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張亞勤回首12歲上大學 1個月學完2年課[源] csdn
摘要:他12歲參加高考,成了科大少年班里年紀最小的一位大學生,31歲成為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38歲成為微軟全球副總裁,回憶起他的高考他會又怎樣的感慨?東方之子近日走近,微軟全球副總裁 張亞勤。
張亞勤介紹:
微軟全球副總裁
微軟中國研發集團總裁
1978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當時12歲,是當年全國最年輕的大學生
張亞勤從小就被周圍的人視為神童。他3歲認字,5歲上學,接連跳級,到了1977年,11歲的張亞勤已經是一名初中三年級的學生。
張亞勤:因為那個時候整個教育很不規范,我呢在不同的地方生活,所以說每換一個城市學制可能不一樣,上下年級可能并沒有完全地銜接,所以經常就有的時候跳級,有的時候還留級。但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可能77年的時候,我當時11歲,那個時候在上初三。
從這一年的10月份開始,城里到處在傳播著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中斷了十一年的高考制度恢復了。張亞勤也感受到了這個歡樂的氣氛,可是對于11歲的他來說,上大學似乎還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但就在兩個月后,張亞勤卻突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參加來年的高考。
張亞勤:在1977年12月份的一天,我記得挺清楚的,我在和一個小朋友在玩軍棋。然后忽然呢,我們的班主任推門而入,然后拿一份報紙,告訴我媽媽,說“畢老師”,我母親姓畢,“畢老師你看,這有份報告文學,這個上面寫一個13歲的一個小孩,在江西,這個是個神童,13歲呢天文、地理、琴棋書畫,無所不知,也是數學的天才。當時我拿那個報紙,整個人就完全完全地被它吸引了。我差不多一個小時,把那個整個很長的一個報告文學,可能兩版吧,把它讀完。覺得真的是很奇妙,這世界上還有這么一批人,還有這么一種境界。所以當時就特別特別地,可以說把整個的磁力完全焦聚起來。然后覺得我一定要上科大少年班,我要和寧鉑,這小孩叫寧鉑,和寧鉑在一起,和這批聰明的這些孩子在一起。
從這篇報告文學中,張亞勤還得知,這個叫寧鉑的神童已經被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當時,寧鉑引發了全國性的神童熱,隨后一批這樣的神童被發現。于是,在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等著名科學家的倡導下,中國科技大學在1978年3月創建了少年班,對這些早慧少年進行超常規教育。得到消息后,張亞勤立即決定參加高考,目標就是中國科技大學??墒牵鶕敃r規定,只有高中二年級的應屆畢業生才能參加高考,而在這中間,張亞勤還有兩年多的課程沒有學過。
張亞勤:那我說沒有關系啊,我說我可以把這個課補上。我還有一段時間,離高考還有差不多六七個月。所以我母親呢當時走點后門,我母親是中學老師,就去找這個中學校長,說亞勤他想上高二可不可以?那個老師說,我知道你兒子挺聰明的,我不愿意埋沒人才,但是呢 要公平。這樣好了,如果他能考上高二的,所謂叫做尖子班。當時呢,有很多班,有一個班叫做尖子班,那只有這個尖子班的學生,基本上才有機會上大學??梢杂凶詈玫睦蠋煟f這樣,你去參加這個尖子班的考試,和別的同學一起,高二的同學一起參加考試,如果能考過,我讓你上,如果考不過的話呢,再多上幾年吧。
當時,距離尖子班考試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一個月后,張亞勤居然考上了高二的尖子班。
張亞勤:文革之中功課也比較簡單一些,所以說一個月的話呢,把兩年的課學完,把它補齊一下還是有可能的。這一個月呢,可能是我一生最用功的這一個月。每天可能學習差不多20個小時。所以人這有的時候動力很重要,當時就是說我一定要有這個機會,要去參加高考,然后呢要去上科大,上少年班這個機會。
此時,距離高考還有七個月的時間,張亞勤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準備高考。可是就在距離高考兩個月的時候,他突然得了急性肝炎住院了,半個月后,張亞勤才出院,可是身體卻依然沒有完全恢復。
張亞勤:住院呢,我母親說,你身體不好,心里也很軟,說你別考了。我自己覺得還是應該去嘗試一下,你如果不去嘗試,不去考試,你等于是種失敗,你已經是零分了。
張亞勤從小就堅強、獨立,從7歲起他就經常獨自坐火車來往于不同城市的不同親戚之間。他的這份獨立和自信與他的身世有關。5歲那年,張亞勤就失去了父親。
我從小其實并沒有害怕過,因為我覺得我5歲失去父親,然后呢我自己呢,就有一種很不穩定的感覺,但是呢,我又覺得就是沒有什么更難的了。
1978年7月,12歲的張亞勤和其他600萬考生一起走進了高考考場。當時的考場上,考生年齡參差不齊,三四十歲的考生也很常見,甚至有些考生的孩子的年齡都比張亞勤的年齡大。而他們卻在同一考場上解答著相同的試題。
一個月后,高考成績公布。遺憾的是,張亞勤的高考成績比中科大在山西的錄取分數線只差10分。正在張亞勤非常失落的時候,他聽說,其實中科大少年班有一個獨立于高考的招生考試。
張亞勤:當時這個少年班的招生呢,也不是十分的規范,最后呢決定,這個少年班決定我們要在全國大的城市里面有這么一個通考。這個時候其實我報名,離少年班考試只有差不多兩個星期的時間了。當時我連科目都不知道,考哪幾門也不知道,我說肯定會考數學吧,我就拿了一本老的數學的一個習題集,習題集就隨便看了。
兩個星期后,張亞勤參加了考試。在這次考試中,張亞勤的成績達到了少年班的錄取分數線,他也是那屆學生中唯一一個數學得滿分的人,而且連附加題都答得滴水不漏。
張亞勤:有一道參考題,這正好是我看過的一個題。我記得特清楚叫特勒米定理的證明。如果當時做的話呢,肯定是做不出來的,因為那個定理證明相當復雜。所以說為什么是參考題呢,所以我挺慶幸、很幸運。
張亞勤終于如愿以償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他也成為1978年全國最年輕的大學生。當時,整個太原轟動了,張亞勤甚至看到墻上寫著大幅的標語:掀起學習張亞勤的新高潮。太原出了個神童,這個消息不脛而走。
張亞勤:我覺得神童本身這個名詞就有一點誤導,人肯定在出生的時候,IQ(智商)智力有一些不同。這個呢只是很小的一個方面,重要的不是說你一開始多聰明,重要的是怎么樣去使用這個聰明,把你的潛力發揮到更大。所以我從來沒有認為,我就是神童,或者我周圍有什么神童,我覺得我周圍的朋友,盡管都挺聰明的,但是呢也都是很正常的。
1978年10月,12歲的張亞勤獨自乘火車從太原到地處安徽合肥的中科大報到。而前來接站的人卻非常出乎他的預料。
張亞勤:我下了火車,一個文質彬彬的一個小男孩,跑過來去接我,到火車站接我。說你是張亞勤吧,我叫寧鉑,歡迎你到科大。我說你就是寧鉑啊,我說我們下盤棋吧,因為他圍棋下得很好。我說你怎么知道我是張亞勤,他說我一看就知道了,你是我們今年最小的全國最小的大學生,你的個兒最小,然后他帶我去我的宿舍。
少年班的同學一般不超過15歲,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第一次離開家獨立生活,自理能力相對比較差,學校為此專門想了一些辦法。
這當時挺有意思的,我由于年齡最小,然后就專門學校找了一個年紀最大的,也是少年班的,比我大不了幾歲了。我們倆呢,作為拍檔。后面我發現呢,我在管他而不是他在管我。比如說早上睡懶覺,我要叫他,按時吃飯,然后洗衣服,我要給他說。
在中科大少年班,張亞勤學習的基礎比其他的學生要差一些,還是孩子的他,也感受到了一種無形的壓力。
張亞勤:我當時可能年紀比較小,這種壓力呢并沒有有很多負面的作用。我說盡力吧。從總體來講呢,我覺得還是有一些挑戰,但一年之后、兩三年之后呢,我的學習變得很好了。所以那個時候就沒有什么壓力了,其實我在科大呢,也不能講是十分十分地刻苦,我花很多的時間去鍛煉身體,去聽一些相關以及不相關的這些報告,很多這種課外的活動。所以我覺得
科大所提供的是這么一種環境一種氛圍讓你去學習,更重要的話呢,是給你一個再學習、或者說再學習的,培養這樣的能力。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大學里面,很重要的一點,不僅是告訴你知識,不僅告訴你學習的一個方法,很重要的是培養一種求知的欲望,一種學習的能力。
一種創新的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張亞勤和少年班的其他學生開始分配專業,張亞勤選擇了電氣工程專業,隨后他和少年班的同學一起被分到普通班。由于年齡的差距,張亞勤在同學中間,還發揮了一些特別的作用。
張亞勤:我比他們年紀呢可能小個四五歲,所以當時我很重要一個工作呢,是幫助他們傳紙條。我記得有一次特逗,有一個我的同學在北京,他呢在追我們在安徽在科大的上學的一個女孩子。我到北京出差去了,他就讓我帶了一些吃的東西,還帶了封信,給他這個未來的夢想中的女朋友。所以當時呢我就拿著他的這個包裹、那封信到火車站去了。那天火車正好晚點,人又很多,我肚子也很餓,所以說呢就把他,那個東西就吃掉了。這個供求關系嘛。到了科大之后呢,我把這個信就送給那個女孩子,然后呢,我做得比較到位了,把所有吃的東西,一個清單完全都給她了,告訴她,所有的吃的東西,跟她講特別醬牛肉十分正宗。
截止到現在,中科大少年班已經招收了將近2000名早慧少年,它的這種超常規的教育方式,從創建之日起便爭議不斷。寧鉑自進入少年班以來,便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2005年,終于遁入空門,出家為僧,還有一些少年班的學生出現了各種心理問題。不過據張亞勤回憶,從本科生到研究生,他在中國科技大學學習了七年的時間,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之一。
張亞勤:其實我并沒有想太多我是什么。我想呢,人要比較自然在每個不同的階段,自己要把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把它最大地要優化,平時呢不要為一些很短期的、很功利的事情去做什么準備。所以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開心一點,做你喜歡做的事情。
1985年,19歲的張亞勤取得碩士學位后,前往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就讀,23歲時,獲得博士學位。31歲時,張亞勤榮膺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他是這個協會100年歷史上獲此榮譽最年輕的科學家。38歲那年,張亞勤出任微軟全球副總裁,目前他是數字影像和視頻技術、多媒體通訊及Internet方面的世界級專家。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曾在給張亞勤的信中說他“是一個靈感的啟示”, 他的導師、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比克赫爾滋曾贊嘆他“真的是全世界的財富”。30年前,人們只知道神童寧鉑,不知道張亞勤,但是現在的情形卻恰恰相反。
張亞勤:對我來講呢,很重要一點就是在下面的兩到三年,我希望能把微軟中國研發集團能打造成為一個世界一流的技術研究、技術孵化、產品開發還有產業合作的這么一個團隊。這個我想是我相對比較短期的,這么一個目標現在我們的基礎研究和研究院??梢哉f是世界一流的。那么在產品方面的話呢,還有很多的空間。下面的很大的一個挑戰,也是我自己覺得最興奮的一件事情是真的在中國能打造一個世界級的航空母艦,使我們在軟件方面的話呢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如今,距離自己的高考已經30年過去了,在這期間,張亞勤的人生發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變遷,從中國到美國、從美國又回到中國,挑戰、挫折已經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現在都習以為常,可是每當回憶起自己的1977、1978年,張亞勤還是會感慨萬分。
張亞勤:我覺得1978年呢是改變我命運的一年,也是改變了一代人命運的一年,也是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