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版STL程序學習

































在這個程序里幾乎每行代碼都是和STL有關的(除了main和那對花括號,當然還有注釋),并且它包含了STL中幾乎所有的各大部件(容器container,迭代器iterator, 算法algorithm, 適配器adaptor),唯一的遺憾是少了函數對象(functor)的身影。
還記得開頭提到的一個典型系統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嗎?--輸入+處理+輸出。所有這些功能,在上面的程序里,僅僅是通過三行語句來實現的,其中每一行語句對應一種操作。對于數據的操作被高度的抽象化了,而算法和容器之間的組合,就像搭積木一樣輕松自如,系統的耦合度被降到了極低點。這就是閃耀著泛型之光的STL的偉大力量。如此簡潔,如此巧妙,如此神奇!就像魔術一般,以至于再一次讓你摸不著頭腦。怎么實現的?為什么在看第二版程序的時候如此清晰的你,又墜入了五里霧中(竊喜)。
請留意此處的標題(唯美主義的杰作),在實際環境中,你未必要做到這樣完美。畢竟美好愿望的破滅,在生活中時常會發生。過于理想化,并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正如前面提到的,這個程序只是為了展示STL的獨特魅力,你不得不為它的出色表現所折服,也許只有深諳STL之道的人才會想出這樣的玩意兒來。如果你只是一般性的使用STL,做到第二版這樣的程度也就可以了。
實在是因為這個程序太過"簡單",以至于我無法肯定,在你還沒有完全掌握STL之前,通過我的講解,是否能夠領會這區區三行代碼,我將盡我的最大努力。
前面提到的迭代器可以對容器內的任意元素進行定位和訪問。在STL里,這種特性被加以推廣了。一個cin代表了來自輸入設備的一段數據流,從概念上講它對數據流的訪問功能類似于一般意義上的迭代器,但是C++中的cin在很多地方操作起來并不像是一個迭代器,原因就在于其接口和迭代器的接口不一致(比如:不能對cin進行++運算,也不能對之進行取值運算--即*運算)。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就需要引入適配器的概念。istream_iterator便是一個適配器,它將cin進行包裝,使之看起來像是一個普通的迭代器,這樣我們就可以將之作為實參傳給一些算法了(比如這里的copy算法)。因為算法只認得迭代器,而不會接受cin。對于上面程序中的第一個copy函數而言,其第一個參數展開后的形式是:istream_iterator
copy(istream_iterator<int>(cin), istream_iterator<int>(), num.begin());
你確實可以這么做,但是有一個小小的麻煩。還記得第一版程序里的那個數組越界問題嗎?如果你這么寫的話,就會遇到類似的麻煩。原因在于copy函數在"拷貝"數據的時候,如果輸入的數據個數超過了vector容器的范圍時,數據將會拷貝到容器的外面。此時,容器不會自動增長容量,因為這只是簡單地拷貝,并不是從末端插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另一個適配器back_insert_iterator登場了,它的作用就是引導copy算法每次在容器末端插入一個數據。程序中的那個back_ins_itr(num)展開后就是:back_insert_iterator
posted on 2006-04-24 10:04 楊粼波 閱讀(813)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學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