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大學只上了一年就因為各種原因退學了。之后,他一直在四線城市晃蕩,做過業務員,開過影碟店,因為偶然在報紙上讀到一個廣告人寫的文章,就下定決心要去做廣告。可是他的生活圈子里沒有一個廣告人,怎么辦呢?好在他會上網。他花了很長時間收集了一二線城市知名廣告人的個人資料和郵箱地址;又花了很長時間收集了許多知名廣告公司的資料和作品集,還去琢磨已經出街的廣告;最后,又下載了無數個廣告人的簡歷去研究……最終,他花了很長時間,動手制作了一份非常牛的簡歷,投給了北京幾家知名的廣告公司。 這么多的“很長時間”加起來,距離他決定做廣告人的時間僅僅4個月。因為簡歷做得好,他同時被好幾家廣告公司邀請面試,最終他選定了一家自己最喜歡的公司做文案。 4個月的時間,他成功轉行,并進入了行業內赫赫有名的廣告公司,而他能拿得出手的文憑只有高中學歷。這說明,其實很多時候,公司用人,學歷并不是第一參考因素,如果你“夠驚艷”,公司也會破格錄取。 “驚艷”這種事情需要用心,除了廣告這種需要創意的行業外,大多數的行業并不需要員工太過“驚艷”,只要有足夠的經驗就行了。相對一般的工作來說,經驗遠遠比學歷重要。 經驗這種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而這個“大量”是多久呢?有個朋友曾發起了一個名為“一萬小時”的活動。意思是,任何事情,你用一萬個小時來做,雖然未必能成為專家,但一定會成為熟手。 我們都是普通人,只想求一份能保障溫飽的工作。那么,我們并不需要令人驚艷的才華,小才華就足夠了,而小才華是能后天培養的。無他,唯手熟耳。 很多時候,我們的艱難不在于沒有學歷,而在于能否在一個行當里開個頭。雖說萬事開頭難,但更難的是逼迫自己沉下心去學習和做事情。生命是漫長的,一味嗟嘆自己什么都沒有,只會讓時光蹉跎。正確的態度是正視自己的個人條件,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與想做的事情匹配:如果能力足夠,學歷只是錦上添花;如果能力也不行,那就努力積累經驗,不斷提高,唯有如此,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
posted on 2015-07-03 14:32
jay 閱讀(153)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