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影片一開始就定下了一個悲劇的論調,讓觀眾必須沉浸其中以達到悲劇的效果,在其后倒敘的故事中,觀眾——包括
我在內的善良的人們,則必須在盡力克制之后才可以避免眼淚的流淌。那個衣衫襤褸的少年,躺在通道出口,忍受著失去親人的悲痛以及饑餓和寒冷的多重折磨之后
死去。那是在戰爭結束后的一個月。
一個日本高級海軍軍官父親,在孩子的眼中是偉大的,他所承擔的戰爭職責
同樣在孩子眼中是神圣的,他的孩子有理由為他而驕傲,他是為國家而戰,為他的家庭而戰,也是為他的孩子的尊嚴而戰,所以,他無疑是偉大的。在影片中,父親
的角色是以照片和回憶的形式出現,他存在于孩子的記憶中。他有一雙可愛的兒女,有一個溫良賢惠的妻子,他應該愛著他的家庭,也被家庭所愛,但他作為一個軍
人卻是必須要承擔起戰爭的職責,他只能去戰斗,而留給他的家庭的是驕傲和思念。本來,如果戰火沒有蔓延到他的國家,他的家庭可以繼續為他而驕傲著,但是當
轟炸延伸到他的國家的時候,一切悲劇也就因此而開始。
14歲的清太深愛著他的父親、母親以及年幼的妹妹,
他擔負起一個男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影片用了過多的筆墨來描述清太和妹妹的感情,裝糖果的小鐵盒子和漫天飛舞的螢火蟲也是在這時候為我們營造出了一種幸福的
氛圍,哥哥拉著妹妹的手在夜晚的奔跑,以及妹妹銀鈴般的笑聲卻為接下來發生的巨大悲劇做出了無情的鋪墊。空襲開始了,他們不得不把家里的貴重物品埋到地
下,然后和城里其他的居民一起搬到防空洞去居住,但也就是在清太背著妹妹節子逃走的時候,他們的母親在空襲中受到重傷,并在無法醫治的情況下去世——在她
被抬出去的時候,在那些厚重的紗布縫隙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蠕動著的蛆蟲和不斷飛舞著的蒼蠅,而清太只能默默的看著,無能為力。他能夠做到的,只能是暫時瞞
著年幼的妹妹。
與清太和妹妹節子之間的親情相比,他們與姨媽之間的感情成為巨大的諷刺。母親去世之后,兄
妹兩人投靠了他們的姨媽,原以為這樣會讓生活幸福一些,可是戰爭已經讓親情疏遠,物質的貧乏更使得人們彼此冷漠。為了不再忍受姨媽一家的白眼,清太毅然帶
著妹妹節子離開這個冷漠的地方,而寧愿搬到郊外一個廢棄的山腳的防空洞生活,在戰火中兩個人相依為命。但他們是快樂的。
螢火蟲再次飛舞了,可是他們的厄運卻不斷的降臨,饑餓和疾病成為困繞他們的最大問題,為了讓妹妹能夠不再餓肚子,清太寧可去偷,而且是趁飛機轟炸的時
候,每當他在逃離的家庭找到一些吃的東西,他都會無比的興奮。影片為這段生活賦予了更多的筆墨,廢棄的家園,荒涼的原野,每一個細節看起來都那么真實,恬
淡與殘酷相間,冷漠與溫情并存。其中有兩個細節很觸動人心,其一,清太偷東西被人捉住,被毒打之后扭送到警察局,警察很體諒清太的處境,把他釋放了;其
二,清太去買東西的時候,聽到人們在談論他們的國家已經戰敗,他愕然,他再次想到了他的父親。快樂僅僅只是短暫的一瞬,惡劣的環境使節子身上起了濕疹,但
他們沒有錢去看病,更沒有錢去買來藥品……終于,年幼的妹妹沒能逃過饑餓和疾病的雙重折磨,悲慘死去。


記憶中活潑可愛天真善良的節子

記憶中螢火飛舞,兄妹在一起的快樂日子。

空蕩的火車車廂里,兩個孤獨而又弱小的靈魂緊緊的依靠在一起。



節子在賭氣不能見到媽媽,可是她怎么知道媽媽已經在飛機的轟炸聲中去世了。


夜幕下螢火飛舞,兄妹倆短暫的快樂時光。

曾經幸福的一個家庭

櫻花漫天飛揚,幸福卻隨著記憶一起流逝,再也找不回來。

節子得知媽媽已經去世,在為媽媽造一個墳墓。

哥哥再也無法忍住長久以來憋在心中的委屈痛苦無力,痛哭流涕。

臨時前的節子和哥哥保別。


節子走了。。。。。
----------------------------------------------------------------------------------------------------------------
讓我們記住戰爭的殘酷,留住美好,避免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