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指出:“凡食之道,無饑無飽,是之謂五藏之葆。”葆字的意思是安。就是說要注意掌握進食量,不要攝食過飽。所以直到現在,我國北方民間還保留著這種風俗:即當客人吃完飯時,只問“吃好沒有”而不問“吃飽沒有”。 人體所需的總能量中,糖類所占比例最大,體內貯存的糖類占到全天需要能量的60%,因此必須按餐供給適量糖類食物,否則就要動用體內儲備的脂肪、甚至蛋白質來滿足機體對能量的需要。淀粉是人類食物中最重要的糖類物質,消化時,淀粉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大腦活動時,幾乎全部能量都是由葡萄糖提供,但由于大腦里沒有貯備的糖源,因此一旦血糖濃度下降,腦組織就會因能源缺乏而發生功能障礙,出現饑餓感、頭暈、心悸、出冷汗等。所以,我們首先要注意保證營養需求。但是,現代生活富裕了,人們應酬也非常多,應該特別注意防止三餐頓頓過量飽食。古話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飽食使血液過久地滯留、存積于胃腸組織,因此會引起大腦缺血、缺氧,妨礙腦細胞發育,降低智商。更糟糕的是,飽食可誘發大腦中一種叫做酸性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大量分泌,該因子可促使血管內皮細胞增殖,造成管腔狹窄、供血能力減弱,從而加重腦缺氧。腦神經細胞會因缺血、缺氧而退化、壞死,致使大腦早衰,嚴重危害青少年的智力。除適量節食外,目前尚無有效藥物能限制這種損傷腦組織和腦功能的物質分泌。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欲得小兒安,須帶三分饑和寒”,我想現在不妨把這句古訓改成———“欲得身體安,須帶三分饑和寒”。限制熱能攝入可使體溫下降,從而使免疫中樞器官胸腺的定時紊亂得以推遲,延緩了衰老過程。陸游曾將節食的好處凝練成一句詩,叫做“多壽只緣餐飯少”。(2003.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