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享軟件海外年獲利至少15億 作者不缺錢
2007-10-31 10:02作者:王恩斌出處:論壇整理責任編輯:still 共享軟件在中國的發展已經有超過10年的歷史。在這十余年中共享軟件起起落落,但對于軟件作者“錢”從來就不是問題。在這個看似不大的市場卻隱藏著無數個潛力巨大的金礦,它們也正在被新一代的作者們挖掘出來。
據中國共享軟件國際論壇發起者劉暉介紹,在國內成功的共享軟件作者月平均收入已經超過1萬美元,若是一個2-3人的團隊,月收入則可以達到2-3萬美元。這個收入足可以購買一輛進口的甲殼蟲或者一輛國產的帕薩特。
共享軟件的三次高潮
百度一下,上面有不少對于共享軟件的定義,其中廣泛被認可的是“先使用后付費”的方式銷售的享有版權的軟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原一次性付費的軟件也開始使用“共享模式”?!捌鋵崙撜f它現在更多的是一種以個人或者幾個小團體為基礎,根據生活實踐或者工作實踐遇到的問題而開發的應用軟件?!敝袊蚕碥浖H論壇發起者劉暉說。
作為中國早一批的共享軟件作者,劉暉經歷著中國共享軟件的三次高潮。他說,1996年的時候是共享軟件的第一次高潮,第一撥都是非常專業的技術人員,他們是以技術見長產品非常好。第二撥不但是技術很好而且經營思路開始變得很活躍。他們開始發現新的商機?,F在是第三波浪潮,相比以前的小型商業化,現在這些作者中已經少數人成為相當規模公司的老板,或許未來他們也將步入上市公司的行列。
“現在正是共享軟件業新高度的形成時期,有人稱為第三次浪潮。但和前兩次不同,這次的情況更為復雜。之前走向海外共享軟件作者繼續在賺錢,但是它在整個市場上的比例在縮小。更多的共享軟件作者通過捆綁一些插件賺錢。但這對共享軟件的發展是殺雞取卵做法。事實也證明它沒走多遠?!眲熣f。
1996年在中國共享軟件興起之初,由于都是技術出身的作者,他們做軟件的做法非常單純,就是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然后把開發出來的軟件在網絡上共享,那個時候人們沒有想到要賺錢也不知道怎么賺錢。直到偶然間有人通過國際代理將共享軟件賣到國外,共享軟件作者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
中國共享軟件論壇中有有資深作者回憶道,九十年代末一個叫做晴窗中文大俠的外掛漢化軟件,開創了中國共享軟件“出口創匯”的先河。那個時候還有一個周奕的人,他用寫軟件在海外賺的錢買了一兩寶馬,然后把照片放在互聯網上,轟動一時,此后共享軟件經歷了一個相對輝煌的時間,這撥的人更多的走向海外了。
但到2002年共享軟件進入一個低谷。越來越多的共享軟件作者涌向海外市場,但這樣早一批作者的利益就受到了影響。據當時共享軟件作者回憶,那是“第一撥致富者”變得封閉起來,拒絕告訴后來者賺錢的渠道。之后的一年多整個共享軟件市場幾乎處于封閉狀態,很多人都找不到方向。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劉暉想到要組織一個共享軟件聯盟,想讓作者之間打開這個通道。
劉暉說,作為共享軟件早一批的作者他始終覺得這個行業很有潛力,于是2003年他建立了一個QQ群,給他認識的一次朋友發了郵件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分享成功的經驗,結果當時能容納20人的QQ群一下子就滿了,之后他又開了第二個、第三個QQ群,但還是不夠用,最后因為溝通的需要他和朋友建立了共享軟件論壇。
中國“知名(他們成功但極為低調)”共享軟件作者吳太兵在回憶那段歷史時說,和外國軟件企業之間的協同合作不同,中國的共享軟件作者間會相互拆臺,通過惡性的價格競爭搶奪海外市場。“其實做好了大家都有錢賺,歐盟市場企業間更多的是一種協作的關系,這也是國外破解軟件沒有形成產業鏈的愿意之一吧?!惫蚕碥浖髡哒氯~飛說。
共享軟件每年出口15億人民幣
但其實全球共享軟件的市場很大。據劉暉介紹,目前僅國內每年通過海外代理機構,出口到國外的共享軟件每年營收就超過2億美元(約15億人民幣),而這僅僅是國外共享軟件市場的一個皮毛?!捌鋵崌鴥茸髡咄耆懈玫霓k法可以賺到錢。在共享軟件論壇上經常就會有人說,他們需要的軟件沒有人做。其實共享軟件的作者從來就沒有缺過錢”?!耙荒晔杖胧畮兹f美元的作者大有人在,只是他們都比較低調不愿意說。我雖然掙得不多,但是收入也還不錯,更為重要的是我生活很自由,很快樂,平時還有時間做點別的生意?!闭氯~飛說。
“其實可供人們走的路很多,我覺得到現在共享軟件作者間的溝通還很缺乏,在俄羅斯互共享軟件論壇都會六七百人參加,在中國可能只有兩三百人。而且溝通上也不像外國人那么開放。其實這么大的市場大家生存發展空間很大,方式很多。”劉暉的抱怨或許不無道理。
去年年底收購知名共享軟件“優化大師”的成都共軟網絡科技CEO孫雨,便在今年放棄了一年500萬的收入,做出“免費化”的道路。孫雨說:“如果在8年前(優化大師創立時)我們可以就做一些大膽的市場化運作,現在至少也是半個金山了(注:金山在今年10月香港上市)。”此時的成都共軟網絡已經是一家近百人的公司,孫雨也為自己定下了長遠的規劃,并把金山作為自己的目標。
而在共享軟件領域像優化大師那樣年收入數百萬的企業,也并不是個例。有些企業甚至2002年、2003年才成立。
共享軟件預謀上市
劉暉認為:第三撥共享軟件作者,他們年輕是有技術,思路更靈活能夠接受新事物,同時了解對海外市場。還有著很好的文筆懂市場和營銷,更具備綜合能力。
2003年才開始布局共享軟件市場的吳太兵,總結自己的經驗時說,做軟件不是自己關起門就搞得了的,一定要開闊視野有國際化思維。而且一定要有做把企業做大的想法。更要有要有憂患意識。對于第三撥共享軟件作者,他們的思維已經非常國際化,公司運營的規模今非昔比。
吳太兵對騰訊科技表示,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軟件市場已經沒有界限了,即使占住中國市場企業也談不上成功。如果軟件企業不走出國門,在中國做得再大也是非常有限的。他舉出富士康的例子——富士康當初大部分都是集中在深圳,現在全國各地到處有,而且現在到越南去了。所以資本家是哪里最便宜我就去哪里。目前吳太兵的萬興軟件公司已經派遣員工到日本學習。作為這家130人企業的總經理,吳太兵已經思考到三年后的規模和營收,對于上市他也有了計劃。
在經歷了十余年的沉浮后,中國共享軟件有一次迎來了發展的高潮,雖然它依然有著自己的問題,但正如劉暉所言,第三撥共享軟件作者更富有思想,看的更加長遠。隨著人們思維的開闊。
隨著共享軟件媒體化思路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作者再次關注國內市場,這也為共享軟件帶來了客觀的營收開辟了新的出路,同時也激發出作者們更高的熱情。劉暉認為,隨著中國經濟整體的發展,企業對軟件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他們對于付費意識也會越來越強,未來這個市場將會有著更大發展,未來也許數年內在這些共享軟件中便會涌現出上市公司的老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