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分區,也稱為
主磁盤分區,和
擴展分區、
邏輯分區一樣,是一種
分區類型。主分區中不能再劃分其他類型的分區,因此每個主分區都相當于一個
邏輯磁盤(在這一點上主分區和邏輯分區很相似,但主分區是直接在硬盤上劃分的,邏輯分區則必須建立于擴展分區中)。
實際上在早期的
硬盤分區中并沒有主分區、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的概念,每個分區的類型都是現在所稱的
主分區。由于硬盤僅僅為
分區表保留了64個字節的存儲空間,而每個分區的參數占據16個字節,故
主引導扇區中總計只能存儲4個分區的數據。也就是說,一塊物理硬盤只能劃分為4個邏輯磁盤。在具體的應用中,4個邏輯磁盤往往不能滿足實際需求。為了建立更多的邏輯磁盤供操作系統使用,引入了
擴展分區和
邏輯分區,并把原來的分區類型稱為
主分區。
如上所述,主分區最多可以建立四個,最少需建立一個。要從硬盤上引導操作系統,首先需激活這塊硬盤上的一個主分區(同時應避免激活多個主分區,會造成系統的混亂)。
DOS/Windows無法看到非激活的主分區。如非特殊需要(如多操作系統并存),一塊磁盤應只建立一個主分區,剩下的空間全部劃歸擴展分區,并在擴展分區中建立一個或多個邏輯分區。
在DOS/Windows中,擴展分區是不可見的,由主分區和邏輯分區構成的邏輯磁盤稱為
驅動器(Drive)或
卷(Volume)。第一個主分區構成驅動器C:,也就是C盤。由于有關DOS/Windows啟動的重要文件,如引導記錄(位于C盤的第一扇區)、boot.ini、ntldr、ntdetect.com等,必須放在C盤,因此微軟也稱硬盤上第一個主分區為
系統分區。
主分區(活動分區)可以保存引導信息,啟動操作系統的時候要從主分區讀取引導信息
主分區之外的分區成為擴展分區
擴展分區又可以分成多個邏輯分
硬盤分區基礎:
通常,在PC機上使用的硬盤有兩種:
1) IDE接口:最常見的;
2) SCSI接口:比IDE性能好,但更貴!
硬盤分區是針對一個硬盤進行操作的,它可以分為:主分區、擴展分區、邏輯分區。其中主分區可以是1-3個,擴展分區可以有0-1個,邏輯分區則沒有什么限制。它們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圖1 硬盤分區關系圖

我們簡單地解釋一下,主分區與擴展分區是平級的,擴展分區本身無法用來存放數據,要使用它必須將其分成若干個(1-n個)邏輯分區。
一個硬盤能夠分成4個主分區、3個主分區1個擴展分區、2個主分區1個擴展分區、1個主分區1個擴展分區(只安裝Windows系統的用戶大多是使用這種方法)。
當然,如果你愿望只分一個主分區、或兩個主分區,沒有擴展分區也是可以的。
也就是說,不管什么操作系統,能夠直接使用的只有主分區、邏輯分區。不過不同的操作系統使用的文件系統格式不同,因此在用于不同操作系統后,分區又有
了一些新名字:早版本MSDOS使用的FAT16分區、Windows使用的FAT32分區、Windows
NT使用的NTFS分區、Linux使用的Ext2分區及Swap分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