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pjuwb"></ins>
    <blockquote id="pjuwb"><pre id="pjuwb"></pre></blockquote>
    <noscript id="pjuwb"></noscript>
          <sup id="pjuwb"><pre id="pjuwb"></pre></sup>
            <dd id="pjuwb"></dd>
            <abbr id="pjuwb"></abbr>

            牽著老婆滿街逛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三思而后行.
            GMail/GTalk: yanglinbo#google.com;
            MSN/Email: tx7do#yahoo.com.cn;
            QQ: 3 0 3 3 9 6 9 2 0 .

            分析Linux操作系統內核各種方法淺談

            ?

            Linux的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它的源碼公開。同時,公開的核心源碼也吸引著無數的電腦愛好者和程序員;他們把解讀和分析Linux的核心源碼作為自己的最大興趣,把修改Linux源碼和改造Linux系統作為自己對計算機技術追求的最大目標。

            Linux內核源碼是很具吸引力的,特別是當你弄懂了一個分析了好久都沒搞懂的問題;或者是被你修改過了的內核,順利通過編譯,一切運行正常的時候。那種成就感真是油然而生!而且,對內核的分析,除了出自對技術的狂熱追求之外,這種令人生畏的勞動所帶來的回報也是非常令人著迷的,這也正是它擁有眾多追隨者的主要原因:

            首先,你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的計算機的底層知識,如后面將講到的系統的引導和硬件提供的中斷機制等;其它,象虛擬存儲的實現機制,多任務機制,系統保護機制等等,這些都是非都源碼不能體會的。

            同時,你還將從操作系統的整體結構中,體會整體設計在軟件設計中的份量和作用,以及一些宏觀設計的方法和技巧:Linux的內核為上層應用提供一個與具體硬件不相關的平臺;同時在內核內部,它又把代碼分為與體系結構和硬件相關的部分,和可移植的部分;再例如,Linux雖然不是微內核的,但他把大部分的設備驅動處理成相對獨立的內核模塊,這樣減小了內核運行的開銷,增強了內核代碼的模塊獨立性。

            而且你還能從對內核源碼的分析中,體會到它在解決某個具體細節問題時,方法的巧妙:如后面將分析到了的Linux通過Botoom_half機制來加快系統對中斷的處理。

            最重要的是:在源碼的分析過程中,你將會被一點一點地、潛移默化地專業化。一個專業的程序員,總是把代碼的清晰性,兼容性,可移植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他們總是通過定義大量的宏,來增強代碼的清晰度和可讀性,而又不增加編譯后的代碼長度和代碼的運行效率;他們總是在編碼的同時,就考慮到了以后的代碼維護和升級。 甚至,只要分析百分之一的代碼后,你就會深刻地體會到,什么樣的代碼才是一個專業的程序員寫的,什么樣的代碼是一個業余愛好者寫的。而這一點是任何沒有真正分析過標準代碼的人都無法體會到的。

            然而,由于內核代碼的冗長,和內核體系結構的龐雜,所以分析內核也是一個很艱難,很需要毅力的事;在缺乏指導和交流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只有方法正確,才能事半功倍。正是基于這種考慮,作者希望通過此文能給大家一些借鑒和啟迪。

            由于本人所進行的分析都是基于2.2.5版本的內核;所以,如果沒有特別說明,以下分析都是基于i386單處理器的2.2.5版本的Linux內核。所有源文件均是相對于目錄/usr/src/linux的。

            方法之一:從何入手

            要分析Linux內核源碼,首先必須找到各個模塊的位置,也即要弄懂源碼的文件組織形式。雖然對于有經驗的高手而言,這個不是很難;但對于很多初級的Linux愛好者,和那些對源碼分析很有興趣但接觸不多的人來說,這還是很有必要的。

            1、Linux核心源程序通常都安裝在/usr/src/linux下,而且它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編號約定:任何偶數的核心(的二個數為偶數,例如2.0.30)都是一個穩定地發行的核心,而任何奇數的核心(例如2.1.42)都是一個開發中的核心。

            2、核心源程序的文件按樹形結構進行組織,在源程序樹的最上層,即目錄/usr/src/linux下有這樣一些目錄和文件:

            ● COPYING: GPL版權申明。對具有GPL版權的源代碼改動而形成的程序,或使用GPL工具產生的程序,具有使用GPL發表的義務,如公開源代碼。

            ● CREDITS: 光榮榜。對Linux做出過很大貢獻的一些人的信息。

            ● MAINTAINERS: 維護人員列表,對當前版本的內核各部分都有誰負責。

            ● Makefile: 第一個Makefile文件。用來組織內核的各模塊,記錄了個模塊間的相互這間的聯系和依托關系,編譯時使用。仔細閱讀各子目錄下的Makefile文件對弄清各個文件這間的聯系和依托關系很有幫助。

            ● ReadMe: 核心及其編譯配置方法簡單介紹。

            ● Rules.make: 各種Makefilemake所使用的一些共同規則。

            ● REPORTING-BUGS:有關報告Bug 的一些內容。

            ● Arch/ :arch子目錄包括了所有和體系結構相關的核心代碼。它的每一個子目錄都代表一種支持的體系結構,例如i386就是關于intel cpu及與之相兼容體系結構的子目錄。PC機一般都基于此目錄。

            ● Include/: include子目錄包括編譯核心所需要的大部分頭文件。與平臺無關的頭文件在 include/linux子目錄下,與 intel cpu相關的頭文件在include/asm-i386子目錄下,而include/scsi目錄則是有關scsi設備的頭文件目錄。

            ● Init/: 這個目錄包含核心的初始化代碼(注:不是系統的引導代碼),包含兩個文件main.c和Version.c,這是研究核心如何工作的好的起點之一。

            ● Mm/:這個目錄包括所有獨立于 cpu 體系結構的內存管理代碼,如頁式存儲管理內存的分配和釋放等。而和體系結構相關的內存管理代碼則位于arch/*/mm/,例如arch/i386/mm/Fault.c。

            ● Kernel/:主要的核心代碼,此目錄下的文件實現了大多數linux系統的內核函數,其中最重要的文件當屬sched.c。同樣,和體系結構相關的代碼在arch/*/kernel中。

            ● Drivers/: 放置系統所有的設備驅動程序。每種驅動程序又各占用一個子目錄:如,/block 下為塊設備驅動程序,比如ide(ide.c)。如果你希望查看所有可能包含文件系統的設備是如何初始化的,你可以看drivers/block/genhd.c中的device_setup()。它不僅初始化硬盤,也初始化網絡,因為安裝nfs文件系統的時候需要網絡。

            ● Documentation/: 文檔目錄,沒有內核代碼,只是一套有用的文檔,可惜都是English的,看看應該有用的哦。

            ● Fs/: 所有的文件系統代碼和各種類型的文件操作代碼,它的每一個子目錄支持一個文件系統, 例如fat和ext2。

            ● Ipc/: 這個目錄包含核心的進程間通訊的代碼。

            ● Lib/: 放置核心的庫代碼。

            ● Net/: 核心與網絡相關的代碼。

            ● Modules/: 模塊文件目錄,是個空目錄,用于存放編譯時產生的模塊目標文件。

            ● Scripts/: 描述文件,腳本,用于對核心的配置。

            一般,在每個子目錄下,都有一個 Makefile 和一個Readme 文件,仔細閱讀這兩個文件,對內核源碼的理解很有用。

            對Linux內核源碼的分析,有幾個很好的入口點:一個就是系統的引導和初始化,即從機器加電到系統核心的運行;另外一個就是系統調用,系統調用是用戶程序或操作調用核心所提供的功能的接口。對于那些對硬件比較熟悉的愛好者,從系統的引導入手進行分析,可能來的容易一些;而從系統調用下口,則可能更合適于那些在dos或Uinx、Linux下有過C編程經驗的高手。這兩點,在后面還將介紹到。

            方法之二:以程序流程為線索,一線串珠

            從表面上看,Linux的源碼就象一團扎亂無章的亂麻,其實它是一個組織得有條有理的蛛網。要把整個結構分析清楚,除了找出線頭,還得理順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有條不紊的一點一點的分析。

            所謂以程序流程為線索、一線串珠,就是指根據程序的執行流程,把程序執行過程所涉及到的代碼分析清楚。這種方法最典型的應用有兩個:一是系統的初始化過程;二是應用程序的執行流程:從程序的裝載,到運行,一直到程序的退出。

            為了簡便起見,遵從循序漸進的原理,現就系統的初始化過程來具體的介紹這種方法。系統的初始化流程包括:系統引導,實模式下的初始化,保護模式下的初始化共三個部分。下面將一一介紹。

            Linux系統的常見引導方式有兩種:Lilo引導和Loadin引導;同時linux內核也自帶了一個bootsect-loader。由于它只能實現linux的引導,不像前兩個那樣具有很大的靈活性(lilo可實現多重引導、loadin可在dos下引導linux),所以在普通應用場合實際上很少使用bootsect-loader。當然,bootsect-loader也具有它自己的優點:短小沒有多余的代碼、附帶在內核源碼中、是內核源碼的有機組成部分,等等。

            bootsect-loader在內和源碼中對應的程序是 /Arch/i386/boot/bootsect.S 。下面將主要是針對此文件進行的分析。

            幾個相關文件:

              
              <1> /Arch/i386/boot/bootsect.S 
              
              <2> /include/linux/config.h 
              
              <3> /include/asm/boot.h 
              
              <4> /include/linux/autoconf.h/PRE>
            /CENTER>

              

            引導過程分析:

            對于Intel x86 PC , 開啟電源后, 機器就會開始執行ROM BIOS的一系列系統測試動作,包括檢查RAM,keyboard,顯示器,軟硬磁盤等等。執行完bios的系統測試之后,緊接著控制權會轉移給ROM中的啟動程序(ROM bootstrap routine);這個程序會將磁盤上的第0軌第0扇區(叫boot sector或MBR ,系統的引導程序就放在此處)讀入內存中,并放到自0x07C0:0x0000開始的512個字節處;然后處理機將跳到此處開始執行這一引導程序;也即裝入MBR中的引導程序后, CS:IP = 0x07C0:0x0000 。加電后處理機運行在與8086相兼容的實模式下。

            如果要用bootsect-loader進行系統引導,則必須把bootsect.S編譯連接后對應的二進制代碼置于MBR; 當ROM BIOS 把bootsect.S編譯連接后對應的二進制代碼裝入內存后,機器的控制權就完全轉交給bootsect; 也就是說,bootsect將是第一個被讀入內存中并執行的程序。

            posted on 2007-01-07 22:34 楊粼波 閱讀(1285)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C++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麻豆一区二区99久久久久|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九九热久久免费视频| 日本WV一本一道久久香蕉|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久久精品成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 青青草国产97免久久费观看|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品成人欧美大片久久国产欧美| 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99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 久久99热狠狠色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日本WV一本一道久久香蕉|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app|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影院|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久久青青国产| 久久强奷乱码老熟女| 5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热|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久久久免费观成人影院|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 91性高湖久久久久| 国产91久久综合| 狠狠色综合久久久久尤物| 品成人欧美大片久久国产欧美...|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