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pjuwb"></ins>
    <blockquote id="pjuwb"><pre id="pjuwb"></pre></blockquote>
    <noscript id="pjuwb"></noscript>
          <sup id="pjuwb"><pre id="pjuwb"></pre></sup>
            <dd id="pjuwb"></dd>
            <abbr id="pjuwb"></abbr>
            隨筆-145  評論-173  文章-70  trackbacks-0

                    騰訊2面被刷后,覺得比較郁悶,怎么說呢?總覺得自己不是比別人差很多,而且從C++的角度來講,我是接觸比較早的,而且專業書籍看的比較多,《C++ Primer》一書至少也看了5遍以上吧,而且也對于細節的理解比較深刻,不然在專業一面的時候難以回答出面試官老師的那么多細節問題吧,何況開學到現在都沒有碰過那玩意兒,能夠回憶起來就差不多了。其次,覺得自己在Windows方面還是看了很多書的,今晚看了下《Visual C++技術內幕》,從頭到尾看了200多頁,也不是覺得很難,可能我的程序是寫少了,不過怎么使用我都還是知道的吧,也不至于混的現在這么慘吧!

                   晚上,家里人打電話,讓我好好讀研。哎,一直以來都渴望進入tencent實習或者工作,雖然說我沒有像很多牛人那樣,但是至少我還是算作優秀吧,雖然我的項目不多,不過課設有都是認真做的,也都有90多分呢,這些天一直都被這種失望籠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面試官老師對我失去了信心,然后上CSDN,散分,進行了總結,發現有位大哥說的很對,“最重要的是不能對自己沒有自信”,想當初為了學好C++,基本上什么C++的名書都翻過,而且都看過,為了聯系基本的STL,我把代碼都打了一遍,雖然用的不多,可是我都還是很深刻的。基礎,不敢說是最好,但是從我們變態的C++考試中,我拿到了最高分,我混跡在CSDN,不是接分,而是專心的看別人的面試題,專心的看高深的問題,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的技術進步不少,而且自從開了這個博客,也都一直在更新,或許是因為這學期的緣故,沒有寫多少,可是看看過去的內容,覺得很多東西都是自己辛辛苦苦寫的,都是一點一滴的精華,僅僅是寒假,我就為了學習MFC,為了理解控件的使用,每天晚上都還做到9點多,沒有1個月的時間博客就寫了50多篇,至少那些控件的使用還是能夠熟練的,而我在細節方面的了解,我覺得是自己最大的優勢,說到C++的基礎,我覺得真的還不錯。

                   雖然心有不甘,但是事實是殘酷的,沒有辦法改變的。謝謝blog,為了鞭策自己,為了反省自己。唯一的遺憾就是不知道自己是哪方面沒有做好,(后來發的短信不知道收到沒有,真的很想好好和面試官聊聊),不過好多事情也很難說,現在,附上劉未鵬大哥的blog,聊以自慰吧!
                      加強學習,目標明確!

                     有時候覺得動力還是不能持久,昨天被鄙視之后,發奮圖強,想要在技術和學習上都加強,現在覺得動力就小了,雖然是人之常情,不過確實需要時刻反省自己,我要加油!

                     瘋狂的學習,瘋狂的Coding~~~~

                     我要變強,我要狂看書,狂寫代碼,抓緊時間,好好學習,不浪費任何時間!!!!!

            ====================================================================================================

             

            我在南大的七年

            —— 跨進南大校門的第一天,我知道,我自由了。

            父親是個對新事物有強烈興趣的人,村里第一臺電視機是他自己組裝的,當時全村人都跑過去看,電視機只能收到一個臺,CCTV。座機電話是第一個裝的。大哥大剛出現的時候,他也是第一個買來用的,那個時候的移動電話真是貴得離譜。

            父親告訴我的第二件最重要的事情是:遇到任何問題,找書去就行。他在自己的專業中完全是自學的。在不屬于自己的專業中(后來買了電腦之后需要學習如何架設公司網站,如何網上營銷,如何進行電子財務管理,如何使用各種作圖軟件制圖等等)也全都是靠買書自學。

            為什么說到這兩件事情,因為這是對我一生影響最重大的兩個習慣。第一個習慣給了我學習新東西的強烈動機,有了熱忱和興趣,做事情就不覺得累,就自得其樂。第二個習慣則給了我學習任何新東西的方法——不會么?查書去。(當然,學習一門專業并不完全通過看書就行,但這毫無疑問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途徑。)

            高三的時候,父親買了電腦,我立時對這個神奇的事物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每期的《電腦愛好者》和《電腦報》都會買來細細看,有時看到各種小工具、技巧還會摘抄下來,回去在自己家里的機器上搗鼓。那個時候我并不知道這樣單純的興趣會把我引向一條專業的程序員道路。

            高三時間變得越來越緊,分配給興趣的時間越來越少,但興趣的火花一直都沒有熄滅。

            跨進南大校門的第一天,我知道,我自由了。

            這個自由并不是說我可以做任何事情了,而是我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決策的自由權,即關于如何利用我的時間。

            高考的時候我報了計算機系,但分數差了幾分,失之交臂,被調到第二志愿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當時以為這個專業跟計算機相關的,結果發現是數學系,后來聽不少同學提到都上了同樣的當。

            這里出現了一個歪打正著的事情:我本意并不是上數學系,如果當時知道這個專業是數學系,我可能就不會填報了。但正是因為這個錯誤,我在數學系好歹也受了一些數學基本功的訓練(盡管這個訓練的基礎是大一上的不多的幾節數學分析課,以及每次臨考前宿舍哥們例行的“包夜”看書),回過頭來看這個基本功在后來還是幫了不少的忙,甚至有一陣子我對數學本身到了很感興趣的程度。不得不說,這段學習的經歷是很鍛煉抽象和邏輯思維的。另一方面,困難如數學都學了,對其他學科就不覺得難,不會望而卻步。

            這是我成長過程中的幸運之一。后面還會提到,還有好幾次更大的幸運。

            大一上學期很快過去,應該是在大一下學期的時候,學校要開一門C++課程。我利用假期先把課本基本啃掉了,當時動機也很簡單,先啃掉,就不用上課了嘛。

            另一件事情是我經常喜歡去逛書店,看到侯捷的《深入淺出MFC》上面很多人說這本書好,我當時也對C++有一些基礎認識和好感,所以就買下來啃了。一方面侯捷先生寫的書的確圖文并茂,深入淺出,有意思,另一方面理解一樣復雜的東西是個智力挑戰。所以看著看著倒是覺得興致盎然。卻不知就這么和C++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是另一個歪打正著:為什么說是“歪打”呢?因為MFC的設計也并不能說就是C++的Best Practice,另一方面若是以用為本的話也未必就要把MFC的原理摸個透。所以搞不好現在看來我就不會細看這本書。為什么說是“正著”呢?因為理解一個費解的東西本身需要長時間投入注意力,無形中練了理解能力和思維體力(專注),另一方面雖然MFC不是最佳設計,但理解里面的代碼卻加強了對C++本身的認識,這是基本功;也加強了對C++的興趣,這是動力,后來這個動力驅使了我去看了大量的系統底層知識,從操作系統代碼一直看到硬件體系結構。

            大二發生了幾件重要的事情:一是我在程序員上發表了第一篇技術文章,是剖析Boost源碼的。我已經不記得什么時候、通過什么途徑知道Boost這個庫的了,總之是知道了,然后也是由于受到侯捷先生源碼剖析的影響,也去看源代碼,發現很難,越是難就越是覺得有趣,跟蹤代碼到臨晨四點居然越看越精神了,后來火速寫了一篇源碼剖析。發給《程序員》雜志的技術主編孟巖先生,孟巖先生給了很大的鼓勵,于是我很來勁。后來一鼓作氣分析了N個庫,寫了一系列的Boost源碼剖析的文章,在網上隨處可以搜到這個系列。

            這是第二個歪打正著,按理來說,研究語言技巧并不是程序員最佳的時間投入方法。所以現在我可能不會去做這件事情,會認為有更好的時間投入途徑。但當時就一頭扎了進去。為什么說也是正著呢?因為雖然這也許不是最佳的投入時間的辦法,但總歸比什么都不專注要強得多,至少這么一深入,對語言的缺陷和陷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鍛煉了對代碼的親切感、跟蹤調試的耐心(是的,耐心,而不是技巧)。

            所以后來我在博客上總結自己學習編程中走過的彎路,孟巖先生說到,是不是彎路,不是那么容易界定的。

            的確,也許真的有更好的路,但事前真的很難判斷哪條路是最優的,我們能做到的,是把一條路走透了、走深了,只要不是一條太不靠譜的路,深入的過程中總會有很多的收獲。只要不是太頑固,善于反省,總有一天也會逐漸意識到越來越靠譜的路。

            除了發表第一篇技術文章之外,大二我還用業余時間做了一些技術翻譯,寒假里我坐在家里每天晚上翻譯半章《Effective C++》,當然,后來我把譯稿提交給出版社的編輯時被告知文筆還顯生硬。

            同一時間,我繼續啃N多C++以及底層知識的書,一段時間我的書架上全是這類書,根本不像數學系的學生。非典那陣子,把飯錢都拿來買了書,為什么買得這么瘋,也是因為受父親的一個影響,他告訴我買書不用心疼,因為是長遠投資,收益遠遠大于這點金錢投入。那段時間我邊看邊寫一些代碼玩,有模仿Windows核心編程的小程序,也有嘗試并失敗的小游戲,也有拿來對宿舍玩的游戲文件分析的工具,還有為上機考試寫的庫,總之玩得不亦樂乎;不像很多知名的程序員在學校里面就寫了被廣為使用的工具,那個時候我完全沒有這個意識,也不知道什么是開源,自己自娛自樂而已,所以沒有系統訓練編碼量和編碼素養,比較盲目。

            大二下半年還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在CSDN上開了一個博客,開始寫學習C++和編程的過程中的一些總結。這個博客我一直寫到今天,伴隨了我整個7年的學習和成長,回過頭去看就像時光機一樣,能夠看到一路過來我都關注了些什么東西,是怎么想的,以及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是怎么改變的。這些東西如果不記錄下來,就會逐漸忘掉,也就無法參照過去的自己,對未來提供更好的借鑒了。所以我一直把記錄當做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另外我也通過這個博客認識了很多朋友,得到了很多的幫助。

            后來,學校提供了轉系到軟件學院的機會,我立即報名了。后來的兩年在軟件學院度過。但其實反正我也是自己安排時間,所以無甚區別。

            大三大四發生了幾件重要的事情:一是榮耀先生邀我合譯《Imperfect C++》,我很樂意的接了下來,可沒想到這本書比我想象得要密度大得多,六百頁,而且排版也很密,我給自己安排了每天6、7頁紙的量,大概花了半年多譯完。中間有一段時間停滯,榮耀先生給我鼓勁,告訴我一個重要的方法:如果覺得做不下去了,就硬著頭皮堅持做,然后就類似于麻木了,適應了,那種望而卻步的感覺會逐漸自動退去。驚人的簡單,但事實就是如此,硬著頭皮,過了那個情緒上最艱難的時候,也就適應了。這本書譯完之后,還是有不少的收獲,但我總覺得對性格上的磨練才是最有價值的收獲。

            二是我開始看英文版的書。之前,由于高中不靠譜的英語教育的原因,我恨死了英語,大二的校內四級課程還掛了科,直到大四才補考。但對技術本身的熱愛壓過了對英語的反感,我還是硬把一整本影印版啃下來了,而且津津有味,這本書就是Jeffrey Richter的《Applied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這個事情的重要性在于,后來我就不再反感和恐懼英語了,這是其一,其二是我開始意識到英文世界的技術資料有多么豐富,所以雖然本身看上去不是一個太起眼的事件,但卻是我獲取信息方式的一個Tipping Point,一旦熟練掌握了語言這個平臺,背后就是一扇大門,通向一個海量的信息源,后來我的信息獲取絕大多數便來自于英文,其中尤數wikipedia和英文版的書為多。另外還有一個收益后面會提到。

            大四快畢業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情,微軟的Eric Jiang通過我的博客找到我,推薦我去微軟面試,我隨隨便便就把粗糙的簡歷給發過去了,差點因為簡歷太粗糙被HR直接過濾掉。遠程電話面了兩輪,遠程Coding一輪,然后記得就是飛到北京面試,住在北航招待所。北京的面試又面了好幾輪,有考察底層知識的、有考察C/C++的、.Net的,還有考察算法的,編碼素養的。總之就是公認的基本功考察。最終我還是沒能通過面試。個人自己后來總結的結論是算法基本功太差,連什么是動態規劃都不知道,編碼素養也不夠。這部分也是因為本科的學習方法太業余,什么好玩干什么,倒不是說興趣驅動不好,只是缺乏系統的規劃,不清楚也不關心這個領域的藍圖,也弄不清什么是重點。后來在讀研的時候惡補了一把算法,好歹弄清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思考方法。編碼素養的問題也是到了讀研的時候才開始思考和學習,現在仍在學習。

            另外,在本科階段,其實我也浪費了很多時間,事實上,是只花了很小一部分時間來學習。之所以還多少學了點東西,完全是仰賴了專注的習慣。而這個專注的習慣其實又是從小受父親耳濡目染的,父親會花一整天揣摩一個問題,父親跟我說過他以前組裝電視機時的故事——一切都似乎組裝正確,但電視機就是不工作。他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當晚,半夜從睡夢中醒來,想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所以,我在啃一些底層知識時如果弄不懂,也會一遍遍讀,然后用走路吃飯坐車的時間在腦子里一遍遍去琢磨。我有很多重要的習慣受到父親的影響,這些習慣自己一般覺察不到,但卻默默影響了平時的一點一滴的時間分配和學習軌跡,這些習慣從紙上很難學到,但耳濡目染卻會自然而然地學會。

            每當有人覺得我本科就做了不少事情的時候,我就會說其實我本科真的浪費了很多時間,而另一方面,這也說明,要掌握一門專業知識,其實每天一點時間,專注、積累和持之以恒也就夠了。后來研究生階段才算真正開始惜時了,于是經歷了兩年密度很高的學習和思考,心智才成熟了不少。

            大四的時候,和很多人一樣,我也考研,因為一來也很茫然,二來也希望能夠繼續有一個寬松的環境繼續沉浸在自己的興趣中。但四年來我都是自己安排時間,逃掉了無數的課,已經對模式化的做題考試產生了抵觸,所以考研的復習也沒怎么認真準備,那年考研的數學題又偏難,一下慌了神,結果居然把一整頁題壓在稿紙下忘了做了,心理準備有多不充分可見一斑。考完數學我很沮喪,那么大分值的題目沒做,數學肯定過不了了,接下來的專業課就沒去考了。后來想想其實還是應該去考一考,多少能為下一年積攢經驗。

            后來就工作了,沒去成微軟,經同學張振推薦,就去了南京西門子。心里的打算還是邊工作邊考研,為什么考研,動機也簡單,我心理還沒準備好,本科只顧著埋頭學好玩的,也不看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的工作,想做什么樣的事情。去西門子之后更加覺得如此,覺得效率很低,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樂意的,每天還要在班車上浪費兩個小時,于是沒過多久就辭掉了工作。打算復習考研。那個時候大概還有半年多的時間才到考研,所以我中途不緊不慢地又翻譯了《Exceptional C++ Style》,占用了不少時間,到最后時間很緊了,就剩兩三個月,我才開始認起真來,回想起來這是糟糕的時間管理。結果我不得不作了最壞的打算:頂多調劑去軟件學院讀研(我報的是計算機系),考慮到我反正是自己安排時間,差別應該不大。幸運的是,最終一分不差地過了線,算是蹭到了計算機系里。雖然如此,還是覺得這種驚險不要發生的好,以后或者其他事情上就不會有這么幸運了,及早準備總是很重要的。

            讀研期間的兩年半,是我自己覺得心智年齡成長最迅速的一段時間。這里也有幾個很幸運的事情。一個事情是我的導師陳家駿先生給了我很大的自主,于是我得以有時間安排一些重要的學習,這段時間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學習和思考了很多東西,為個人以后的發展作了很多準備,倒是沒幫導師做什么事情。所以,碩士畢業離開的時候是既感激也愧疚。

            另一個事情是認識同實驗室的師兄陳懷興,嚴格來說是他先來找我聊天,可見那個時候我仍然還是沒有意識到與人交流的重要性的,后來,建立了TopLanguage討論組之后越發意識到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性,也開始主動尋找和參與交流,希望以后自己也能組織交流。陳懷興對算法很有造詣,也是TopCoder上的常客和牛人,那個時候我也正在為以后的工作面試準備一些算法基礎,所以經常找他討論,獲益很多。有一句話說:看一個人,只要看他讀的書和見的人。還是很有道理的,這兩者是一個人成長中最有價值的信息來源。

            研一下半年,女朋友找工作的時候需要用到營銷方面的知識,于是我去替她找書,偶遇《影響力》這本書,這本書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開始關注一個很有價值的領域:我們如何思考,如何正確地思考。這個領域有很多有意思和有價值的書,我利用近一年的時間,陸陸續續看了近40本相關的書(我把這些書整理了之后以豆列的形式放在豆瓣上),對思維的特點和缺陷,以及如何思考有了很多的了解,這些知識后來很大程度上使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和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問題。

            也是研一下半年,我建立了一個Google Groups,起名TopLanguage,一開始的時候是因為平常沒人討論問題,憋得難受,希望有人能夠說兩句,無心插柳柳成蔭,后來這個討論組的交流越來越多,如今已經近兩年,組內成員超過了4,000人,兩年里我也從中收益頗多,其中最大的收益有兩個:一是和人討論能夠激發自己進一步的思考,也促使自己更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觀點或問題。倒不是說別人就一定告訴你什么新東西,而是討論對你自己的思維的刺激。二是交流中認識了不少朋友,后來快畢業的時候也受幫助頗多。我一直把TopLanguage的創建看作研究生階段做得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

            此外,我有意識地提前準備了英語,因為我相信如果想要去好的外企,口語不過關很可能成為一塊短板(當然,英語作為承載最多技術知識的平臺語言還有更大的價值),包括閱讀、書寫和口語。我想了一個方案,可以不用額外花時間來學習英語:閱讀的訓練蘊含在平時的英文技術資料的閱讀中,盡量讀英文的,一來英文資料更一手和全面,二來也順便練閱讀。書寫的訓練蘊含在去國外郵件列表發技術貼和自己寫的英文博客文章中。口語的訓練則蘊含在平時的娛樂中——美劇,有一個暑假我幾乎天天開著Friends睡覺,另外學校有國外過來的團隊演講我不再錯過,而是主動參加,有一次還帶他們出去逛南京,說了一天英語,回頭在路上聽中文都像英文。雖然和外國友人交流的次數不多,但似乎對口語感覺的提高還挺大。后來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面試最后一輪就是英語的,而且是偏技術的,好在提前準備了,所以畢竟還是順利地表達出了想表達的意思。

            去微軟亞洲研究院面試,是因為幸運地認識了微軟亞洲研究院技術創新組項目主管鄒欣先生。鄒欣先生和他組織的團隊在那段時間寫了《編程之美》,書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題目,而我那段時間恰和陳懷興討論算法,在討論組上也組織了專題的討論,有了一點粗淺的思考,于是和鄒欣先生郵件交流,由于對鄒欣先生的技術創新組做的事情很有興趣,所以找工作的時候便向他毛遂自薦。

            承蒙鄒欣先生推薦,時隔三年,我再次獲得了去微軟面試的機會。這一次,由于研究生期間作了一些長遠準備,所以心里有底了很多,也就比較冷靜了,由于當年知識體系的漏洞被我花功夫補了補,所以面試比較順利。面試的時候鄒欣先生更為詳細地介紹了技術創新組的工作,我更加感興趣了,所以盡管已經有另外幾個也不錯的選擇,但心里還是迅速地做了決定。大約一周后,HR通知Offer,我毫不猶豫就接受了。

            我想,雖然有很多人本科就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我多花了兩年多,總還不算太晚。

            前些天貼在討論組上的



            你可能也會喜歡以下文章



            84 Comments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You can leave a response, or trackback from your own site.

            1. key4ever says:

              在TL轉到這里

            2. 本想看完再回復,不過看著寫的太認真了 寫了那么多
              考慮一下 還是先占個位置 再看吧

            3. kuan says:

              花了兩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幸福了,希望我也只用兩到三年,呵呵

            4. nick says:

              一路風光無限

            5. Daniel says:

              謝謝分享經驗。期待你接下來的精彩

            6. Li Jing says:

              原來是陳老師的弟子哈,得叫你師兄咯^^

            7. yorkyu says:

              學長的經歷讓自己有好多分共鳴,祝學長越走越好啦,軟院也在前進。
              文章轉一下。

            8. sin says:

              南大真是所好學校,可惜今年沒考上,呵呵

            9. aw says:

              之前已經在Twitter上看過Google Group的原文了,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謝謝分享!

            10. 微米 says:

              我是從豆瓣推薦過來的;

              雖然不是搞技術的,也算做過互聯網擦邊的工作,但全文仍然認真閱讀了;

              很多東西其實是一個方法論,也適合其它專業的;

              其實,我覺得很多中學生應該讀讀,提前規劃。

            11. w01fer says:

              感謝您的分享,已轉載到吉林大學牡丹園

            12. pythonee says:

              pongba自傳?是也乎

              pongba,我是大二下的時候才發現你的博客的,至發現之后,你的所有信息源全被我統統拿下,twitter,toplanguage,blog,friendfeed,順著你的文章和思考系列,自己也在思考,發現自己進步了不少。

            13. pythonee says:

              pongba,你可以再寫一篇,你為何從現在起要看博客,并發現好的博客。

            14. if says:

              看了這篇自傳,可以說很有收獲。
              我和您一樣,歪打正著進了信息與計算科學系,但興趣主要在計算機方面,現在我讀大二,在C++和算法這方面不見得比當時的您差很多;但最大的差距在于,我一直都在沿著前人留下的足跡走著,卻沒有進行多少有價值的創造活動,沒有在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的腳印;看了您的boost源碼剖析系列我感覺非常有趣,但從沒想過要自己花時間也去寫一篇;看了您翻譯的《Imperfect C++》感覺很有收獲,卻從沒想過要自己去做點哪怕很簡單的翻譯工作;簡單的研究過不少開源軟件卻從沒想過去參與其創造……這樣的話,似乎和什么都不知道也沒多大的區別了。

            15. Sean says:

              追這個博客的時間不長。之前看博主的文章和思維,一直以為年齡起碼35向上呢,看了這篇文章,發現博主年紀跟我差不多,基本上應該我我同時期在浦口校區呆過,軟院就是在那段時間建立起來的。
              很多話說的很實在,經驗也值得學習。謝謝分享。

            16. iamsujie says:

              我似乎是工作以后才開始開竅的,呵呵,上學時做事的投入產出比太低了~~~
              我一直覺得每一段經歷都不是浪費,強者就在于能把過去所有的經歷都用上,一點不浪費,這樣也就打造了自己獨特的競爭力~~~

            17. didi_pluto says:

              大三了,也準備考研,可惜還未看清我自己想做什么,奮斗著…

            18. leeveenee says:

              哈哈,在這里竟然能找到同行,我也學的是信息與計算科學,當時也不知道是屬于數學系的,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了.
              看了你的文章挺受啟發的,呵呵,我也很受我的父親的影響,所以準備考電子信息的研究生.
              幸會,希望能交個朋友

            19. forcode says:

              非常感謝分享!受益良多!向你學習,我不務正業好多年,正想好好往一個方向鉆研下去。

            20. lupa says:

              謝謝鵬哥給我們分享的這個故事。
              我是從大四下半學期開始對如何思維、如何正確地思維感興趣的,看了不少書,最大的收獲是通過網絡交了不少朋友。
              一個人想要前進,就必須通過努力和自律來達成目標,但是目標完成的同時,會發現行進過程中的心智的成長反倒是更重要的。
              讀鵬哥的博客,就像是桌面快捷方式,間接經驗手到擒來,但還需要自己繼續好好消化。
              祝你一路順風~

            21. zu says:

              終于更新了,可惜敘述的時候沒有具體的時間,比如是零幾年在讀研,零幾年是工作。所以這造成整篇文章給我有些零散的感覺。
              后來再看了一遍想找到一個時間的參照標志。比如是否有:非典那年…這類的語句,沒有找到。
              不過總體是概括了從高三到本科四年,再到考研,最后成功被HR offer中間的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很多事情可以描述的仔細點,但作者沒有去擴展,所以一看下來覺得作者很匆忙就概括完了。

              • 劉未鵬 says:

                畢竟7年了,很多事情的細節和具體時間都記不清了。如果硬要往細了寫就難免會有漏誤。只能把這條時間線上發生的主要事件按大致順序記錄下來。

            22. xiaolic says:

              哇,原來是校友牛人啊~~

            23. You Xu says:

              pongba 的這篇寫的巨好
              我覺得專注這東西, 是最難養成的一種習慣。
              可能非要小時候有很好的家庭影響, 再加上后天主動的專注的做些事情,才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 有了這樣的習慣, 做事情都是無往不利的。

            24. bourne says:

              1、不知道為什么樓主要去讀研?
              反正現在的研究生教育質量普遍不高,不排除少數素質高的導師。無論你有什么興趣,到時候到公司工作不還是一樣嗎?都等服從公司的安排嗎?微軟是不是會好很多?
              按照樓主的描述,微軟真的是一個愛人才(通過blog來發現)而且要求極高的企業(樓主那么高的水平—按照你的敘述)
              2、南京西門子有那么差嗎?

              • 鬧玩 says:

                身在歷史中,那時候很多人是讀研的。我現在就想:當初,為什么花那么大力氣去考研呢?為什么不直接出國?很大的可能是像未鵬說的,一個人需要書和人的影響,而那時候沒有影響我們做考研之外選擇的動力吧。(當然,讀研也不是壞事。)

                這也說明,受現實環境的影響,無論誰也偉大不到超越歷史的地步。人人都是平常人。

            25. sheng says:

              總期待著博主的更新,今天終于盼到了。松懈下來的時候,看到博主的文章,總令我有繼續奮斗的熱情。

            26. Shaofei Cheng says:

              非常精彩的經歷

            27. HY says:

              恩,mark.
              原來的C++助教。。向學長學習!踏實一些。

            28. njuxjzhu says:

              神啊。。。
              竟然是南大的。。。
              竟然是陳老師的學生。。。
              竟然只是研三的。。。
              這真是個小世界啊

            29. 未未 says:

              盡管這文字無關煽情,但讀來依然動人。

            30. 千行 says:

              TL什么情況?訪問的時候提示垃圾郵件,沒法發帖,沒法回復,只有我一個人這樣還是怎么回事?

              沒地方問問,只好發在pongba這問問。

            31. 千行 says:

              看到那個通告了,希望快點解封吧。

            32. shazeer says:

              很受啟發。

            33. ahaxzh says:

              看完了,我感覺獲益匪淺!

              一個從Matrix67那趕來的OIER。

            34. 鬧玩 says:

              1. “后來我把譯稿提交給出版社的編輯時被告知文筆還顯生硬” ——如果計算機的編輯都有這種認真態度,現在的計算機垃圾書會少一些。

              2. “最終我還是沒能通過面試。” 沒去微軟,我認為也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

              3. “后來研究生階段才算真正開始惜時了,于是經歷了兩年密度很高的學習和思考,心智才成熟了不少。”我是相反,本科還算努力,3年研究生階段都荒廢了,只顧談戀愛了

              4.“有一句話說:看一個人,只要看他讀的書和見的人。”到了一定階段,書甚至可以不讀,但讀人卻越發重要了,就像對樓主的關注。

              5. “偶遇《影響力》這本書,這本書打開了我的視野” 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書。有趣,但不乏學術的嚴謹。

              6. “大約一周后,HR通知Offer,我毫不猶豫就接受了。”好吧,去微軟也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情。

              少見樓主這種生活化的文章,還是很喜歡的。

            35. xhb says:

              niubility 。很高興認識你

            36. 鄧鵬 says:

              像一個大哥。謝謝你的經歷分享。

            37. 鄧鵬 says:

              你的博客和豆瓣這幾天一直都在讀。也只是在今天才寫下較多的東西。就比方說你這篇文章看來許多便了,今天我在看的時候拿了一支筆,對你的成長做了一個框圖規劃。大致以箭頭的形式規劃了你成長的經歷,所讀的書,所遇到的事,還勾勒出了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我是一個大一的學生,你對自己的經歷的敘述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因為我前一階段一直在想自己以后從事的專業的問題,而這個問題自己也是一直以來很不確定的。生活中總是充滿很多的意外的,但是你告訴我,無論如何,讀很多好書和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是非常重要的。也謝謝你推薦的書,我會按照你成長的經歷一步一步走下去,漸漸地看一些尼推薦的書。

            38. wencun says:

              我讀大二仍是不明白自己想要做什么。所以要好好向這里取經了。

            39. jerry says:

              劉兄的博文,我基本上都看了,收益匪淺。

            40. Calio says:

              下午在上形式語言與自動機可的時候老師講圖靈機,偶然在網上搜到了你的那篇圖靈機雜思,看了后收獲挺大的,的確很有感覺,尤其是其中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吃完晚飯了又來這里看看,發現你關于思維方法的文章都寫的極好,正是一些我很需要的思想,以后會經常來看你的博客。感謝你分享這么多東西,受益匪淺

            41. MARGERETER says:

              可惜的是結婚了啊,沒機會了,這樣有思想的人我怎么遇不到呢,從來沒有崇拜過人,我真崇拜啊

            42. MARGERETER says:

              好想認識你,和你做朋友哇

            43. MARGERETER says:

              我是你的粉絲,不彎、筋道的粉絲,真羨慕你的妻子啊,能夠遇到這樣的老公,真是幸福啊

            44. oxygen says:

              好文章。

            45. tanx says:

              有個技術問題,你在那里買到英文書的?

            46. 囧醬 says:

              很有愛!

              就是這股念頭,醬們繼續奮斗吧。。

            47. zong says:

              真好!

              努力!

            48. funvee says:

              數學系的張振?
              這個世界真小。。

            49. 崔凱 says:

              我現在遇到任何問題都是找google……

              不知道再過20年,發展成什么樣,20年后再回首吧。

            posted on 2010-04-29 23:48 deercoder 閱讀(1314)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生活感悟/日記
            久久受www免费人成_看片中文|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蜜芽|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野外| 色狠狠久久AV五月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aaa|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 午夜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国产视频久久|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欧美精品乱码99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免费观看成人久久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久久无码AV中文出轨人妻|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尤物|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99|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久久99国产亚洲高清观看首页|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av| 久久精品视频一| 青青草原1769久久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这里的只有是精品23|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版|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8|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