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http://danche.xout.cn/sdc/71470.html
山地車前叉哪種好?山地車前叉推薦。前叉是山地車中科技含量較高的部件,高人曰:“山地車,其實就是車架加個前叉哉~~”可見前叉的重要性。

硬前叉的山地車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基本都是帶避震器的前叉。全世界有幾家廠的前叉不錯:Suntour(三拓)、DDN、RockShox、Marzocchi(馬祖奇)、Manitou、FOX……其中前四個廠的叉子有1000元的普及型號叉,而后兩種較少見,且價格太高了,即使普及型的叉也接近2000元,新車友難以承受,買了也難以發揮其功效,是浪費。
下面介紹一下前叉的介質種類:
⑴、彈簧叉:最低檔的叉,沒有阻尼。
特點:便宜, 300元就能買個不錯的。
⑵、阻力膠:以阻力膠為介質,沒有阻尼。
特點: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過阻力膠用三年左右會老化,需要換。
⑶、油簧叉:以彈簧(coil)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特點:最重,但是最結實。彈簧用起來比較潤,對小震動反應靈敏,一般半年換一次避震油.
⑷、油氣叉:以空氣(air)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特點:比油簧叉輕,但結實度有所降低。(也不至于低到哪兒去,普通越野足夠了。)半年打一次氣,車行都會提供專門的氣筒免費打,單獨買也可以,帶氣壓表200元左右。以空氣為介質的好處是重量更輕點,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護騎行者的手腕部位,不過對小震動反應不太靈敏。
前叉的工作順序應該是:遇到障礙物——前叉被壓縮——到了極點——被回彈到原來長度(回彈的速度受阻尼的影響)——彈跳系統工作結束
新車友可能對一些前叉的專業或英文詞語不太熟悉,這里大概解釋一下:
行程Travel:前叉能夠壓縮的極限長度。越野用60-80mm就夠了。不過要玩玩飛的就該選個長行程的叉100-125mm。速降的叉就更長了,得要180mm。
彈跳Spring:從遇到障礙物前叉行程收縮到極點,再由介質(阻力膠、彈簧、空氣)彈回原來的行程長度為止,這個過程叫彈跳。
回彈rebound:彈起后收縮到極點之后,由介質(阻力膠、彈簧、空氣)彈回原來的行程長度,其實就是彈跳Spring的后半部分,因為回彈速度要受到油阻尼的影響,所以單獨成為一個專業名詞。
阻尼Damping:回彈的時候,回彈速度有多快,這個由阻尼來決定。高速行使下,回彈快了,會被彈飛;回彈慢了,連續障礙物時行程被越壓越短,手感跟沒有回彈的硬叉一樣。(用馬祖奇04年的EXR-PRO快速下30級樓梯就這個感覺,只有換較清的避震油增加回彈速度才可解決,不過有的朋友喜歡阻尼明顯,也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回彈調節rebound adjustment:這是一個科技賣點,有這個功能的叉要貴幾百元。但是馬祖奇的經典叉Z3帶這個功能,要知道Z3不到1000元啊!~不過現在基本沒貨了;另外RockShox的叉,只要型號后面跟SL的也帶。
顧名思義,是調節回彈速度快慢的。帶這個功能的叉,不用換清、濃的油,就能達到調節回彈的目的。回彈調節在越野中的影響——小石頭路、泥路,需要回彈快點的;巖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彈慢點的。
回彈調節旋鈕一般在叉腳的左邊,原理是轉動以后,可以使油孔變小,而減少單位時間油的通過量,延長出油的時間,達到回彈變慢的目的。跟飯店帶孔的塑料鹽瓶一個原理。按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把回彈調節理解為阻尼調節要容易些,因為回彈的快慢是通過油阻尼進出量來控制的。
鎖死:RockShox的3000元以上高檔叉有這個功能,騎行的時候,通過一個特殊的旋鈕,能把前叉鎖死,跟硬叉一樣,對任何障礙物都沒有減震的反應。這樣可以減少懈力,使爬坡變得更容易,騎長途時也可以省力些。普通玩家用處不明顯,建議把金錢用在其它部件上。
避震油:在摩托車店可以買到摩托車前叉避震油,與山地車通用,要選清點的,因為自行車可沒摩托那么重。越清的油,阻尼越不明顯,回彈速度就越快;反之濃的油,阻尼就明顯,回彈速度就慢。(比如:馬祖奇04年的EXR-PRO就是回彈慢的。)
說了這么多,這里著重寫的是RockShox和Marzocchi(馬祖奇)這兩個牌子。其實大街跑的山地車基本用的是這兩牌子的家伙,前者是美國牌子,后者是意大利牌。不過從04年起,所有1000元左右的普及型叉都改為臺灣生產了。有的老鳥說質量有所減退,不過就新手朋友的低強度玩法而言,沒三年是不會用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