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生不過數十載,對于很多人而言,作IT、作技術只是生命中的某一段,并非所有。而無論是換工作還是換行業,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最終我們追求的是成功、是榮譽、是收獲。于是在年輕的這幾年里,作為技術人員理應認真思考自己將來的出路并為之而腳踏實地的去積累。
“01年大學畢業,去了老師開的一家網絡教學軟件公司,作教育軟件;04年,首次創業,作了個休閑游戲公司,經驗以及資金問題,創業失敗;0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進了網易,作服務器端開發,有幸結識了一幫志同道合且極有職業精神的同事。”這是大寶的職業經歷。擇過業也創過業的他分享了自己對于技術人員出路的一些感悟。
拋開技術做技術才更容易成功
“在中國的這塊土地上,拋開技術作技術,才可能更容易成功”大寶說。聽起來頗有些拗口和矛盾的一句話,大寶對此做了解釋。
遍觀當今成功的這些互聯網公司和產品,比如淘寶(電子商務),征途(網游),百度(搜索引擎),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其共同之處,都在于:緊緊抓住了中國本土市場的需求以及眾多的“小白化”設計。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小白化”設計。說得通俗一點,“小白化設計”指的是:易上手,易操作,便利性。
淘寶與征途,另一個共同之處在于:馬云根本不算是一個精通網絡的“業內人”,雖然淘寶已經是C2C的老大,
但馬云本人還是只會上上網,收收郵件;史玉柱從未被網游業內人認為是“專業的網游開發者甚至專業的網游玩家”,但征途游戲的便利性,國內游戲在它之前沒有
一個做得到(當然,更多的人是不敢像他那樣去想)。馬云和史玉柱的共同之處都是:外行領導內行。
“拋開技術作技術,才可能更容易成功”意思是在于提醒我們:要以外行的思維來開發內行的軟件,一定要注意發
掘小白用戶的需求,要時時刻刻把自己當作從未使用過這個軟件的用戶,多想一想這樣的用戶第一次使用你的軟件時,他會覺得如何操作才會更方便,以及,我作為
一個從未用過你軟件的人有什么理由選擇你的軟件。我們所作的軟件,絕不僅僅是只要有了功能即可,你還得有“把你的軟件功能營銷出去”的概念,如果只是有了
功能,但功能很難用,用戶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那你作了也是白作。
而且很多的時候,對于技術人而言的一個所謂的頗具創新性、創造力乃至震撼力的技術實施方案,對于普通用戶而
言可能覺得根本是無所謂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時間比較緊,應該果斷放棄你覺得頗具創造力的方案轉而將產品功能盡最快速度實現。特別是在互聯網產品開發
領域,產品的推出速度是產品致勝非常重要的一環,有的時候,為了盡快推出產品,我們就不能在這些細枝末節的地方,對用戶體驗沒有太大障礙的地方浪費太多精
力,而要集中精力把主體功能完成向用戶推出來,然后在后續的時間里再精益求精地不斷改善。
大寶說,“很多人不會像征途那樣去做,是因為他們不敢像史玉柱那樣去想。而問題關鍵的關鍵,就在于‘敢想’二字。如果你連敢想的勇氣或者空間都沒有,那將是最大的失敗,也是最無法挽回的失敗。只有把自己首先定位成自己產品的小白用戶,你才會‘敢想’,也才‘能想’出來。”
純做技術是自娛自樂的生活態度
大寶認為“作純技術的人,抱著的是一種自娛自樂的生活態度,他們生活在自己想象的‘純潔空間’里,拒絕與人打交道。”雖然不能說這是一種不好的方式,但是顯然對于大多數人的發展而言,這樣的個人發展途徑他不認同,他更提倡的是一種積極、張揚而又務實的生活和工作態度。
這是因為往往在某一方面作得太深入的人,在另一方面就會少有時間和精力投入。比如,比較喜歡作純技術的人,他們一頭扎進技術里,卻往往忽略了真實的市場用戶需求和感受,從而讓自己作出來的東西,欣賞的人只有自己,對于以贏利為目的的公司而言,這不能不說是另一種失敗。
大寶更提倡的是“作產品”的概念,而不只是“作技術”。“我們作的東西最終是要銷售出去,要給公司贏利,要
給團隊帶來收益。“作產品”的概念,更強調把眼光放在全局,關注這個產品從策劃,設計,研發,測試,交付,乃至到版本更新這樣一系列的過程,關注用戶最終
使用感受和效果,關注用戶是否愿意為此付費。”
團隊或公司給成員的回報,永遠是看成員給團隊或公司創造了多少價值。他認為有“作產品”概念的人,工作會更
有針對性和主動性,甚至有前瞻性,只要堅持這樣的想法和工作方式,就必然會給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所以,單純的以技術與非技術來說誰能混到更好的職位,有
點太籠統了,這個還要看各人貢獻。
技術員——>高級技術員——>管理
不少技術人員將“技術員——>高級技術員——>管理”定位成自己成長的路徑。對此大寶不置可否,“只是管理職位只有那么有限的幾個,不可能人人都能坐,這怎么辦?”他反問。
大 寶認為作為一個技術人員,如果只看到只有這一條成長途徑,那表明他經歷的還太少、眼界還太窄。“原來,我
也一直很困惑:到了三十歲,四十歲,我還會繼續寫程序嗎?如果不寫程序的話,我到時又能干些什么?現在,通過近幾年自己的經歷和體會,我慢慢明白了,其
實,一個技術人員他將來如何發展,或怎樣發展,取決于我們自己是不是愿意打開眼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思考思考技術之外的世界,去關注關注與人打交道時的
樂趣。”
而之所以有之前的那種恐慌,是因為我們一直以來都以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專業技術能力為
唯一的能力追求(比如c++,比如算法等),從不曾考慮過鍛煉一些可以跨行業,跨年齡段,跨公司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正確作事的心態和正確作事的方法
(堅定的信念和具體細節的操作),團隊的概念以及團隊協作的方法(學會與人打交道),全身心投入作成功一款產品而不只關注把代碼寫出來(有大局觀)。代碼
寫出來,并不表示產品就可以掙錢,就可以取得成功,對用戶真實需求的深度挖掘,諸多的用戶體驗細節,便利性以及效率,乃至與競爭對手的相對優勢都是決定產
品成敗的相關因素。
當具備了把產品作成功的大局觀之后,如果愿意慢慢嘗試去鍛煉自己上述的能力,就會再細細研究下去,看在目前
的環境下如何對產品的成功實施更加積極的影響。“而當你有了這些能力后,你會發現自己的發展空間被空前拓展了,那時,你就盡可能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作下去,而這個方向,很有可能已不再是技術。此時的你,已經有能力自己去拓展新的空間,所以,你的空間也不再僅僅局限在技術,局限在這一家公司身上。”
“作事業”的心態至關重要
“我自己的開發實踐還在繼續,還在繼續寫著代碼,只是現在已經很少跟人就某個技術細節再進行多么深入多么深
刻的討論了(只跟我的同事討論,網上討論的很少),而是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關注產品整體質量,促進產品整體質量方面。”這個“質量”不僅僅包括技術,還包
括策劃和設計環節,包括服務環節,甚至包括運營、維護環節。
所以大寶覺得“作事業”的心態,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與成功非常重要。我們現在很多人,抱怨上天不給自己機會,
待遇不好,環境不好,的確,很多的時候,我們確實是面臨著這樣的困難境地。但是,即使在不太好的環境里,我們也有選擇的權利,我們有選擇積極面對還是臨陣
退縮的權利,有選擇激情奮斗還是得過且過的權利。積極的工作和生活態度,會讓我們終生受用。當你以“作事業”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工作時,你會發現更寬廣的
空間和舞臺,你自己的成長也會更快。
有很多人可能會說,“作事業”的心態說起來容易,我是把它當事業來作了,但我沒取得應得的回報呀。我不反對
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這個世界永遠充滿著黑暗面,如果你總是以這樣的心態去拒絕付出,那我只能說,你從團隊得到的回報就會比你付出的更少。有這樣抱怨的朋
友,我建議你可以對比一下:自己當前的能力是不是與你的回報成正比的,不僅與公司內的比,也與公司外的比一比,與整個行業比一比。你要是實在覺得委屈,你
大可以換一個公司,但是,有句話,我還是想提醒:換工作,不能僅僅為了看得到的那點工資,換工作的成本同時還包括了你要重建你的同事關系,上下級關系甚至
行業資源,而這些,是決定你是不是能把一件事作成作大的重要因素,人的眼光,有的時候要放遠一點,如果老板是值得跟隨的老板,從未虧待過你,如果公司在可
預期的未來不會馬上倒閉進而導致你沒有飯吃,何不再堅持一下呢?【吶不喊】
大寶,網名sodme,目前在網易從事網游服務器開發工作。早年,曾在CSDN發過多篇技術相關文章(http://blog.csdn.net/sodme),后因興趣轉向產品,將博文發表轉至網易博客:http://sodme.dev.blog.163.com,我一直在堅持著將這些感悟整理成文,以讓自己有點積累,也想讓深陷技術深淵的同道能有所頓悟。
信奉的開發哲學是:“越簡單越好”;信奉的產品哲學是:“用戶受用,我才得益”。堅持以務實的態度和實用的方法進行產品研發,現正嘗試以營銷的觀點融合產品研發過程,嘗試以市場觀點切入產品研發實踐的具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