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詞:無錯,正確,更好。
算是三個程度的度量詞吧。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處處都有他們的影子,
特別是我們的軟件開發行業可以說是和我們的工作息息相關。
我們寫程序,首先必須要保證的是無錯,是的,怎么說也要沒有錯誤,比如千萬別踩到assert。
可是,無錯并不代表著它所做的就是正確,在保證無錯的前提下,我們還需要保證它符合需求,也就是正確,需求都符合了,我們這個時候可以去追求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算法,更完美的架構了。
這一切,說來都是那般輕松,可是實際上,卻很難。
對于一個初學者而言,能夠寫出不出錯的程序已經是不容易的。
對于一個開發者而言,能夠確保需求符合,這更不容易。
想要重構達到完美,甚至一開始就達到完美,那更是如同登天一般難,因為不可能達到一開始的完美,更不可能有公司允許重構的可能,因為光是要達到需求已經是讓整個團隊累得苦不堪言。
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非常苛刻想要達到完美,
而事實上,
這個世界幾乎是不可能達到完美,
那樣執著的追求虛無的完美,只能是追不到,
結果只能是沮喪,懊惱。
往往我們完成一個自覺完美的作品,
在數年,甚至數日之后,
你就會發現它不算完美,甚至是垃圾。
但是于當時之能力,
這確實是完美的了。
當我在這個行業里面行走了一年,
在一個個的項目之中,學習,思考。
我似乎若有所思的領悟到了些什么。
我領悟到了重構,這是我理解的重構:
任何代碼都不可能一下子達到完美,甚至于一開始是混亂的,
于是,我們需要進行重構,出于使之更好維護,使之更好擴充,使之更加靈活,這些目的進行代碼的改善。
實際上,
這是一個自我的提升過程,
很多時候重構的結局是現有代碼完全就是不好的,需要推翻重寫。
這個時候我們會質疑,會否認重構的價值。
是的,毀滅掉曾經辛苦書寫的代碼,很心疼。
但是,中國的歷史告訴了我們:閉關鎖國只會讓自己固步自封,淪落底層。
中國曾經是那般先進,僅僅數百年的閉關鎖國,就讓自己淪落到底層文明去了。
當然,這個已經說得太遠。
實際點,
如果總是受著那些曾經自鳴得意的代碼不愿意有所提升,
那么只會被別的人更好的代碼超越,遠遠甩在后邊。
在實際當中,每次重構自己的代碼,都會若有所得,
每次都會發現比之前代碼好,每次都會發現更好的方法,
不過在重構的當時,之前的代碼已經很穩定的在外面跑了很久。
重構是有很大風險的,公司是不會允許的。而且實際中是沒有時間允許的,除非自己舍棄自己的休息時間,甚至連休息時間都沒得可以舍棄的。
不過在項目過后,倒是可以的,至少對于自己來說是一個技術積累和提升的過程。
項目是疲憊的,疲憊只會讓人越來越厭倦,越來越失去熱忱,越來越慵懶。
我想,風險,時間都會迫使我越來越少的進行重構。
這也許就是生活吧。
完美,也許它應該理解為“完成之美”。
能夠完成,一切都是美好的。
有限的,甚至是有些不切實際的項目時間,能夠完成已經是不容易的,要想做得更好,那就是犧牲很多。
除了工作,所有的人們都有自己的生活,為生活而忙忙碌碌。
公司只會給你那么多money,有時候那點money甚至是不充足的。
要舍棄自己的時間,甚至是健康來達到自己所謂的完美,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的。
很多人都會選擇完成就好。
在各種壓力之下,
我似乎開始在妥協,
開始不再那么去苛求一些東西,
因為有些苛求只能帶來壓力和煩惱。
追求完美,
也許只能成為我生活的娛樂。
它必須不損害我的生活,不損害的我健康,不讓我充滿壓力和不快。
也許,這就是現代人的做人法則吧。
不知為何有些迷茫,它又來了。
總感覺有些是自己不希望要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可是,什么又是自己想要的呢?
父母開心,
和愛人美滿生活,
健康的身體,
沒有生活的壓力。
也許吧。
人,的確很累。
我感覺我正在被磨礪得圓滑,
這,很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