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的首相之路

6月24日,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行的工黨特別會議上,新任工黨領袖戈登·布朗(左)與新任工黨副領袖哈麗雅特·哈曼交談。當天,英國工黨在曼徹斯特舉行特別會議,英國財政大臣戈登·布朗被任命為新任領袖。他將在3天后接替布萊爾正式出任英國首相。 新華社記者謝秀棟攝
英國財政大臣戈登·布朗24日獲得工黨領袖任命,并將于27日接任英國首相。以下是他從出生到即將成為首相的重要歷程:
1951年2月20日,布朗出生于英國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全名詹姆斯·戈登·布朗,是家中第三個兒子,他父親是一名牧師。
1967年9月,16歲的布朗進入愛丁堡大學學習歷史。布朗在取得歷史學學位后,又取得蘇格蘭勞工史的碩士學位。
1969年,加入工黨。
1976年至1980年,在愛丁堡大學和喀里多尼亞大學任講師。
1977年至1983年,任工黨蘇格蘭執委會委員。
1980年至1983年,在蘇格蘭電視臺擔任時事編輯。
1983年,當選英國議會下院議員,出任工黨蘇格蘭地區主席。托尼·布萊爾同年當選議員。
1987年,任工黨領袖尼爾·金諾克影子內閣財政首席秘書。同年,保守黨連續第三次贏得議會選舉,撒切爾夫人連任首相。
1989年,任工黨影子內閣貿易和工業大臣。
1992年,任工黨領袖約翰·史密斯影子內閣財政大臣。同年,保守黨連續第四次贏得議會選舉,約翰·梅杰任首相。
1994年,史密斯因心臟病病故,工黨內部舉行領袖選舉。據說布朗和布萊爾在倫敦一家餐館達成君子協定,布朗同意退出競爭,支持布萊爾,條件是布萊爾將來辭職,把領袖和首相職位讓給布朗。布萊爾隨后當選工黨領袖,成為工黨歷史最年輕的領袖。
1997年5月1日,工黨在議會下院選舉中大勝。5月2日,布萊爾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布朗任財政大臣。5月6日,布朗批準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獨立決斷,自行制定決策,抑制通貨膨脹。這個決定迄今仍為布朗最受歡迎的決定之一。
2000年8月3日,49歲的布朗與36歲的薩拉·麥考利結婚。
2001年6月8日,工黨再次贏得下院選舉,但優勢有所下降。布朗繼續擔任財政大臣。
同年12月28日,布朗的女兒珍妮弗出生。但珍妮弗10天后死于腦出血。布朗之前有過兩個兒子,小兒子患有囊腫性纖維化病。
2004年6月15日,布朗打破英國現代史上持續擔任財政大臣時間最長的紀錄。
2005年5月5日,工黨第三次贏得下院選舉。布萊爾連任首相。之前,布萊爾聲稱要干滿第三個首相任期,但保證不尋求第四個任期。布朗繼續擔任財政大臣。
2006年9月7日,布萊爾迫于壓力,承諾將在一年內辭去工黨領袖和英國首相職務。之前,布萊爾內閣的8名低級別成員辭職,要求布萊爾下臺。有報道說,布朗是“逼宮”布萊爾的幕后指使者之一,但布朗予以否認。
2007年5月10日,擔任首相滿10年的布萊爾宣布,他將于6月27日辭去首相職務。
5月17日,布朗獲得工黨領袖唯一候選人提名,確認為候任工黨領袖和英國首相。
6月24日,布朗正式出任工黨領袖。
6月27日,按照計劃,布萊爾將前往白金漢宮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提交辭呈,布朗隨后將入宮接受女王任命。(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