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約我到飯館吃飯,她因為一盤菜的咸淡與服務員發(fā)生爭執(zhí),聲音越來越大引得別人紛紛側目,外面的天氣已經(jīng)暑熱難擋,吃個飯還要生場氣好不值得。對方終于答應再換一盤,她還不讓把原來的撤下,我不解,她說:“你不知道這種小飯館的素質,說不定就是用這盤再加工一下又端上來了。”我說:“既然你知道小飯館的問題所在,來了又何必那么計較?”她回答:“我就是不能慣著他們的毛病!”
一次外出,登機時間看似正點,可當我們坐進飛機內卻遲遲不見起飛。前座的女子坐立不安不時找乘務員理論,對方也一直在反復耐心解釋,可她越發(fā)歇斯底里,一副自以為是的“上帝”模樣,我以為她大概是有“幽閉恐懼癥”。
結果起飛后看她沒事人般地吃吃喝喝,原來也是“不能慣著別人的毛病”,并且衛(wèi)道士般忠于自己的選擇。原本已經(jīng)坐在了頭等艙里,一上飛機就有貼心服務,后面經(jīng)濟艙沒起飛前根本沒有服務,也沒聽到如此吵鬧不休。有錢可以讓你享受比別人舒適的條件,可你卻選擇了如此不舒適的方式也折騰了自己,是不是有些對不起那些錢?
我也不喜歡小飯館的粗糙和不衛(wèi)生,但既然去了就不要在公共場合和服務生爭執(zhí),大不了不去第二回。那天我也在機艙里待了一小時四十五分鐘,才見飛機滑向跑道,心里也不舒服,但我受過的教育不允許我對乘務員發(fā)泄不滿,又因此影響到旁邊的乘客。流進血液里的東西會制約我們的思想,限制我們的行為,有些話你說不出來,有些事你也做不出來,這種差距來自內心的淡定和良好的教養(yǎng)。
大部分“不能慣著別人毛病”的人自己就一身毛病,你讓別人不快樂的時候,你自己也是不快樂的,甚至是不體面的。我們既不能說一個在社交場合彬彬有禮,而私下總說人壞話的人有教養(yǎng),也不能說一個在公共場合因為別人的錯誤,就肆無忌憚討要說法的人有教養(yǎng)。
教養(yǎng)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你怎樣待人,別人也會怎樣待你。而有教養(yǎng)的行為久而久之會讓你具有人格魅力,你的社會交往和社會贊許度得到充分滿足后,你便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種有助于持續(xù)發(fā)展的良好人際環(huán)境。如此,你又具備了一個人可以依賴的最重要的外在資源之一,健康的人際關系。這首先會讓你自己感到輕松快樂,工作上和生活上更容易客服困難,平安度過人生一些最艱難的時刻。
posted on 2015-08-11 15:45
jay 閱讀(74)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