他們確曾經歷的“真實”的可能性。
人人都致力于發現一把自己的金鑰匙,開啟一些什么,但那把鑰匙,它只有時閃現。
承受回憶的態度是堅強和樂觀:
太痛苦的回憶無論經歷多少歲月還是不能被感受為美麗的。博子和藤井樹的爺爺恰好都處在回憶的困境中。前者始終感到被束縛,她無法給自己多一點點自由,連和
秋葉一起到藤井樹墓前“打個招呼”都讓她感到艱難。后者雖然已是老態龍鐘,甚至神志糊涂,但他心底痛失愛子的回憶仍然鮮活如昨。十年前的舊事了,爺爺清楚
地記得他背兒子去醫院的時間和當時漫天的大雪。導演在刻畫他時,對比表現了他平時的遲鈍和阿樹昏迷時的異常清醒,這其實暗示出從前那段痛苦對爺爺的傷害已
經成為他潛意識中的一把利刃。博子和爺爺,面對回憶都不能釋然,但最終他們都瞥見了希望的靈光。他們幾乎在同一時刻逾越了自己。導演運用不斷的鏡頭切換,
一動一靜的節奏交替形成的張力,關照他們破繭而出的美麗。
博子最終走近了熊老大的小屋,小屋就佇立在藤井樹當年遇難的山頭的對面。在她最終獲救的過程中,秋葉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秋葉溫暖的安慰,
她可能還要努力許多年。博子坐在熊老大小屋中和他們談論起阿樹過去的點點滴滴時,爺爺正背著藤井樹摔倒在去往醫院的大雪覆蓋的路上。76歲的爺爺掙扎而
起,他大聲呼喊著,即使犧牲生命也要在40分中內趕到醫院。他不是走,而是跑著踏過那段慘痛的回憶,一邊重溫它一邊堅定了自己的步伐。他做到了。博子呢,
終于笑著說起從前種種,她說那些都是很美好的回憶。博子真正的重獲自由是在第二天那個美麗的破曉。秋葉鼓勵她走上前去,清清楚楚地看看藤井樹死去的山頭。
柔弱的博子終于積聚起全身的勇氣,她在厚厚的雪地中踉蹌前行,跌倒在地。秋葉披在她身上的外套滑落,鮮艷奪目的的紅毛衣在燦爛地燃燒。紅色喻示著博子生命
激情的再次蘇醒。她對著山頭大聲喊出了“你好嗎?我還好!你好嗎?我還好啊!”她在同一時刻將藤井樹給予她的所有美好回憶在心靈深處厚葬。這些回憶將以新
的方式被銘記。
博子對藤井樹(男)最后一次的問候是我最喜歡的一幕戲,它使我意識到,在這部探索回憶的影片中,導演并未忽視生活本身的在場。他將回憶與現實擺在一
起,給我們看回憶之美的同時也點染出繼續生活下去并活得漂亮的希望。爺爺和博子重新建構了自己的回憶后,藤井樹持續不斷的感冒也痊愈了。她對博子說,一切
都是老樣子,即是一切都好。這時出現了一棵具有特殊意義的藤井樹——爺爺在藤井樹出生同時種下的。它早已枝繁葉茂,直沖云霄,這勃勃的生機多么強大!
《追憶似水年華》,在回憶中重獲精神美感:
《追憶似水年華》(M。普魯斯特著)在片中出現了三次,每一次出現,導演都給予它一定鏡頭。第一次,是男孩央求女孩幫他還這本書;第二次,女孩將書放
回書架時打開它,又看見一張寫著“藤井樹”的借書卡;第三次,一群女孩帶著書拜訪藤井樹的家,告訴她書里借書卡的背面有一個小秘密。這本書其實是兩個藤井
樹共同往事的一條線索,同時也在提醒著藤井樹進入往事的角度:追憶。其實已經是雙重的追憶,當她還是女孩的時候,她對這本書就有了細微的特殊的感觸,當她
回首再見往事時,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窺見這本書,品味著它記錄的流年。
導演把過去的時間拿出來擺在那里讓時間停住給藤井樹重新進入。藤井樹早已失落了往事,還好博子的出現使她不情愿地叩開回憶之門。實際上,博子
提供給她一個契機:通過回憶給她自己創造一個嶄新的過去。她一邊再現她的青春時代,一邊不由自主沉沒其中,她驚奇地獲得了美好的精神體驗。藤井樹回憶過去
的這種方式,正是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教給人們挽救歲月的方式。“普魯斯特知道自我在時間的流程中逐漸解體。為期不遠,總有一天那個原來愛過,痛
苦過,參與過一場革命的人什么也不會留下。”所以我們必須發動不自主的回憶,才能找回過去的時間。那些仍然活在過去某種滋味氣息中的歲月留痕,通過某種情
景和心情的偶合,會閃電般涌現。
病中的藤井樹和博子展開的奇異的交談,回憶在脆弱和迷糊中重現正是藤井樹撞見的“偶合”。按照藤井樹一開始的感受,她和男孩的初中三年幾乎都是很不好的回
憶。由于同名姓的他存在,她三年受到區別對待。她早已封存了的那段記憶,貼上的標簽是“可怕”。在博子的反復詢問中,一點一滴開始有滋有味地呈現,從這時
起女孩藤井樹感受到的“反復嘲弄和拷問中的生活”悄悄誕生了某種詩意。這些記憶碎片:開學點名,干部選舉,共管圖書館,寫有“藤井樹”字樣的惡作劇卡片,
拿錯試卷,骨折后參賽等,觸發了她越來越多的感受,她覺得可愛可笑,奇怪無奈還有一點點動心。她是什么時候對他有了一點異樣的感情的呢?也許當她還是個小
女孩的時候,也許是在回憶的過程中她從前的感受發生了位移。
藤井樹一邊回復博子的信,一邊體會當年男孩和女孩之間微妙的感情,男孩為她打架,兩人從不說話,男孩的惡作劇……慢慢地,當初男孩惡作劇地罩在她頭上的鬼臉紙袋也似乎有了一種特殊的氣味。
這些僅僅是回憶的偏差嗎?不,它已經是一種感受的重建。
正當藤井樹準備告別她的回憶之旅時(因為已經沒有再多的事可供回憶了),卻迎頭撞上了一件事實。她回學校見到了從前的老師。她還驚奇地發現從前那些
“藤井樹”借書卡居然成了一群女生“尋找藤井樹的游戲”。女生們執意認為卡片出自暗戀她的男生之手。藤井樹就隨口和老師聊起了藤井樹,老師輕輕一句:“他
很特別,不是在兩年前死了嗎?登山遇到了山難。”沉郁的音樂響起,黑屏。阿樹的動作一定凝滯了很久。死亡使她明白了博子的困境,也明白了藤井樹永遠過去
了,他有一部分只留在她的回憶中,成為她的,其他人無法真正介入。這個意外的刺激使藤井樹的回憶走得更遠了一些,她想起了他們最后一次相見。個中滋味難以
言傳。導演又一次向我們證實“我們周圍的一切都處于永恒的流逝,銷蝕過程之中”,藤井樹面對這個只能以回憶靠近的男孩形象時,心底籠上了沉重的惆悵和凄
涼。
回憶的動人真實最終抵達阿樹的時候,每個人都忍不住想落淚。一群女孩將《追憶似水年華》交到她手中,告訴她借書卡的背面有一件好東西。男孩為她畫的逼
真的肖像,終于從回憶的長河中跌落出來,目睹了從前那個女孩的驚慌失措,告訴她一個曾經的美麗諾言。似水的流年猛然間停滯了,沒有什么能對抗穿越歲月之后
的份量。藤井樹重建的關于藤井樹的精神空間美到了極至,在煦暖的陽光中輕盈飄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