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真是不好意思,開學實在太忙,文章都存在筆記本電腦里面,學校上網非常不方面,PocketPC轉換有非常麻煩,所以就今天一股腦獻上拙文。十一還要出去,偏偏又下雨,好不爽。
??? 中國家長對美國式的家庭教育總是向往不已,18歲把孩子掃地出門就不用管了,最好過個幾十年還能夠混出類似于卡耐基、蓋茨一樣的人物出來,一句話,生兒子就要生這樣的,才叫做值得。或者是從小好好學習,上大學考到博士后,最后出國留洋,不奢望富可敵國,也求有房有車中產階級。
??? 可是是事實是這樣么?高中的時代很羨慕美國的SAT考試制度,一年可以考多次,可以取最好的成績。聽起來好似機會很多,競爭開放,其實不然。在美國也是高手如云,優秀到另中國的“狀元”們汗顏的高中生多如牛毛。每年申請“常春藤”系列學校,比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等世界一流高校的學生,30%學生的SAT分數高的嚇人,滿分1600,有些甚至能夠達到1560分,接近滿分。而且,為了申請這些學校,學生無不需要一場完美的面試,許多能夠表現個人能力經驗的材料。為了準備上大學,他們需要準備的材料,超過我們想象,不僅僅是類似于我們高中三年的拼搏,背誦多少試題,最后在獨木橋上殺落千軍萬馬神勇的進入大學。他們更多是從小的教育環境中取得超過別人的能力,因為中產階級如果想真正的進入上流社會,在如今只有通過教育,通過從小燒錢學習鋼琴、吉他、舞蹈等等,從小從內心以及情操塑造一個有資格和一流對手競爭的全能型弄潮兒。而申請這些世界一流高校的學生大多來自家底殷實的中高產階級,和歐洲那樣的“貴族”世襲概念不同,在美國,這種老子英雄兒好漢是通過教育實現的,布什父子就是一個連本拉登都知道的例子,老子有了本事,就可以讓兒子上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教育,結識社會的高層家庭。正如前面所說,這是通過從小的家庭熏陶,超過年齡承受能力的高強度教育訓練實現的,而且中西文化在這一點出奇的吻合,沒有刻苦哪有成功。
??? 不妨這樣想,中國的學生說,我曾經閱讀過多少本C++書籍,曾經寫過多少軟件,獲得過什么樣的獎項,僅此而已。而美國的學生表示,自己曾經暑假去AT&T實習,和多少世界一流的專家交流,而且把打工賺來的錢,到秘魯從事公益活動,為一個學校義務的教授計算機課程,受到當地的嘉獎等等。如果你是Microsoft的HR,你會選擇怎樣的學生加入?可以想象這樣的差距。或者說就是,我們在培養世界工廠的普通工人,而他們在課堂上灌輸的是如何引領世界的思想,以及如何獲得超越常人的能力和卓越的創造力。雖說如此,這種栽培精英的方式,其實也對廣大中下階級的心理產生反作用,而且相當明顯。美國的州立普通大學不乏一流的教學設施,頗有建樹的專家教授,但是學生大多數來自下層家庭,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如何像麥當勞收銀員那樣可以掙到錢,至于是搶銀行還是老老實實的作汽車修理工是沒有想太多的。我想包括我,大多數的中國大學生在這個階段也都是這樣想,羨慕同伴打工掙的零用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畢業后找個好工作就可以了。這些學生的出路也可以想象,也許有一些可以最終突破重重艱險進入高層社會,可是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將要繼續的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中高層家庭出生的學生,教育優勢從出生下來就確立無疑,可以承受得起各種輔導班學習班出國交流費用等等。
??? 不過還有一個相當有趣的問題,在我們的印象里面,好像美國的一流大學比如哈佛耶魯,總是在比如經濟法律等文科方面建樹頗豐,而在一些基礎的學科比如數學物理方面則不是那么非常的出色。學校的性質不同是一個方面,老牌的理工學院比如加州理工麻省理工本來就非常強勢,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培養人才的對象不同,也就是說我的學校是專門培養這種精英式的人才而不是單純的技術人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論點來自《國家的興衰探源》,就是,普通公民研究社會問題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浪費時間,因為他們缺少專業的知識來源,以及提供交流場所的其他個體,換句話說,研究這種東西對他們本身沒有任何的益處。換句話說就是,這里是獨立于社會而又高于社會的一個團體,它的存在職責就是為了培養領導這個社會的人物。而我們的北大也是文科非常出名的學校一樣,相反專業理科學校風頭反而不是那么強盛。這難道也是所謂的“勞心著治人”?也許有一些這樣的取向,不過經濟法律等等方面,教導人的是一種思維和態度,這才是最重要的。由此看來,蓋茨的父母并不是理工科出生,而是法律工作者,造就了他善于談判交際如合理性的思考問題也無不關系。就好像那些父母要求子女去學習鋼琴而不是計算機,需要積淀的是一種人格的姿態和氣質,而不是先天造就一個只懂得技術的不曉得如何看待大局的腐儒。
??? 眼看著自己也奔三進了大學,也被忽悠浪費了不少青春。心里想著和這些一流的白人比較高下,終究沒有機會也沒有實力。人類的進化已經許多萬年,智力水平已經趨于平均 —— 先天或者醫療水準造就的不算,真正決定自己實力以及所能上升的位置從大方向上已經確立。也許我們需要的是為自己的后代想想應該如何成長如何生活,自己所真正需要的。和我們競爭的就是太平洋彼岸的那些新教徒移民的后裔,而不僅僅是鄰居家考上南大的一介書生。
??? 對于現在我來說,技術也許重要,愛情也許迫切,但是我開始覺得,關注真正的世界才是我們最迫切需要仔細思考的。你覺得呢?Young Guys?
posted on 2006-09-30 13:52
周波 閱讀(283)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洪荒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