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小學英語Reach G(第6冊)上的一篇文章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在這里。于是打算了解一下作者(主人公)朱麗安娜科普克(朱麗安娜迪拉)。人物介紹選自E文維基,以下為譯文。
PS: 翻譯能很好的訓練一個人的英語和漢語句子組織能力,時不時的讓學英語的娃嘗試一下翻譯英語課文也算是某種鍛煉吧。
朱麗安娜科普克(出生于1954年10月10日),婚后名字朱麗安娜迪拉,是一個德國-秘魯哺乳動物學家。她是1971年蘭薩508航班空難的唯一幸存者,空難發生后獨自一人在亞馬遜熱帶雨林生活了11天。他從3000米(9843英尺)墜落,落地時仍然被安全帶捆在座椅上。
事前
朱麗安娜于1954年出生于秘魯利馬,父母都是在利馬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的德國人。她是生物學家漢斯威廉科普克和鳥類學家瑪麗亞科普克的唯一孩子。在朱麗安娜14歲時,其父母帶她去亞馬遜雨林建造研究基地--潘古那。在這里她成了一個“叢林孩子”,學了野外生存技能。教育當局不同意這樣做,要求朱莉安娜回到利馬亞歷山大馮洪堡德意志學校參加考試。她于1971年12月23日在此校畢業。
空難
朱麗安娜科普克在經歷磨難上有雙重生存故事可供講述。在1971年圣誕節前夕,朱麗安娜搭乘了蘭薩508航班。那時她剛從高中畢業,她的母親瑪麗亞本打算在1971年12月19-20日帶著女兒去潘古那,但是朱麗安娜希望能在12月23日去利馬參加畢業典禮。瑪麗亞同意,打算圣誕節前夕再飛往潘古那,可是除了里尼思君特歐航空(蘭薩)還有空余其余所有航班的席位均已售罄。盡管丈夫漢斯威廉強烈要求妻子不要乘坐那家航空公司的航班,因為該航空公司早已臭名昭著,但最終她們還是預定了機票。飛機起飛不久遭遇閃電,在空中開始解體并一頭沖向地面。朱麗安娜發現自己一直被捆在座椅上,下落將近2英里最終落入秘魯熱帶雨林。
在朱麗安娜科普克的此次事件上,專家指出由于在下降中她被安放到座椅上才導致她活了下來,只是斷了鎖骨而已。她是該航班的唯一幸存者,順著溪流在雨林里生活了11天。
在她醒過來后叢林里的昆蟲不再叮咬她,可是蛆已經感染了她的胳膊,9天后,她找到了一處露營地。在此,她給自己進行了初級治療,例如用汽油澆到蛆感染的部位。蛆害怕汽油就離開了傷口。幾個小時候后,運木工人發現了她,給與基本醫療并把她帶到更宜居的區域,然后她被空運到醫院。
傷口恢復后,朱麗安娜幫助搜救隊定位失事地點和搜救死難者尸體。她媽媽的尸體于1972年1月12日被發現。朱麗安娜回到德國后傷口完全恢復了正常。跟父母類似,朱麗安娜獲得生物學學位后返回秘魯繼續深入研究蝙蝠。她的雙重生存故事成了書和電影的主體,其中包括了她的自傳和他傳,“當我從天而降”,以及導演沃納赫爾佐格的紀錄片“翅膀上的希望”。他(沃納赫爾佐格)在1971年也預定了她(朱麗安娜)的那次航班,飛機起飛前最后一分鐘改變計劃,從而躲過一劫。
事后
朱麗安娜的僥幸存活成了各種瞎猜推斷的主題。"很明顯她被安全帶捆在座椅上有了某種程度的盾牌和緩沖,而且理論上外圍整排的座椅,就是朱麗安娜兩邊的那些,起到了降落傘的作用,減緩了她下落的速度..."。“風暴漂移以及落地點厚厚的枝葉可以進一步降低里沖擊力...”。
朱麗安娜回到德國徹底康復過來,走了父母一樣的路,在基爾大學學習生物,1980年畢業。在慕尼黑麥克西米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返回到秘魯展開哺乳動物研究,專注于蝙蝠,在1987年發表論文,“秘魯熱帶雨林里一個蝙蝠生物王國的研究”。1989年朱莉安娜科普克和一個專注于研究寄生黃蜂的昆蟲學家艾力克迪拉結婚。2000年朱麗安娜接管了潘古那當上了主任,父親去世了。
現在朱麗安娜迪拉在慕尼黑巴伐利亞動物學蒐藏研究中心當管理員。她的自傳和他傳”當我從天而降”(德語: Als ich vom Himmel fie)于2011年3月10日由派珀林格出版,為此她獲得了2011柯琳文學獎。2019年秘魯政府授予她高級軍官的杰出服務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