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地快速列出生活目標的時候,你可能會寫下一些比較空泛的目標,比如說“獲得幸福”、
“取得成功”、“有所成就”、“贏得愛情”、“為社會做些貢獻”等等。在列出這些目標之后,你可以用第二個問題來進一步改進自己的目標:我將如何度過以后
三年時間?(如果你的年齡已經超過30歲的話,建議你把“三年”改成“五年”。)同樣,先給自己兩分鐘時間,盡量列出所有可能的答案,然后再給自己兩分
鐘,對已經給出的答案進行補充。
第三個問題:只活6個月怎樣過
現在你可以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寫下第三個問題:如果我知道自己會在六個月后被雷電擊中,我會怎樣度過這六個月時間?(這意味著你的人生只剩下六個月的時間,你必須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做一些你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在開始列出清單之前,你要盡量讓自己相信所有與死亡相關的問題都已經得到了解決。你已經簽完了自己的遺囑,為自己選好了墓地等等。所以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所有的答案都應當集中在這六個月當中。)
這個問題的目的在于幫助你找出那些對你非常重要,可你現在卻并沒有著手去做的事情,或者是那些你應當在今后六個月里關注的事情。你可以繼續像現在這樣生活;或者,如果你足夠富有,你可以辭掉現在的工作,用自己的積蓄過完今后的六個月。你會怎么做呢?在兩分鐘時間里盡快寫出答案,然后再用兩分鐘時間修改你的答案。(不要過多地考慮這個問題,只管寫出答案。)
如果你到現在還沒動手,我建議你立即開始,從第一個問題開始。這是一項重要的練習,它將會讓你受益無窮。
進一步考慮這三個問題
花上至少兩分鐘時間,仔細斟酌并修改你對以上三個問題的回答。如果愿意,你也可以花上更多時間。
在回顧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時,你可能會發現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第一個問題答案的延伸,沒關系。有些人還發現第三個問題實際上是前兩個問題的延伸,但還有一些人發現自己在第三個問題上的答案跟前兩個問題的答案截然不同——那是因為他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
時間不多了。
比如說,我可能不會辭掉自己的工作去做環球旅行。因為我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所以我會選擇盡可能地向客戶提供時間管理方面的建議,我肯定會減少自己的工作時間,但基本上不會改變太多。
其他人可能會說,“好吧,我從現在開始就什么也不做了,每天只是吃吃喝喝,反正我再過六個月就要死了,還不如讓自己快快樂樂地過完這六個月。我會做一次環球旅行,花光我所有的錢,做完那些我早就想做的事情。”對于這個問題,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每個人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自己的選擇。
對于那些喜歡眼前工作的人來說,第三個問題只會督促他們繼續努力做好自己當前的工作。
而對于那些有其他事情要做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活或許真的會因此發生改變。他們不應該把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排在后面。我的第三個問題可以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的真正需要。關鍵在于:如果能夠進行正確的時間管理,一個人沒有理由不立即開始那些自己早就想做的事情。
好了,現在你已經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清單。但你可能并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一切。這就會進一步導致不同目標之間的沖突。
不同目標之間的沖突未必是一件壞事。“花更多時間取得職業發展”可能會跟“花更多時間跟家人在一起”發生沖突。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種沖突又會促使你提高工作效率,更加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時間。而且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這種沖突使得你產生一種挫折感,那你就會通過更好地利用時間來解決這一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