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pjuwb"></ins>
    <blockquote id="pjuwb"><pre id="pjuwb"></pre></blockquote>
    <noscript id="pjuwb"></noscript>
          <sup id="pjuwb"><pre id="pjuwb"></pre></sup>
            <dd id="pjuwb"></dd>
            <abbr id="pjuwb"></abbr>
            Fork me on GitHub
            隨筆 - 215  文章 - 13  trackbacks - 0
            <2018年4月>
            25262728293031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12345


            專注即時通訊及網游服務端編程
            ------------------------------------
            Openresty 官方模塊
            Openresty 標準模塊(Opm)
            Openresty 三方模塊
            ------------------------------------
            本博收藏大部分文章為轉載,并在文章開頭給出了原文出處,如有再轉,敬請保留相關信息,這是大家對原創作者勞動成果的自覺尊重!!如為您帶來不便,請于本博下留言,謝謝配合。

            常用鏈接

            留言簿(1)

            隨筆分類

            隨筆檔案

            相冊

            Awesome

            Blog

            Book

            GitHub

            Link

            搜索

            •  

            積分與排名

            • 積分 - 215445
            • 排名 - 118

            最新評論

            閱讀排行榜

            來自云風大神:http://blog.codingnow.com/2017/04/mmorpg_client.html

            昨天和人閑扯,談到了 MMORPG 客戶端的網絡消息應該基于怎樣的模型。依稀記得很早寫過我的觀點,但是 blog 上卻找不到。那么今天補上這么一篇吧。

            我認為,MMO 類游戲,服務器扮演的角色是虛擬的世界,一切的狀態變化都是在游戲服務器仲裁和演化的。而客戶端的角色本質上是一個狀態呈現器,把玩家視角看到的虛擬世界的狀態,通過網絡消息呈現出來。所以、在設計客戶端的網絡消息分發框架時,應圍繞這個職責來設計。

            客戶端發起的請求分兩種:一種是通知服務器,我扮演的角色狀態發生了改變,請求服務器仲裁;另一種是,我期望獲取服務器對象的最新狀態。后一種有時以服務器主動推送來解決,也可以用主動請求,兩者主要的區別在于流量控制。

            其實、對于客戶端作為狀態呈現這個角色而言,請求和回應之間的關系并沒有什么緊密聯系,并不適合使用基于 RPC 的網絡模型。這個無關乎 RPC 的實現是用 callback 還是用 coroutine 。

            這是因為,當服務器的狀態改變時,客戶端關心的應該是這類事情發生時,我應該如何呈現;而不是具體到某個請求發出后,收到回應我應該怎么處理。RPC 把請求和回應緊密耦合在一起,讓回應的處理流程強依賴請求時的上下文,這樣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狀態管理。

            比如,我看到我們公司的一個項目中曾經出過這樣的 bug :UI 界面上點擊一個按鈕,用 callback 的形式發起了一次 RPC 調用;在回應的 callback 函數中對 UI 界面上的元素做了一系列的修改。可是在回應的網絡消息收到時, UI 界面已經關閉了,由于處于節約內存的考慮,還觸發了一些對象銷毀流程,結果因為操控不存在的對象造成了 bug 。

            你可以從別的角度來看待這個 bug 。比如說應該建立一個更穩固的 UI 框架,做更嚴謹的生命期管理。但我認為,根源問題就是沒有把請求和回應解耦造成的。

            我們應該這樣看待按鈕點擊事件:它只是觸發了一個事件在服務器上運行,這個事件導致了某個服務器上的對象狀態改變了,而回應包只是通知了狀態改變的結果。客戶端真正要做的是怎樣正確呈現這個結果。

            如果我們把客戶端處理網絡包的流程都歸納成類似的模型,統一成一個簡單的框架就很容易了。

            客戶端根據收到的網絡包進行相應的處理,無論這個網絡包是服務器的推送、還是對之前客戶端發起請求的回應。在這個框架下,只關心來了一個網絡包后的類別,根據這個類別來決定要做哪類事情。處理流程是關聯在消息類別上的,而不是關聯在單個請求上的。

            對于請求回應的處理,其實和推送的處理并沒有本質的不同。只是實現上略有差別。對應回應包的處理,處理流程得到的參數不僅僅是網絡包,還需要有對應的請求數據(也就是客戶端當初自己發起請求的參數)和這個事件綁定的客戶端本地對象。

            通常我們會用一個 session 號來關聯回應包和請求包,在發起請求時,不僅把請求內容打包發給服務器,同時還把它記錄在本地,用 session 關聯起來;這樣在收到請求時,可以根據 session 找回當初請求的參數,以及請求的類型,這樣就可以不必讓服務器推送完整的狀態值,客戶端可以自己找到匹配的內容。

            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還需要在發起請求時,給這個 session 綁定一個本地的對象。雖然請求本身肯定有這個信息(否則服務器就不知道該請求到底操作呢什么東西),但額外的一個本地對象使用起來更方便,可以用來攜帶少量本地狀態信息。在回應抵達時,直接操作這個綁定對象寫起來更方便。

            如果用 lua 來實現,看起來大致是這樣的:

            send_request(obj, req_type, req_data) -- 發起一個請求,請求類型為 req type ,參數是 req data ,綁定對象為 obj 。

            function net.req_type(obj, req_data, resp_data) -- 定義一個函數來處理 req_type 這種類型的消息,可以獲得發起請求時的 obj 和 req data 以及服務器的回應 resp data 。

            posted on 2017-04-24 10:28 思月行云 閱讀(586)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MMO
            久久无码国产| 品成人欧美大片久久国产欧美... 品成人欧美大片久久国产欧美 |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欧美噜噜久久久XXX|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久久99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亚洲欧美成人久久片|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s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网站|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一本综合久久国产二区| 久久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碰动漫3d|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午色综合夜啪|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婷婷久久五月天|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99 | 久久精品三级视频| 久久人做人爽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综合88|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久久婷婷是五月综合色狠狠| 久久综合丁香激情久久|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