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在創造財富。盡管在地球上仍然存在著各種貧窮現象,但長期的現實卻
是,自古以來,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卻混得不錯。如果我們沒有混好,這個星球現在就不會養活60億的人類,我們的壽命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長。而且好壞暫且不說,
我們現在地球上超重人口的數量就不會比營養不良人口的數量多了。
如果我們愿意將其稱之為成就,我們已經取得了這種成就。我們取得這種成就的方式是
通過發明犁、戰車、蒸汽機車和麥當勞快餐,是通過共同發明了一系列我們一直稱之為“財富體系”的東西而取得的。事實上,這些東西都是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
史前的愛因斯坦
財富就其最廣泛的意義而言,指的是那種能夠滿足需求或者要求的任何東西。財富體系就是財富被創造的方式,不管是為了金錢與否。
很顯然,早在第一個真正的財富體系產生之前,我們人類都是四處游牧的狩獵者,為了最簡單的必需品我們只有捕獵或者到處搜集糧食。隨著動物的馴化,狩獵和搜集糧食逐漸轉向了放牧或者田園耕耘。但是在數千年前,這些只不過是生存體系,根本算不上是“財富體系”。
只是當人類有能力生產出了剩余產品之后,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財富體系才算出現。自從那之后,盡管人類嘗試過眾多的方式來生產剩余產品,但是通過歷史的進程我們發現,所有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個真正的財富體系大約出現在一萬年前。在今天土耳其的卡拉卡達格山附近,某個史前的愛因斯坦(可能是一位婦女)種下了第一粒種子,從而引進了創造財
富的一種具有革命意義的新方法。這時,人類不再靠大自然恩賜,而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讓自然界按照我們的意愿去做了。全世界應該制定一個每年一度的節日來紀念
這位不知名的發明者,因為她的發明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超過了人類史上任何一項發明。
農業的發明意味著在好年景時,農民的勞動可能生產出比勉強糊口稍微多一點的剩余糧食。這意味著,我們的祖先可以不再過游牧生活,可以在一些永久性的村落里安家落戶,并在附近的田地里種莊稼。簡而言之,農業在其緩慢向全世界的普及中,給人類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由于偶爾有了剩余糧食,農民們就可以儲存一些,以備荒年之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做法也促生了一批處于統治地位的精英的出現:由士兵、牧師、征
稅官和貢品收納官所支持的軍閥、貴族、國王。這些精英控制了這些剩余糧食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并用這種財富創建了王朝帝國,同時為自己奢侈的生活方式提供資
金來源。
他們可以建造宏偉的宮殿和大教堂,他們可以將狩獵變
為體育運動,他們可以(而且確實經常這么做)發動戰爭,去爭奪土地和奴隸或者農奴,以此為自己生產更多的剩余糧食。盡管農民們饑餓難耐甚至餓殍遍野,可是
這些統治者卻能用這些剩余的糧食來維持一批藝術家、音樂家、建筑師和魔術師。
總之,第一次財富的浪潮隨著其向世界各地的蔓延,創造了我們所稱謂的農業文明。
食己類
在之后的數千年中,農業成為了最先進的生產方式,遠比狩獵和搜集植物成果豐富。歷史學家林恩·懷特(Lynn
White)寫道,“到公元1100年,重型犁、廣闊的可耕種土地、農業和牧業的新式結合、一年三作、現代的馬具、給馬上馬蹄鐵和車前橫木組合在一起,形
成了一整套農業開發的體系。”懷特所指的是“歐洲北部從大西洋到第聶伯河流域的農業欣欣向榮的廣大地區”。
第一次財富浪潮也隨之帶來了更細的勞動分工,從而產生了以貿易、易貨貿易、買和賣等形式的交流的需要。
但是饑餓和難以想象的貧窮仍然是固定的生存狀態。根據歷史學家特奧菲洛·魯伊斯(Teofilo
Ruiz)的描述,近在14世紀時,歐洲的部分地區仍然會每隔3~5年就會發生一次饑荒。用博洛尼亞大學皮埃羅·坎波雷西(Piero
Camporesi)的話說,“饑荒幾乎構成了整個17世紀社會現實結構的一個顯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