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耦合模塊間的通信組件:兩個模板
用途
在一個UI與邏輯模塊交互比較多的程序中,因為并不想讓兩個模塊發生太大的耦合,基本目標是
可以完全不改代碼地換一個UI。邏輯模塊需要在產生一些事件后通知到UI模塊,并且在這個通知
里攜帶足夠多的信息(數據)給接收通知的模塊,例如UI模塊。邏輯模塊還可能被放置于與UI模
塊不同的線程里。
最初的結構
最開始我直接采用最簡單的方法,邏輯模塊保存一個UI模塊傳過來的listener。當有事件發生時,
就回調相應的接口將此通知傳出去。大致結構如下:






















但是,在代碼越寫越多之后,邏輯模塊需要通知的事件越來越多之后,EventNotify這個類開始
膨脹:接口變多了、不同接口定義的參數看起來也越來越惡心了。
改進
于是我決定將各種事件通知統一化:








這樣,邏輯模塊只需要創建事件結構,兩個模塊間的通信就只需要一個接口即可:
void OnNotify( const Event &event );
但是問題又來了,不同的事件類型攜帶的附屬參數(數據)不一樣。也許,可以使用一個序列化
的組件,將各種數據先序列化,然后在事件處理模塊對應地取數據出來。這樣做總感覺有點大動
干戈了。當然,也可以使用C語言里的不定參數去解決,如:
void OnNotify( long event_type, ... )
其實,我需要的就是一個可以表面上類型一樣,但其內部保存的數據卻多樣的東西。這樣一想,
模塊就能讓事情簡單化:






















在上面這個例子中,雖然通過Param的包裝,邏輯模塊可以在事件通知里放置任意類型的數據,但
畢竟只支持2個參數。實際上為了實現支持多個參數(起碼得有15個),還是免不了自己實現多個
參數的Param。
幸虧我以前寫過宏遞歸產生代碼的東西,可以自動地生成這種情況下諸如Param1、Param2的代碼。
如:



















即可生成Param1和Param2的版本。其實這樣定義了Param1、Param2的東西之后,又使得OnNotify
的參數不是特定的了。雖然可以把Param也泛化,但是在邏輯層寫過多的模板代碼,總感覺不好。
于是又想到以前寫的一個東西,可以把各種類型包裝成一種類型---對于外界而言:any。any在
boost中有提到,我只是實現了個簡單的版本。any的大致實現手法就是在內部通過多態機制將各
種類型在某種程度上隱藏,如:






































這樣,any類通過一個base_type類,利用C++多態機制即可將類型隱藏于var_holder里。那么,
最終的事件通知接口成為下面的樣子:
void OnNotify( long type, any data );
OnNotify( ET_ENTER_RGN, any( create_param( player, rgn_id ) ) );其中,create_param
是一個輔助函數,用于創建各種Param對象。
事實上,實現各種ParamN版本,讓其名字不一樣其實有點不妥。還有一種方法可以讓Param的名字
只有一個,那就是模板偏特化。例如:












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組合出一種函數類型,來實現偏特化。因為我覺得構造一個函數類型給主模版,
并不是一種合情理的事情。但是,即使使用偏特化來讓Param名字看起來只有一個,但對于不同的
實例化版本,還是不同的類型,所以還是需要any來包裝。
實際使用
實際使用起來讓我覺得非常賞心悅目。上面做的這些事情,實際上是做了一個不同模塊間零耦合
通信的通道(零耦合似乎有點過激)。現在邏輯模塊通知UI模塊,只需要定義新的事件類型,在
兩邊分別寫通知和處理通知的代碼即可。
PS:
針對一些評論,我再解釋下。其實any只是用于包裝Param列表而已,這里也可以用void*,再轉成
Param*。在這里過多地關注是用any*還是用void*其實偏離了本文的重點。本文的重點其實是Param:














posted on 2009-08-23 09:55 Kevin Lynx 閱讀(6370) 評論(18)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模塊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