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輸入法之父:創意最初給百度 被李彥宏忽視
4月12日下午15時35分,拿起聽筒的馬占凱仍顯得有些局促,似乎不知道該如何應付記者的采訪,處于搜狗因Google抄襲該公司輸入法詞庫新聞事件的旋渦之中,作為搜狗拼音輸入法最初的創意者難免要出語謹慎。
兩年前的6月,23歲的馬占凱做了人生中一個重要決定,放棄在太原某國企的工作。當時雖然不懂技術,但他平常愛上網,愛搜索各種雜七雜八的內容,他發現很多字難以在當前輸入法中打出來,比如“周杰倫”,比如“泰坦尼克號”,至此,他越發認定網民日常搜索的新聞高頻詞匯應該擴充到輸入法的方向沒錯,于是有了搜索輸入法的創意。
馬占凱給百度發去第一封信,是那一年的8月5日。那時的馬已經只身來到北京,在信中,他闡述了自己對于搜索輸入法的創意。當日,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火熱上市。而在馬占凱的記憶中,那一年的夏天,互聯網界發生了3件大事:百度上市、李開復去了Google,雅虎中國和阿里巴巴合并。大事頻發的互聯網讓馬占凱看到了自己的機會。為了能讓信件順利轉到百度相關負責人手里,馬占凱特意發給了他在網上搜索到百度某部門的郵箱,第一封石沉大海,第二封寥寥幾字,“感謝你使用百度。”發到第四封郵件時,回復仍是“感謝你使用百度產品,謝謝你的建議。”
“我當時覺得把輸入法的創意傳達給李彥宏希望渺茫,我認定最好的輸入法將來肯定是搜索引擎做出來的,然后我決定把這個輸入法的創意提給第二個搜索引擎公司。由于我使用搜狐郵箱,比較熟悉,第二個機會我選擇了搜狐。”不久,搜狐公司的負責人約他到公司面談。為了這個面試,他瘋狂地準備3天時間,寫了“100個改善搜索引擎小創意”,提出自己只要夠在北京生活費用的工資。面談的兩天后,他正式被搜狐聘用。
馬占凱現在的職位是搜狗拼音輸入法的產品經理,實際工作仍是產品代表,隨時從用戶角度研究用戶輸入文字的習慣,他當然沒有想到兩年后,自己創意的小小輸入法竟惹來業界的一場大風波。
事實上搜索引擎巨鱷谷歌也對這類桌面產品的搜索市場覬覦良久,盡管短期內桌面搜索還看不到盈利,但搜索巨頭們還是在不遺余力地爭奪這塊市場。
如今搜索業務的競爭已經寸土必爭,甚至被視為富裕者的游戲,游戲的門檻越來越高,市場狀況是,搜索市場分為兩大陣營,而第二陣營與百度、谷歌的第一陣營差距巨大,更關鍵的問題是,第二陣營采用各種方法推廣自己的效果并不明顯,如阿里巴巴集團去年不惜斥重金3000萬元,力邀陳凱歌、馮小剛、張紀中三大導演打造雅虎搜索廣告。究其原因在于,互聯網注重的是體驗而非認知,輸入法結合搜索直接關系到使用者的體驗,對推廣搜索業務也許更有幫助,而在此前推廣搜索的成功案例仍是和體驗有關的百度知道。所以,如搜狐、谷歌這樣的大公司卻為這樣的“小”問題投入這么多精力并打得不亦樂乎也就不足為怪了。
而更加誘惑搜索引擎商們的是,當桌面搜索發展得足夠成熟時,完全可以取代目前的門戶網站,成為未來用戶在桌面上的門戶。這樣一來,非但樹立了搜索品牌刺激了業務增長,還有望顛覆微軟在桌面上的統治地位,成就一番自己的“偉業”。
就在馬占凱向記者回憶搜索輸入的往事的時候,他的老板、一身休閑裝的搜狐董事長張朝陽正在接待六七個海外投資人,事后,張朝陽告訴記者:“剛才投資人問了輸入法的專利問題,我回答說的確是Google侵犯了搜狐的知識產權,這可是專利權、版權之爭。谷歌拼音輸入法對我們口頭傳播近兩年的搜狗拼音品牌有很大的影響。”而對于這個他“誓死捍衛”的產品的“錢景”,張一臉樂觀:“與互聯網結合輸入法是搜狐快速成長的獨門技術,每個用電腦的人都要用啊,上網、寫博客、聊天,這可是客戶端的源頭,代表互聯網應用的新方向,轉為商業利益是早晚的事情。”
2006年6月5日,搜狗輸入法第一版本正式推出,據了解,在其推出前,搜狗就為自己的創意和技術申報了多項專利。2006年7月,搜狐公司技術副總裁王小川還特別給馬占凱頒了技術部的最高獎勵“犀牛獎”,此前只有搜狗音樂提出歌詞同步的同事獲過此獎,獎金沒有透露,大概是馬占凱3個月的工資,馬的工作在一年后得到公司上下一致認可。
“二者的爭端還是這種用戶量極大的桌面工具,目前除了擴大自己的品牌還看不到任何實際利益,不過搜索的收入模式已相對成熟,的確需要新的創新應用。”某業內人士如是分析。
“谷歌的拼音輸入法實際是捆綁Gmail使用的,其最大的功能就是綁定你的郵件地址,只要你用這個郵箱,你可以在任意一臺電腦上使用你的常用詞匯,不需在單獨下載輸入法,它會自動記憶你的書寫習慣。”谷歌中國公司產品公關人員崔瑾告訴記者,公司早已停止了侵權的詞庫應用,而谷歌的拼音輸入法依然會推廣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