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提醒:別盲目跟隨,請量力而行。
只想讀985不在乎996的到此打住吧,學外語一直吃力的也到此打住吧,別再浪費時間看了,因為這里路數真不適合你們,這里以實用為主,對付標準化考試找本“寶書”(紅寶書或綠皮書或白皮書等)去背詞外加刷題最劃算,比這里的方法省時省力沒準還高分。還有,那些想出去讀研的也是狂背“寶書”刷詞為佳,IELTS也好,TOEFL和GRE也好,考試大敵當前就不必再想別的。因此以上這些“大神”,就沒有必要在此文浪費時間了...
人不能生活在虛幻里,總要面對現實。從小學1年級學英語開始,一直到大學過完CET結束,戰線長達十幾年。廣大莘莘學子們畢業后,各種英語證書都拿到不少,一個個的當時還考了那么高的分,對吧?能用英語清楚的表達自己想法呢,還是能輕松閱讀原版文檔?絕大部分甚至連輔導自己娃(Reach/Wonders, Science, Mathematics)的水平都不具備吧,是不是像我這里說的這樣很容易驗證,去上一篇帖子里自己感受一下小學英語就心中有數了。不排除有人好奇心強,想知道別人都什么樣子的,現實中很多英專畢業后當中小學老師教吃瓜群眾子弟英語,自己孩子卻送去補Wonders,Reach等小學課[TEM8達不到別人小學畢業水平],至于廣大非英畢業生真實水平就更不必提了。這么多年考啊考,青春和金錢付出大把,真到用時就這三腳貓功夫,如果看明白了,那還讓不讓讓自己娃再繼續走這個套路呢?
顯然英語只靠單詞是不行的,但是沒有單詞是萬萬不行的。先看看我們學“會”了多少單詞。義烏叫玉小學布鞭本英語1年級上冊大約100詞,下冊約70,以后一直在70附近徘徊,直到小學畢業。如此算下來整個小學階段滿打滿算總計也沒有1K詞。至于初中和高中,就不必統計了。其實大學英語教程四冊全加來的詞匯也不足3K(約2.8K),而大缸要求,CET4的詞匯約4K,CET6約6K,TEM8約9K-10K。過來人自然明白,根本遠遠不需那么多,過級照樣妥妥的。

急功近利的文化被各類國人用得恰到好處,應試教育時代里學生們當然也不會例外。學霸們舍得賣力,拿本紅寶書(或藍寶書或者綠皮書或白皮書)的詞典狂背,目的性很強,容易達到考試目標。問題是人生不能時刻準備著考試吧,考試過后半年單詞還剩多少?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老外詞匯量25-30K左右[網測],漢語常用字詞遠遠沒那么多,計算機算法領域有個詞叫哈希沖突,英漢釋義背詞大法注定對付標準化考試剛好,也只能到此剛剛好。
其實何止英語有“經典”,程序界像“21天學通C++”,“21天學通Java”也是這類腦殘貨銷量最大,也許急功近利大概是多數人的智力和毅力缺陷吧。有點頭腦的人應該能想明白,媒體上宣傳的學霸背單詞各種大法只能作秀和對付標準化考試。不屑的,懷疑的,等等,可以去前面帖子感受下別人小學課本就明白了。
既然看穿表象了,那就看看本土娃怎么學吧,比如語文課本Reach第1冊179詞,Reach第6冊200多點,Wonders稍多點,但多不了太多。這樣看上去并不比國人學英語詞匯多到哪,但老外數學有詞匯,科學有詞匯,平時練習還有詞匯專項,再者,平時生活和讀書看報還能學一些單詞。綜合各種因素,小學6年積累下來的詞匯總數突破10K,高中畢業20K的樣子,大學畢業就有30K左右了。或者可以這么認為,老外主要是根據語境學單詞的,學以致用,在應用中得到鞏固和提高。這應該容易理解吧,問題是很多非本土老外,比如歐洲有那么多郭嘉母語非英語,人家受過高教的,英語一樣賊溜啊,相信有些吃刮子弟也會意識到這點。其實路數沒有本質分別,人家精英教育有良好篩選機制暫不提,關鍵是不用學那么多垃圾而且大多人主動去學,質量當然能得到有效保證,反觀咱們呢,大部分人只是為了拿“證書”去招搖找工作...
如果看到這些,再對照一下咱們,單從詞匯數量上就能推測[各種網測統計結果絕大部分低于4.5K],一個普通大學畢業生輔導小學課本(用老外的語文、數學、科學)倍感吃力再正常不過,更別說英漢釋義這種死記硬背對付應試的大法在實用場合幾乎等同于廢物。我們學語文拿本字典背嗎?如果母語都不能這么學,那二外拿本詞典或者對著詞匯表狂背后能多久不忘?這種從一開始就注定只能是標準化考試專用的東西再無其它用場...
可能還有不少家長抱有幻想,覺得娃們用本土課本(Reach, Wonders, Science, mathematics等)就行了,其實后期照樣歇菜,因為沒有那么多時間。小學低年級時間充裕,可以去堆時間,隨著年級提高作業任務加重,堆時間大法注定行不通,補習班掛著羊頭賣狗肉薅羊毛而已,到頭來吃虧的還是吃刮紫弟們。靠補習班學好英語只能是自我心里安慰,我這里懶得講道理,有疑問的那些家長自己很容易驗證,學口語的娃講述一下某個陌生玩具自己認為的操作細節,其余補課班[包括網課]寫篇路人皆知但沒用英語寫過的作文(例如烏鴉喝水)。面對陌生的事物才能看出真實水平,畢竟鸚鵡學舌那一套就算傻子都能搞完美...
翻一翻英英詞典容易明白,大部分套路一樣,用基本的詞匯解釋更復雜的詞匯,這點跟漢語詞典路數一樣。如此可見,應該先掌握基本詞匯,或者說高頻詞,然后用英語學英語,從小到大滾雪球。為了積累基礎詞匯和盡可能創造語境應該多閱讀,在閱讀中鞏固和提高。
既然看到了問題癥結,那總得解決吧。前面提到了閱讀,考慮到時間原因,應該靠精讀積累詞匯,好的文章在搞懂細節的基礎上背下來可能是最佳方式[語境很重要],一舉消滅拼讀、單詞、語法,用法,還能提升寫作能力。由于基礎詞在不同文章里經常出現,經常閱讀不同題材文章就等同于自動篩選出高頻詞并強化了記憶。基礎詞匯積累起來了,就轉用英英詞典,跟英漢對照的紅寶書(藍寶書、綠皮書、白皮書等等)徹底拜拜,閱讀中故事情節的引力會促使小朋友進入良性循環。
以上似乎太抽象,有些家長可能還迷糊,直接舉例吧。像Wonders里One Hen, Where the Mountain Meets the Moon, Weslandia, One Well等獲獎文在學懂細節的基礎上都背下來并默寫(或聽寫,家長能力吃緊的可考慮其他替代措施,例如MP3文件拷手機里播放,用點讀筆點讀等。人名地名專有名詞這些極少用的暫不要求),還有Reach里的Coyote and Badger 等獲獎文,注意文章盡可能選不同題材去背。如果文章太長背不下來,可以背短的,例如Wonders上讀寫教程里的某些文章,Reach里的短文則更短,也可以選擇相對適合的。固然,跟獲獎的那些長文相比,效果肯定差一些。對于那些不擅長背的娃而言,可以考慮聽寫課文[效果差一些]或英譯漢[長期堅持下來效果也不錯]。也可以不局限于課文,例如翻譯小說Where the Mountain Meets the Moon,E文53元的樣子,共48章內容,難度不大,可以嘗試譯成中文,每天翻譯一點,一年后可能就會翻出一個自己的中文版,那時娃會很有成就感,激勵繼續學下去...除語文(就是英語)外,科學和數學也能補點,只不過這種以應用為主而不是背。這些列舉的內容在前文里有一些舉例。只要娃能堅持學幾年下來,就能積累一般套路幾倍甚至數量級的詞匯量,顯然不僅詞匯受益,語法、句型,寫作等都會不同程度的同步提升...達到某個層次后,那時自己會領悟到最適合的方法,這里沒必要再繼續啰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上面只是針對時間很緊的娃不得已而為之的積累詞匯方法,既為對付應試教育考分,也考慮了一定的實用性。這種路數至少適合大部分智力正常的二外小學生。但是,不得不說,那些體制外的娃,以及不是這個階段的娃,都沒必要走這個路數…
下面說下什么是實用性,還是舉例容易理解。比如您是某大公司技術人士,經常需要解決一些項目的技術上的難題,顯然網絡是個好東西,可能經常需要快速的從幾千甚至上萬個英語頁面找出幾頁有價值的東西,此刻什么樣的等級證書或者高分能保您有這種不起眼的水平?再如,您在某名牌大學博士,需要發論文吧,發論文前總得先了解自己研究領域吧,英語如果不好還需要閱讀大量相關文獻怎么辦呢? 再如,假設您管理能力出眾,是某跨國公司一名高管,不用996收入也不錯,某天您提出一個很好的方案,CEO很高興,要您在會上給別的高管講清具體操作細節,此時您可能才會發現,平時那些口語班全是廢物,就算您把培訓班外教找來讓他講也講不明白。這下明白本文里“實用性”這個詞什么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