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Win32下提供的進程間通信方式有以下幾種:
剪貼板Clipboard:在16位時代常使用的方式,CWnd類中提供了支持。
COM/DCOM:通過COM系統的代理存根方式進行進程間數據交換,但只能夠表現在對接口函數的調用時傳送數據,通過DCOM可以在不同主機間傳送數據。
Dynamic Data Exchange (DDE):在16位時代常使用的方式。
File Mapping:文件映射,在32位系統中提供的新方法,可用來共享內存。
Mailslots:郵件槽,在32位系統中提供的新方法,可在不同主機間交換數據,分為服務器方和客戶方,雙方可以通過其進行數據交換,在Win9X下只支持郵件槽客戶。
Pipes:管道,分為無名管道:在父子進程間交換數據;有名管道:可在不同主機間交換數據,分為服務器方和客戶方,在Win9X下只支持有名管道客戶。
RPC:遠程過程調用,很少使用,原因有兩個:復雜而且與UNIX系統的RCP并不完全兼容。但COM/DCOM的調用是建立在RPC的基礎上的。
Windows Sockets:網絡套接口,可在不同主機間交換數據,分為服務器方和客戶方。
WM_COPYDATA:通過發送WM_COPYDATA消息并將數據放在參數中來傳遞數據給其他進程。
2 有關死鎖的問題
- 什么是死鎖?
答:死鎖(deadlock)是指進程之間無限期地互相等待,等待永不發生的事件.
- 產生死鎖的原因及必要條件是什么?
答:產生死鎖的原因:一是系統提供的資源數量有限,不能滿足每個進程的使用;二是多道程序運行時,進程推進順序不合理。
產生死鎖的必要條件是:1、互斥條件;2、不可剝奪條件(不可搶占);3、部分分配;4、循環等待。
- 如何預防死鎖?
答:根據產生死鎖的四個必要條件,只要使其中之一不能成立,死鎖就不會出現。為此,可以采取下列三種預防措施:
1、采用資源靜態分配策略,破壞"部分分配"條件;
2、允許進程剝奪使用其他進程占有的資源,從而破壞"不可剝奪"條件;
3、采用資源有序分配法,破壞"環路"條件。
- 如何避免死鎖?
答:死鎖的避免不嚴格地限制死鎖的必要條件的存在,而是系統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小心地避免死鎖的最終發生。最著名的死鎖避免算法是銀行家算。死鎖避免算法需要很大的系統開銷。
- 如何檢測死鎖?
答:解決死鎖的另一條途徑是死鎖檢測方法,這種方法對資源的分配不加限制,即允許死鎖的發生。但系統定時地運行一個"死鎖檢測"程序,判斷系統是否已發生死鎖,若檢測到死鎖發生則設法加以解除。
- 如何解除死鎖?
答:常常采用下面兩種方法:
1、資源剝奪法;2、撤消進程法
3 指針與引用的區別
指針與引用看上去完全不同(指針用操作符“*”和“->”,引用使用操作符“. ”),但是它們似乎有相同的功能。指針與引用都是讓你間接引用其他對象。你如何決定在什么時候使用指針,在什么時候使用引用呢?
首先,要認識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指向空值的引用。一個引用必須總是指向某些對象。因此如果你使用一個變量并讓它指向一個對象,但是該變量在某些時候也可能不指向任何對象,這時你應該把變量聲明為指針,因為這樣你可以賦空值給該變量。相反,如果變量肯定指向一個對象,例如你的設計不允許變量為空,這時你就可以把變量聲明為引用。
“但是,請等一下”,你懷疑地問,“這樣的代碼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char *pc = 0; // 設置指針為空值
char& rc = *pc; // 讓引用指向空值
這是非常有害的,毫無疑問。結果將是不確定的(編譯器能產生一些輸出,導致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應該躲開寫出這樣代碼的人,除非他們同意改正錯誤。如果你擔心這樣的代碼會出現在你的軟件里,那么你最好完全避免使用引用,要不然就去讓更優秀的程序員去做。我們以后將忽略一個引用指向空值的可能性。
因為引用肯定會指向一個對象,在C++里,引用應被初始化。
string& rs; // 錯誤,引用必須被初始化
string s("xyzzy");
string& rs = s; // 正確,rs指向s
指針沒有這樣的限制。
string *ps; // 未初始化的指針
// 合法但危險
不存在指向空值的引用這個事實意味著使用引用的代碼效率比使用指針的要高。因為在使用引用之前不需要測試它的合法性。
void printDouble(const double& rd)
{
cout << rd; // 不需要測試rd,它
} // 肯定指向一個double值
相反,指針則應該總是被測試,防止其為空:
void printDouble(const double *pd)
{
if (pd) { // 檢查是否為NULL
cout << *pd;
}
}
指針與引用的另一個重要的不同是指針可以被重新賦值以指向另一個不同的對象。但是引用則總是指向在初始化時被指定的對象,以后不能改變。
string s1("Nancy");
string s2("Clancy");
string& rs = s1; // rs 引用 s1
string *ps = &s1; // ps 指向 s1
rs = s2; // rs 仍舊引用s1,
// 但是 s1的值現在是
// "Clancy"
ps = &s2; // ps 現在指向 s2;
// s1 沒有改變
總的來說,在以下情況下你應該使用指針,一是你考慮到存在不指向任何對象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你能夠設置指針為空),二是你需要能夠在不同的時刻指向不同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你能改變指針的指向)。如果總是指向一個對象并且一旦指向一個對象后就不會改變指向,那么你應該使用引用。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你重載某個操作符時,你應該使用引用。最普通的例子是操作符[]。這個操作符典型的用法是返回一個目標對象,其能被賦值。
vector<int> v(10); // 建立整形向量(vector),大小為10;
// 向量是一個在標準C庫中的一個模板(見條款M35)
v[5] = 10; // 這個被賦值的目標對象就是操作符[]返回的值
如果操作符[]返回一個指針,那么后一個語句就得這樣寫:
*v[5] = 10;
但是這樣會使得v看上去象是一個向量指針。因此你會選擇讓操作符返回一個引用。(這有一個有趣的例外,參見條款M30)
當你知道你必須指向一個對象并且不想改變其指向時,或者在重載操作符并為防止不必要的語義誤解時,你不應該使用指針。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他情況下,則應使用指針。
總之,引用不可以指向空值,指針可以指向空值;引用總是指向在初始化時被指定的對象,而指針可以被重新賦值以指向另一個不同的對象.
摘自 林銳《高質量C++編程》
posted on 2007-04-06 13:25
學習才能進步 閱讀(413)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C++學習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