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pjuwb"></ins>
    <blockquote id="pjuwb"><pre id="pjuwb"></pre></blockquote>
    <noscript id="pjuwb"></noscript>
          <sup id="pjuwb"><pre id="pjuwb"></pre></sup>
            <dd id="pjuwb"></dd>
            <abbr id="pjuwb"></abbr>

            拂曉·明月·彎刀

            觀望,等待只能讓出現的機會白白溜走

              C++博客 :: 首頁 ::  :: 聯系 :: 聚合  :: 管理 ::

            剖析App store模式(1)蘋果的創舉與短視

            文/項有建

            App store 模式是世界手機軟件行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App store是蘋果公司基于iPhone的軟件應用商店,向iPhone的用戶提供第三方的應用軟件服務,這是蘋果開創的一個讓網絡與手機相融合的新型經營模式。App Store模式讓人看到了改變手機行業的某些因素正在發生變化,可以毫不夸張地說,App store模式是3G的一個殺手級應用,而這個3G的殺手級應用模式,是蘋果給我們所帶來的。

            App store事實上就是一個商業平臺、是一個服務發布的渠道平臺、是一個供全世界有想法的程序員和公司自由地賣出他們自己的產品的平臺,這是基于蘋果的SDK開發的應用程序,由于在App store模式之中不存在復雜的商業關系和產權糾紛,并且還能夠為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提供誘人的銷售分成比例,因此吸引了無數的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參與其中,正所謂"以利誘之"。App store大大降低了人們進入手機軟件這個領域的門檻,App store模式的意義在于為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一個軟件銷售平臺,使得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參與其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適應了手機用戶們對個性化軟件的需求,從而使得手機軟件業開始進入了一個高速、良性發展的軌道。

            是蘋果公司把App store這樣的一個商業行為升華到了一個讓人效仿的經營模式,可以說是蘋果公司的App store開創了手機軟件業發展的新篇章,App store無疑將會成為世界手機軟件行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意義已遠遠超越了"iPhone的軟件應用商店"的本身。

            據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公布的數據:在iPhone"應用商店"推出后的前60天里,其應用下載量已突破1億次。蘋果的應用程序商店近幾個月吸引了大量關注,其中包括數千款iPhone第三方應用;很久以來,移動市場一直在尋找一個如何能夠更好地銷售手機軟件的方法。在App store模式出現之前,讓一款手機軟件流行的最佳途徑是說服手機廠商在手機出廠之前就中預裝這種軟件,這是一種非常艱難的工作,成功者并不多。之前,手機的用戶們很少自己下載程序到手機上,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原來的手機大多采用的是封閉式的平臺,根本不允許用戶自己安裝所需要的軟件,另一個原因就是,可以上網的手機數量并不多,并且費用高、網速慢。

            蘋果公司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蘋果在電腦行業堪稱鼻祖,是蘋果第一個發明了鼠標,并將計算機由二進制過渡到了圖形界面,現在流行的FireWire(火線接口)火線技術,也是由蘋果公司第一個開發出的,可以說,蘋果公司的技術發明數不勝數,就連微軟的比爾•蓋茨也不得不承認:自己也就只能算是一個喬布斯第二,然而,蘋果并沒有構筑起象IBM和微軟那樣的商業帝國,在現今的全球IT行業中,蘋果也只能算是一顆曾經璀璨的明星。

            確實存在的市場需求催生了App store模式

            3G時代的到來,把人們從電腦網絡時代帶入了手機網絡時代,隨著3G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和開始普及,在行將到來的手機網絡時代里,人們可以通過稱為手機的數字終端享受原來只有在電腦上才能享受的網絡服務,隨著人們對網絡的認識逐漸加深,網絡能夠給人們提供的服務也就越來越多,網絡給人們帶來的幫助也就越來越大。相關的數據表明,智能手機的銷售今年呈強勁的上升勢頭,今年第二季度它占據全球手機市場的19%,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隨著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也越來越受到重視。2G手機的3G化,使得人們對手機個性化的追求對手機軟件產生了大量的需求,而具有3G概念的手機又給這種需求成為了可能實現的現實,隨之產生出巨大的一個市場,而App store模式正是一個為這個市場而生的優秀市場模式,也就是說:需求催生了"軟件銷售和傳播"市場,App store則是為這個需求找到了一個適合的模式。

            3G手機有兩個要素,一個是他是智能手機,另一個是與高速無線移動寬帶網絡相聯。我們再回過頭來研究一下App store模式,發現他主要是基于3G手機這兩個基本要素的應用,第一,他所以能夠賣手機軟件,是因為手機軟件購買者所用的手機是智能手機,可以安裝第三方軟件,另一個是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在此基礎之上,才有App store模式的誕生,可以說,App store模式是3G的一個殺手級應用,而這個模式,是蘋果給我們所帶來的。

            App store 模式3G時代戰略要道上的一座金礦

            App store模式無疑是位于3G時代戰略要道上的一座金礦,由于App store模式的重要性與其間所包含的經濟利益,將會引發一場App store模式大戰,蘋果、微軟、Google、諾基亞和中國移動,將是App store模式大戰的主力軍,在這場App store爭奪戰中,爭奪將分為兩個層面進行展開,一個是較低級的層面,爭奪的是平臺的營利性,通過App store模式來實現直接的營利,即:他們看上的是金礦,對于戰略要道只是副產品,占據了戰略要道,然后收些買路錢對他們來說也很不錯。

            蘋果對App store模式在戰略上的短視

            不幸的是,作為App store模式開創者的蘋果公司就是屬于僅限于這個低級層面的爭奪,這個結論可以從蘋果公司對App store模式的理解上得出。

            英國《衛報》記者Charles Arthur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批評蘋果的iPhone是一個有圍墻的花園,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平臺。Charles表示:一個真正的平臺不應該有"門衛",蘋果的iPhone實際上就是一個有圍墻的花園,這對它的未來長遠發展并無好處,畢竟現在Google已經攜手T-Mobile推出了第一款基于Android的手機G1,而Android是一個開放的移動手機平臺。不過你要做這個買賣的前提是你必須先進入這個花園,而蘋果為這個圍墻設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定義,并非人人可以隨便到這兒淘金。

            Charles Arthur在文章中描述道:蘋果曾拒絕了一款名為Podcaster的第三方程序進入iPhone應用程序商店,理由是:Podcaster的功能與iTunes的某些功能重復。蘋果是否在擔心這個應用程序比它的iTunes要好用呢?因此擔心它會奪走iTunes的用戶?最近蘋果又拒絕了一個名為MailWrangler的應用程序,該程序可以讓用戶在iPhone上接收多個Gmail帳號的郵件。蘋果拒絕它的理由是"與iPhone內置電子郵件應用功能重復,未能提供足夠多的額外功能,有可能讓用戶感到迷惑。"也就是說,在蘋果看來,你的程序不可能比蘋果的應用還好,甚至不能一樣好。我想我開始知道蘋果拒絕它們的真正理由。為了驗證我的觀點,我向蘋果求證應用程序能夠進入iPhone應用程序商店的條件。他們當時表示將在第二天答復我,然而一個星期過去后我也沒有得到他們的答案。正如軟件天才Wil Shipley所指出的,蘋果并不在乎iPhone應用商店中不同應用程序之間存在功能重復,但是它不能與蘋果的應用功能重復。

            這就是蘋果對App store模式的理解,蘋果認為App store模式是一個能為其帶來銷售的電子商務平臺,在銷售自有產品的同時還可以利用這個平臺收一些租金之類的,前提是在蘋果App store電子商務平臺上不能銷售對蘋果自有軟件可能會造成傷害的產品。

            對于蘋果在戰略上的短視,微軟鮑爾默向蘋果提出的忠告:如果蘋果要使自己成為像微軟一樣強大的公司,蘋果在智能手機領域顯然擁有一個戰斗的機會。iPhone的銷售數字到目前為止一直非常好。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鮑爾默談了這個市場的未來趨勢。鮑爾默預計蘋果未來五年在智能手機和上網本市場的表現都不會很好,主要原因是蘋果繼續堅持非微軟方式的專有軟件和專有硬件的集成。鮑爾默認為:智能手機的未來取決于向廣泛的硬件廠商提供移動操作系統。而目前只有微軟的WindowsMobile、Linux和Sybian等操作系統能夠滿足這個需求。鮑爾默的核心觀點是:硬件和操作系統軟件的分離,讓微軟控制了計算機市場。由于微軟的這種做法沒有錯誤,蘋果最好也盡快這樣做。

            作為App store模式開創者的蘋果公司,似乎并沒有意識到App store模式在3G時代占據了交通要道的重要性,也沒有真正理解網絡開放性的真正含義,仍然把主導想建立在封閉性之中,這兩點將注定了蘋果的App store平臺只能成為一種搖錢樹,而不能成為為其爭霸3G霸主地位的工具。

            剖析App store模式(2)谷歌完善App store

            文/項有建

            Google的戰略:實現搜索Google向網絡Google的轉變,為實現這一偉大的戰略目標,Google近年來所做的一切均與此戰略目的有關,一切圍繞著構筑網絡Google這個戰略目標展開。Google的Android Market可以看作成為只是網絡Google總體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Android Market是手段,是借來實現網絡Google戰略的手段,而非目的。Google聲稱:Google的目的是向用戶提供服務,說起來很好聽,其言下之意就是:讓用戶離不開Google,這就是Google真實戰略的意圖。

            App Store是蘋果公司基于iPhone的軟件應用商店,向iPhone用戶提供第三方應用軟件服務,這是蘋果開創的一個讓網絡與手機相融合的新型經營模式。

            事實上,App Store是一個商業平臺、一個服務發布渠道、一個供全世界有想法的程序員和公司出售自己想法的地方。同時,App Store模式不存在復雜的商業關系和產權糾紛,并為第三方軟件提供者帶來誘人的銷售分成比例,使得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參與其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大大降低了人們進入手機軟件這個領域的門檻。

            App store 模式的意義

            App store模式的意義在于為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一個軟件銷售平臺,使得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參與其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適應了手機用戶們對個性化軟件的需求,從而使得手機軟件業開始進入了一個高速、良性發展的軌道,是蘋果公司把App store這樣的一個商業行為升華到了一個讓人效仿的經營模式,蘋果公司的App store開創了手機軟件業發展的新篇章,App store無疑將會成為手機軟件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意義已遠遠超越了"iPhone的軟件應用商店"的本身。

            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聲稱:在iPhone"應用商店"推出后的前60天,其應用下載量已突破1億次;面對蘋果公司App store軟件應用商店的成功,作為網絡霸主的Google敏銳地意識到了App store的重要性,他馬上發現這是一條極具借鑒價值的模式,這個模式對于推廣隨Android這一手機操作系統無疑是一個極具威力的手段,于是,Google不知時機地即推出學自 App Store模式的Android Market"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

            Android移動平臺負責人埃里克-朱表示:Android Market是一個"開放的內容分發系統,它可以幫助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終端用戶尋找、購買、下載和安裝各種各樣的內容。" 與微軟的"Sky market"應用軟件商店和蘋果的App store軟件應用商店不同,Google認為他的Android Market可以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內容,既有來自各大媒體公司的內容,也有來自業余開發者的程序,從而消除二者之間的隔閡。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平臺,他是個市場而非商店,按照這個思路,Google把他稱之為"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Google自認為他擁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來完成這種服務,因為他們專業的服務器和搜索算法將會使得Android Market的優勢更為突出。

            Google App store店升華為App store模式

            在模式上,Google針對App store的不足以及適應自身的戰略做出了一定的改進,改進主要是在開放性方面,偏向于以軟件開發者和用戶的利益為主,Android Market將具有用戶反饋與評分系統,類似于YouTube模式。讓作為第三方軟件的開發與供應商們能夠以商人身份向Android Market添加程序。Google還將面向開發人員增加程序下載分析等工具。使得程序員們還可以為不同的設備上載不同版本的軟件。

            Google發布的Android開發工具包,是一個開放手機平臺,軟件開發人員可以利用這款工具包開發在Android平臺上運行的各類應用軟件。更重要的是,開發人員可以自己添加其他內容上去,這將吸引更多的軟件商、運營商和手機商參與研發推廣,共同做大。Google此舉明顯于處處設限的蘋果iPhone不同,iPhone是蘋果自己的手機,基于蘋果操作系統,應用內容受到蘋果公司的嚴格控制。

            毫無疑問,一個內容的傳播平臺對于任何有志于在手機領域獲得成功的廠商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因素。微軟正在與諾基亞合作推廣其Zune Marketplace,以便使其可以為諾基亞和采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手機提供服務。有不少分析師建議Symbian與Android合并成為同一個操作系統,當然,心存大志的Google不會為此所動,Google的想法是通過Android Market拓展自己的道路來實現網絡Google的戰略目標。

            蘋果通過App store模式來掙錢,Google通過App store模式來做事

            英國《衛報》記者Charles Arthur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批評蘋果的iPhone是一個有圍墻的花園,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平臺。Charles表示:一個真正的平臺不應該有"門衛",蘋果的iPhone實際上就是一個有圍墻的花園,這對它的未來長遠發展并無好處,畢竟現在Google已經攜手T-Mobile推出了第一款基于Android的手機G1,而Android是一個開放的移動手機平臺。不過你要做這個買賣的前提是你必須先進入這個花園,而蘋果為這個圍墻設定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定義,并非人人可以隨便到這兒淘金。

            Charles Arthur在文章中是這樣描述的:蘋果曾拒絕了一款名為Podcaster的第三方程序進入iPhone應用程序商店,理由是:Podcaster的功能與iTunes的某些功能重復。蘋果是否在擔心這個應用程序比它的iTunes要好用呢?因此擔心它會奪走iTunes的用戶?最近蘋果又拒絕了一個名為MailWrangler的應用程序,該程序可以讓用戶在iPhone上接收多個Gmail帳號的郵件。蘋果拒絕它的理由是"與iPhone內置電子郵件應用功能重復,未能提供足夠多的額外功能,有可能讓用戶感到迷惑。"也就是說,在蘋果看來,你的程序不可能比蘋果的應用還好,甚至不能一樣好。我想我開始知道蘋果拒絕它們的真正理由。為了驗證我的觀點,我向蘋果求證應用程序能夠進入iPhone應用程序商店的條件。他們當時表示將在第二天答復我,然而一個星期過去后我也沒有得到他們的答案。正如軟件天才Wil Shipley所指出的,蘋果并不在乎iPhone應用商店中不同應用程序之間存在功能重復,但是它不能與蘋果的應用功能重復。

            出現這樣的問題,事實上并不能怪蘋果,這是由于蘋果對App store的定位所決定的,對于蘋果來說,賺錢是第一位的,App store只不過是蘋果種出來的一顆搖錢樹,App store的參與者可以與蘋果共享利益,但決不能傷害蘋果本身的利益,這就是又當運動員又要當裁判員的難處。相對于蘋果以賣自己的軟件為主,Google顯得更為大氣,Google是不會與Android Market中其他軟件作者搶飯吃的,其間的道理也很簡單,Google在Android Market提供的只是服務,與其他提供產品的軟件作者沒有利益上的沖突,而蘋果提供的仍然是產品,所以,與其的提供同樣作為產品的其他軟件作者產生利益上的沖突也就不足為奇了;蘋果的想法是從App store中賺錢,Google看中的只是App store模式的輻射性,通過App store模式來輻射Google的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換句話說,蘋果通過App store模式來掙錢Google,通過App store模式來做事,這就是Google與蘋果兩者之間在App store模式上的本質上的區別。

            "網絡Google"的戰略路線圖

            我們來看一下Google是如何為網絡Google的實現進行總體布局的,作為網絡霸主的Google對網絡自然有著與眾不同的認識,Google認為軟件發展的趨勢:把軟件從可以買賣、安裝的商品概念,變成服務的概念,即利用軟件提供一種服務。這創造了軟件發展的新模式,可能會沖擊到傳統軟件企業,像微軟、Symbian這些靠賣軟件的企業會受到影響。Google 希望 Android Market 最終會像 YouTube 那樣,只需要注冊一個發行人資格和軟件的類別就可以發布軟件。

            3G時代的到來,將把電腦網絡時代轉向到了手機網絡時代,對于手機網絡時代的終端設備網絡手機來說,有四個最基礎性的、必須具備的軟件體系,他們分別為:手機操作系統、手機瀏覽器、手機搜索引擎和手機輸入法。手機操作系統,是手機軟件的基礎,是所有的其他軟件在手機上應用的平臺,沒有手機操作系統,就沒有其他手機軟件的應用,手機瀏覽器,是通向網絡的唯一通道,沒有瀏覽器就不能上網,而不能上網的手機就不叫3G手機,手機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網絡時代應用最廣,作用最大的應用軟件之一,是資訊來源的主要通道,對于操作極為不便的3G手機更是如此;手機數字鍵盤輸入法,是3G手機實現人機對話的基礎。

            瀏覽器是網絡的唯一管道,而搜索引擎是網絡的主要交匯點,網站的網頁所包含的資訊和服務是構成網絡海洋的水滴,一滴滴不計其數的水滴由搜索引擎這個主要交匯點、通過瀏覽器這個管道匯聚成為網絡的海洋。李開復稱:Google瀏覽器不是一個戰略產品,而是一個戰略方向.

            事實上,Google這次發布Google瀏覽器的戰略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完成自己對網絡的布局,使得搜索Google向網絡Google進行轉型,Google果斷進入這一領域,似乎與以下考慮有關:Google 的整個商業模式是建立在廣告和數據基礎上的。而且正在更多地涉足顯示廣告領域以促進整體增長。數據對于顯示廣告領域的競爭是具有根本影響的。而這些數據是通過第三方廣告跟蹤獲得的。另一個是利用開源作為手段,造就一個瀏覽器兵團夾擊微軟的IE瀏覽器。Google打算將面向Google Chrome開發的技術應用于個人電腦以外的嵌入設備等。

            手機操作系統是手機最基礎的平臺,手機上的一切應用均建立在手機操作系統這個基礎平臺之上,由Google發起的"開放手機聯盟"于2007年11月6日宣告成立,這個開放手機聯盟的成立和Android的推出是對通信產業現狀的重大改變,他構成了Google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舉得到中國移動、T-Mobile、宏達、高通、摩托羅拉等30多家通信巨頭的支持并加盟,共同開發名為Android的首個開放綜合移動設備平臺。Google表示:Google希望借助開放手機聯盟的成立,通過與運營商、設備制造商、開發商和其他有關各方結成深層次的合作伙伴關系,建立標準化、開放式的移動電話軟件平臺,在移動產業內形成一個開放式的生態系統。

            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復認為:Google開發Android這一手機操作系統平臺,主要是針對目前手機軟件平臺不統一的現狀,該平臺以Linux為內核,通過這一開源、共享的平臺,鼓勵更多的開發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它上面開發出更多的應用。此間關鍵的就是Google會無償提供源代碼,實施最寬容的授權,這樣使得更多的手機廠商和電信運營商能夠有機會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擁有自己的無償源代碼,這些都是吸引廣大廠商的原因。他還表示,在未來,Android手機平臺將不斷開放源代碼,充分地實現模塊化修改。這將使手機制造商有更大的開發空間,帶來更個性化的操作界面,讓消費者、運營商、手機制造商實現共贏。此外,Android平臺還充分考慮到3G和互聯網手機的發展,在其未來的發展中發揮作用。

            至此,網絡Google的戰略路線圖明朗起來,通過Google手機和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平臺為媒介,引入Android Market"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通過Android Market引入眾多的第三方軟件開發與供應商,通過這些第三方軟件開發與供應商提供眾多的基于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的第三方軟件,通過眾多的第三方軟件使得使用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的手機用戶們輕松地獲取他們所需的個性化軟件,從而增加使用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對手機用戶粘度,使其實現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占有率提高的目標,通過提高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的占有率,達到讓用戶們享用無處不在的Google服務的目的,一旦用戶離不開了Google所提供的服務,用戶們自然也就離不開Google,從而Google自然就成為霸主,并且Google版的羅馬帝國將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剖析App store模式(3)微軟的機遇與挑戰

            文/項有建

            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聲稱:在iPhone的App store "應用商店"推出后的前60天,其應用下載量已突破1億次;面對蘋果公司App store"軟件應用商店"的成功,作為網絡霸主的Google敏銳地意識到了App store模式的重要性,隨即推出模仿 App Store模式的Android Market之為"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Google聲稱這是一個"開放的內容分發系統,它可以幫助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終端用戶尋找、購買、下載和安裝各種各樣的內容"的平臺,Google的戰略很明顯,通過Google手機和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平臺為媒介,引入Android Market"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通過Android Market引入眾多的第三方軟件開發與供應商,通過這些第三方軟件開發與供應商提供眾多的基于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的第三方軟件,通過眾多的第三方軟件使得使用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的手機用戶們輕松地獲取他們所需的個性化軟件,從而增加使用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對手機用戶粘度,使其實現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占有率提高的目標,通過提高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的占有率,達到讓用戶們享用無處不在的Google服務的目的,一旦用戶離不開了Google所提供的服務,用戶們自然也就離不開Google,從而Google自然就成為霸主,并且Google版的羅馬帝國將千秋萬代永不變色。

            App store 模式對 微軟 的機會和挑戰

            作為IT界霸主的微軟,自然也能看出App store模式對自己所帶來的機會和挑戰,在此情況之下,微軟計劃近期將推出代號為"Sky market"的應用軟件商店,在位于西雅圖的Computerjobs.com網站上,微軟放置了尋求Sky market高級產品經理的廣告。在廣告中微軟描述高級產品經理的角色是迅速變化的移動行業的唯一機會。今年秋季微軟將向應用軟件開發社區發布最初市場,聲稱產品經理是準備并推動微軟與交互團隊合作的重要角色之一。在這份工作廣告中,微軟暗示了公司的Windows移動7平臺的發布時間將早于預期。并確定產品經理另一個關鍵的責任是,在商業化發布市場服務和發布Windows移動7平臺時,準備并推動交互團隊與利益相關者的合作。微軟的Windows 移動 7 平臺預期明年下半年發布。這些IT界巨頭都相繼推出自己的手機"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那么這樣的趨勢預示著什么?這些原來的IT巨頭為何不約而同地涉足手機領域?

            微軟一直以來都是沿用軟件即產品的概念,將"盒裝軟件"的以產品的方式對用戶進行銷售,但微軟發現Google似乎更容易賺錢,Google的理念是向用戶提供服務,Google認為軟件發展的趨勢是:把軟件從可以買賣、安裝的商品概念,變成服務的概念,即軟件是提供服務的一種手段。Google通過網絡模式,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某些基本的功能先放上網,通過無數次地互聯網更新和糾錯,通過網絡化把產品免費地提供給用戶,然后通過服務賺錢。這就是Google創造的軟件發展的新模式――軟件網絡化、產品服務化。

            微軟對網絡認識的缺陷

            微軟一直以來,對網絡這個概念的認識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就是這種認識上的缺陷,微軟錯過了對尚處嬰兒時期的Google的收購或圍堵,使得其目前必須面對Google這位網絡之王的一次次的沖擊,在網絡這條戰線上,微軟顯然處于Google的下風,隨著3G手機網絡時代的到來,整個IT業的重點將從電腦網絡時代向手機網絡時代轉換,在此生死存亡之際,微軟終于明白了網絡的重要性,這對微軟來說,顯然是個好的開始。于是,微軟將目光轉向移動互聯網,為了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微軟加快了他的3G網絡布局,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球移動數據業務收入超過1200億美元,收入占比超過17%,歐美運營商由于3G網絡的部署,2007年數據業務的增長速度同比上一年增長十分迅猛,如VodafoneItaly增長76%,VerizonWireless增長68%,AT&T增長63%,O2UK增長49%,移動數據業務已經成為3G運營商業務收入的主要增長來源。

            3G 時代的最終目的是要占領互聯網

            3G時代的最終目的是要占領互聯網,鮑爾默透露:微軟目前正專注于研究智能手機市場,因為微軟軟件是智能手機的主要操作軟件之一,他表示,今年全球手機銷量將達1.25億部,5年內將達到10億部。他認為,諸如iPhone在內的專有軟硬件手機在與開源手機操作系統,如微軟、Android和Symbian等的競爭中不利。鮑爾默稱:"今天的智能手機市場非常像1983年的個人電腦市場。"這里預示著第三方軟件將對一款操作系統的成功起重大作用,他們的數量越多,質量越好,則可以為操作系統吸引越多的用戶。

            鮑爾默說:在未來5~10年里,每年將售出10億部智能手機,這意味著軟件和硬件業務很可能分開,至少在大眾市場如此。鮑爾默還認為:在Windows Mobile、Symbian、Linux mobile和c等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中,微軟Windows Mobile是最成熟的一個。鮑爾默稱:RIM和蘋果的業務也是盈利的。但僅限于小眾市場。而微軟則占大頭;但鮑爾默承認,這并不意味著蘋果和RIM不會賺大錢。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里,微軟屬于是較早的進入智能手機市場的,微軟曾經花費多年時間來打造開發者項目,并宣稱美國地區的Windows Mobile手機已經能使用約1.8萬款第三方軟件。

            鮑爾默認為:開源解決方案對手機制造商沒有太大吸引力,在智能手機市場,Windows Mobile手機將繼續領跑RIM黑莓、蘋果iPhone和Google Android。鮑爾默稱:"Android尚處在1.0階段,而實際情況也確實像1.0版本產品。到目前為止,Android僅獲得一家手機制造商支持,而Windows Mobile獲55家支持;Android僅獲得一家運營商支持,而Windows Mobile獲175家支持。"

            在手機領域里,圍堵微軟的戰線出現一個重大的缺口

            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在市場推廣方面一直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受到了以諾基亞為主的手機廠商聯盟的奮力抵制,這些手機巨頭們害怕微軟像在電腦操作系統上那樣一統天下,所以,這些廠商利用手機系統的封閉性對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進行封殺,微軟面對手機巨頭們的抗爭只能無耐地被邊緣化?,F在所面臨的機會。隨著智能手機日漸成為時代的潮流,手機操作系統對開放性的要求越發強烈,而這正是微軟的強項,時代讓微軟獲得了一個能占上風的機遇,讓他看到了一個打破圍堵微軟戰線的一個重大的缺口,對此,微軟自然會不遺余力,這是一個微軟等待了多年的機會。

            App store 模式是一場變革

            微軟對"Sky market"的理解和定位,App store模式是一場變革,他將改變整個軟件銷售方式的歷史性變革,無疑,App store模式將是3G時代手機銷售的主要模式,致少會成為3G時代手機銷售的主要模式之一,對于軟件企業來說,這是一個3G是代整個軟件行業的制高點,所以,微軟推出Sky market是情理之中的事,微軟期望能在App store這個未來的主流模式中占據主導地位。

            對微軟來說,影響他能否當上3G網絡時代盟主之位的對手主要有兩個,一個是Google,另一個則是諾基亞。

            鑒于電腦網絡時代已經開始向手機網絡時代轉變,微軟向手機產業突進的意義變大,我們從世界IT業界的發展趨勢中不難看到,跨國巨頭己經在不約而同會獵3G手機市場,參加這場競爭的廠商包括蘋果、微軟、三星、惠普、戴爾、Gateway、索尼、英特爾、AMD、Linux支持者、諾基亞、Palm、RIM、Google、思科和IBM等跨國巨頭。連一直只做軟件的Google也已經開始涉足手機領域,從中就可看出其間的誘惑力有多么的巨大。

            手機操作系統大戰爭奪的重點

            在手機操作系統大戰中,爭奪的重點有幾個:一個是系統的素質本身,一個是他的第三方應用軟件是否豐富,一個是網絡的支持程度。3G手機的兩個概念就是數據處理與網絡應用,數據處理能力是由操作系統來決定,而網絡應用則決定于瀏覽器,對微軟來說,為之帶來了其中一點――網絡。瀏覽器將為微軟在操作系統大戰中獲得極大的優勢。

            微軟的立身之本,是操作系統,在電腦時代,微軟的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幾乎是一統天下,視窗操作系統成了操作系統的代名詞,在IT軟件行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去做微軟想做的事情"。可見,微軟的巨大潛力已經滲透到了軟件界的方方面面,簡直是無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到了這將要到來的手機網絡時代,微軟自然不會將操作系統霸主之位拱手相讓,在2G手機時代,手機的操作系統以封閑式操作系統為主,微軟的優勢無法顯示,到了3G時代,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主流,市場的變化,無疑給了微軟一次機遇,微軟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可以看出,App store模式的創立,使得微軟為其進入手機操作系統市場提供了一條捷徑,與Google的想法一樣,"Sky market"能否為微軟賺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微軟手機操作系統的占有率,微軟目前只關注手機操作系統,而手機的生產和銷售都由合作伙伴來決定。Google目前采用的也是同樣的策略。在這點上,微軟有著天然的優勢――微軟的軟件開發工具早已深得人心,可以說,目前大多數的程序人員都在使用微軟的軟件開發工具(微軟用于應用系統開發的集成開發環境)來完成他們的工作,微軟創立了多所培訓中心,旨在訓練出一批低成本、只精通微軟產品的雇員。最著名的就是MCSE考核(全稱"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雖然MCSE確實認證對微軟產品的熟悉程度,它卻并不是一個工程師的考核。一些苛刻的評論人員將MCSE稱作"必須咨詢那些有經驗的人"("Must Consult Someone Experienced")。另一方面,微軟在操作系統的使用方式也早己深入人心。

            微軟的優勢

            在這場"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微軟最大的優勢就是他牢牢地控制著網絡的通道瀏覽器,IE瀏覽器占據了制定行業標準的制高點,而且這是一個微軟的私有標準,更要命的是目前已有的絕大多數網頁是以微軟的IE瀏覽器的私有標準進行設計的,這將出現這樣一個局面,如果你使用的不是微軟的瀏覽器訪問網頁,那這個網頁的顯示可能是不正常的,所以,IE瀏覽器造就了網頁對其他瀏覽器的排他性,這是微軟在電腦網絡的時代打下的基礎。

            另有消息稱,微軟正在準備推出屬于自己的手機ZunePhone,一般認為這是微軟開始涉足硬件的征兆,但這個論點也許是錯誤的,從利潤的角度來說,做硬件總體上是不如做軟件的,軟件有個特點,就是可以無成本復制,所以,拿慣大錢的微軟不會看上做手機硬件所帶來的小錢,更為合理的推斷是:通過某種形式的ZunePhone為媒,打造出微軟自己的App store――Sky market,進而通過Sky market讓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深入人心,借助IE瀏覽器的壟斷地位,讓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走向壟斷,這才是微軟的戰略目的。

            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件,事實上,微軟現在所推出的以圖形界面為基礎、以鼠標為人機對話的主要方式的、獨霸世界的微軟視窗操作系統,基本是是采用了蘋果的發明,圖形界面和鼠標都是蘋果所發明的,而卻上微軟當上了霸主,而這次將對3G時代手機軟件銷售模式帶來變革上意義的App store模式,也是由蘋果公司所發明出來的,微軟能否繼續再吃桃子呢?還是蘋果又要造就另一個微軟?蘋果自身能夠享受自己發明的最大成果嗎?

            剖析App store模式(4)諾基亞別無選擇

            文/項有建

            為了迎接3G時代的到來,諾基亞在2007年就提出了"完全互聯生活"理念,為的就是讓諾基亞能夠成功由一家全球最大的手機供應商向互聯網公司轉型,同時使其成為一家提供內容服務的公司。而對Symbian股份的全額收購,終于使得諾基亞成為了一家以手機供應、內容提供和系統平臺主導的三位一體公司。諾基亞希這種三位一體的組合能使其能夠繼續引領全球手機業的發展。

            隨著3G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重要性日漸增加,有數據表明,在當今手機市場中,手機銷售增幅的最大的就是智能手機,Symbian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已被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機使用,但其他的新平臺,例如Google的Android和蘋果公司的iPhone也都在對Symbian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主導地位形成了一定的威脅。英國的市場研究公司CCS Insight認為:諾基亞收購Symbian是對其它手機軟件提供商日益增長的威脅的一種明智的反應。目前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機和60%的全部手機采用Symbian軟件,根據eWeek的統計數據,移動電話巨頭諾基亞當前的手機銷售占全球銷售總額的40%。

            然而,Symbian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上占據主流的位置,主要得益于他是一個以自產自銷為主的產品,在Symbian所占60%的市場份額之中,就有40%是提供給諾基亞自己使用的,換言之,除了諾基亞之外,Symbian的占有率僅為20%,而Google的Android陣營不斷擴大,老牌對手微軟也攻勢不斷,Google的Android和蘋果的iPhone等新的平臺有可能會對Symbian智能手機平臺的統治地位形成挑戰,但是目前只有微軟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才是Symbian最接近的競爭對手。雖然微軟在努力提高市場份額,但是Windows Mobile目前的市場份額卻仍然只有13%。Google希望開源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能為其帶來了不菲的手機廣告收益。諾基亞看到了Google的利潤來自為移動電話用戶提供服務,而不是靠出售操作系統,于是它準備利用Symbian效仿Andoid。

            諾基亞從手機向網絡轉向

            諾基亞認識到了近幾年來手機市場變革的趨勢,諾基亞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重視硬件設計、開發獨具特色的新產品,而是更為重視手機軟件在整個手機行業里所占的權重,為了能在3G網絡時代領域占有一席之地,諾基亞加速了他在網絡方面的布局,諾基亞和其他電子產品生產商還組建了一個新的叫做Symbian Foundation的聯盟,以促進手機操作系統的發展。Symbian操作系統將無償提供給聯盟成員。諾基亞表示,這將有助于Symbian成為一個不牟利的組織,它將團結領先的手機制造商、運營商和芯片制造商,創造一個廣泛的開放式資源平臺。把Symbian操作系統開源,已有一些主要手機廠商將與運營商如AT&T、NTT DoCoMo、沃達豐和芯片廠商德州儀器和意法半導體等與諾基亞一起組建一個Symbian基金會,進一步開發這個軟件。"加入基金會的人越多,使用這一平臺的人也會越多,對于合作伙伴來說更有吸引力。"

            另外,諾基亞還收購了德國社交網站Plazes,這是其為大舉進軍互聯網服務市場而制定的策略的一部分內容。諾基亞還邀請百度共同開發維信"百度精靈",共推移動互聯網搜索業務。去年10月,諾基亞以81億美元收購美國數字地圖供應商Navteq,這是諾基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交易之一。在此之前的2007年8月,諾基亞宣布推出Ovi的服務計劃,為諾基亞手機用戶提供音樂、圖片、地圖及其他內容的服務。諾基亞還宣布,將于今明兩年內再在互聯網服務領域投資數百萬美元。

            就在諾基亞致力于向3G網絡轉向之時,一個3G殺手級應用誕生了,他就是由蘋果公司所開創的App store模式,App store模式可以說是位于3G時代戰略要道上的一座大金礦,App store模式之所以能夠成為3G時代交通要道,是因為:通過App store模式引入眾多的第三方軟件開發與供應商,通過這些第三方軟件開發與供應商提供眾多的基于相應手機操作系統的第三方軟件,通過眾多的第三方軟件使得使用相應手機操作系統的手機用戶們輕松地獲取他們所需的個性化軟件,從而增加使用該手機操作系統對手機用戶粘度,第三方軟件與操作系統的關系是,第三方軟件將對一款操作系統的成功起重大作用,他們的數量越多,質量越好,則可以為操作系統吸引越多的用戶。使其實現該手機操作系統占有率提高的目標,通過提高手機操作系統的占有率,所以App store模式成為了爭奪手機操作系統大戰中的一條戰略要道。

            在智能手機市場我們有了一個新的、值得信賴的競爭者,因此我要向蘋果脫帽致敬。"康培凱說,"當然,我們會很快做出回應,相信我們會這么做。"表示諾基亞已做好了應對所有挑戰者的準備。諾基亞的這番話,可以看作是諾基亞對蘋果所發明的App store模式之敬佩。

            由于看到了App store模式戰略地位的重要性,Google已經推出了Google版本的App store模式,一個名為Android Market"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Google認為軟件發展的趨勢是把軟件從可以買賣、安裝的商品概念,變成服務的概念,即利用軟件提供一種服務,而"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則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樣,在App store模式這個關鍵點上,微軟也不甘落后于他人,已經計劃近期將推出微軟版本的App store模式――代號為"Sky market"的應用軟件商店,3G時代的最終目的是要占領移動互聯網,鮑爾默透露:微軟目前正專注于研究智能手機市場,因為微軟軟件是智能手機的主要操作軟件之一。

            爭奪第三方軟件流通的交匯處

            對于把控制手機操作系統平臺作為自己三大戰略目標之一的諾基亞來說,App store模式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主戰場,任何一款的操作系統要流行,都離不開第三方軟件的支持,而App store模式則是第三方軟件流通的交匯處,控制了App store平臺就意味著控制了第三方軟件支持的力度。

            事實上,諾基亞對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由第三方軟件制作與銷售者們參與的平臺可以說是期待已久,在App store模式出現之前就一直在打造一個這樣的一個平臺,只是由于諾基亞仍然用習慣性的觀點看世界,仍然抱著Wap的觀念,用通信的眼光來主導其戰略思想,諾基亞仍然在高唱"向移動互聯網"進軍,準備邁向昨日黃花的WAP移動互聯網,無疑對3G網絡的互聯網之旅起著反作用。發生在諾基亞身上那著名的"數字簽名"事件,讓眾多的第三方軟件商望而卻步,嚴重地阻礙了其各項應用的發展。

            諾基亞轉向要攻克的幾個據點

            作為2G時代手機業的霸主,諾基亞對通信的概念根深蒂故,對于3G是網絡一時之間還無法接受,網絡要求的是以用戶為中心,具有開放性,用戶的需要才是硬道理;而諾基亞還是過份地想保住封閉性這種概念,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一點一點的進行開放,總是被動地被時代推著走,在這點上,諾基亞應該好好地向Google學習什么叫網絡,什么叫開放,什么叫Web,同時要忘掉自己最拿手的通信。

            同時,諾基亞要學習的還有一個問題,什么叫軟件,什么叫操作系統,在這里,可供他學習的有微軟老前輩,同時把自己的看家本領硬件忘掉一半,到了3G時代,軟件和網絡的權重在上升,而硬件的地位在下降,當然,并不是說硬件將會被邊緣化,因為軟件和網絡都離不開硬件這個載體。

            諾基亞版本的App store終將粉墨登場

            從數據上來看,顯然,諾基亞目前仍然是手機市場中的最強者,仍然是手機操作系統的最強者,要保住這一地位,并對于那些敢于挑戰諾基亞霸主地位的挑戰者預以打壓,最好的方法就是在App store模式的競爭中獲取領先地位,而強者想在競爭中領先,最好的方式就是實施同化戰略,這是一種強者常常采用并且富有成效的戰略,具體原理就是利用以同化戰略來剿殺弱小的對手,讓對手的差異化破產,從而使其失去生存的空間。諾基亞想繼續當手機的老大,3G帶來了轉型,手機向手機網絡時代轉變,在新時代中,要不落后于人,必須適應新的時代,占據時代的制高點,所以,可以預見,諾基亞早晚也將在某個時候以某種方式加入到這場App store大戰之中。

            根據上面所述的藍切斯特競爭理論,既然作為強者的諾基亞最佳的方案就是采用同化戰略,所以,原手機霸主諾基亞也搞一個諾基亞版本的App store,這顯然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此至,號稱2G時代手機帝國的諾基亞終于粉墨登場,可以預見,"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之戰將圍繞著四個公司展開,一個是手機帝國若基亞,一個是網絡之王Google、另一個是軟件霸主微軟,還有一個就是屢屢有驚人創新的蘋果公司,在這場未來的3G制高點的爭奪戰中,"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的名稱或許因人而異,手法上從細分的角度來說也不盡相同,但是,在總體模式上只有一個――"提供一個第三方軟件銷售平臺,對參與者分以重利,吸引群多的商家,并以此形成WEB2.0眾人參與之勢,從而形成一個新的長尾"。

            在App store模式之戰中,四大高手們所要爭奪的不是軟件,而是軟件的銷售渠道,通過這個渠道的來控制第三方軟件,從中來推廣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其戰略目的是讓自己的操作系統成為主流。通過控制手機的操作系統,達到控制3G網絡時代的最終目的。

            剖析App store模式(5)中移動的新課題

            文/項有建

            App store模式是位于3G時代戰略要道上的一座金礦,他不僅是一塊肥肉,而且是一個制高點,一顆搖錢樹,據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公布的數據:在iPhone"應用商店"推出后的前60天里,其應用下載量已突破1億次,而當時的iPhone只有近一千萬的用戶數,而中國移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動電話運營商,擁有4.2億的手機用戶,沒有理由不在App store大餐中吃到一塊肥肉。

            中國移動對于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平臺夢想已久

            事實上,中國移動對于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平臺夢想已久,為了實現這一目的,中國移動在去年就推出了一個有名的飛信計劃,此計劃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個屬于自己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來實現其他的利潤增值。

            隨著3G時代的到來,手機從通信的概念已悄然的變成了網絡的概念,3G代表的是網絡,而不是通信,作為通信巨頭的中國移動明顯地感覺到了這種變化,中國移動的總裁王建宙表示:"由于大量的內容現在可以直接使用互聯網的Web的瀏覽器來獲得各種各樣的內容,原來我們在移動通信中使用的Wap瀏覽器就開始出現越來越多的旁落,移動通信運營商淪為一種管道的危險。"

            中國移動現在已經走到了他歷史性的十字路口,要么進行轉型,要么面臨淘汰。中國移動業已面臨著這這個由技術進步和時代變遷所引發的壓力,而這個壓力不是那個企業本身所能抗拒的,隨著手機隨3G進入了網絡時代,整個無線通信行業已經被網絡日趨邊緣化,這個巨大的通訊運營商的通訊業務在整個產業的比重是逐日下降,但所幸的是,從王建宙的言論和中國移動的"飛信計劃"來看,中國移動對將要面臨的困境已經有了較為清醒的認識。

            飛信計劃敗局已定,平臺無所依靠

            中國移動自然是不甘做通道,他當然也要向互聯網進軍,所以希望通過模仿騰訊的成功模式,用IM帶動其他業務一起發展壯大。

            所謂飛信(Fetion)是中國移動通信推出的一款綜合即時通信工具。它集成了聊天、交友、互動、娛樂等功能,旨在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溝通和展示自己的平臺。Fetion的注冊用戶,可以享有以下功能:免費短信、語音聊天、移動速配安裝中國移動即時通后,即可通過電腦發送短信到你好友的手機上,全部免費!使用手機語音聊天功能,可以隨時隨地組織,或者參與兩人或多至8人的語音聊天,使用手機進行"移動"溝通,和打電話一樣。

            在2007年6月份開的一次電信問題研討會上,中國移動的一位高層領導旗幟鮮明地向大家拋出了中移動下一步的戰略(發言者明確表態,所講的內容完全是個人想法,不代表中國移動,中國移動明確提出要全面進入互聯網,至少證明中國移動是認可這位仁兄發言的。)即:在即時通信領域,中國移動將憑借互聯網業務、飛信等,實施"病毒式的銷售",中國移動要成為標準和新技術體制的制定者。

            為此,飛信不惜一切代價和金錢,進行所有能夠想到的方式推廣,比如,免費發短信、做互聯網廣告、做軟件插件、強行要求員工推廣、據說在360衛士的推廣每月費用都高達40萬人民幣。盡管中國移動不僅僅是采用了他所謂的"病毒式的銷售",而且連最低檔的"傳銷式銷售"手法都用上了,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中國移動不計血本地推廣"飛信"的效果如何呢?事實上。"飛信"用戶除了偶爾在電腦上登陸飛信客戶端給飛信"手機"用戶發發不花錢的短信以外,似乎從來不用"飛信"做過其他的事情,中國移動所渴望的,通過"飛信"為媒而建立起來的網絡帝國,則連影子都沒有出現。這個殘酷的現實,無疑是對中國移動寄于厚望的"飛信"計劃當頭一棒。

            然后殘酷的現實卻是,雖然中國移動這樣不計血本地硬攻蠻干,但結果卻是除了傷自己的元氣和增加人們茶余飯后的一點笑料之外,可以說是所得無幾,任何妄想把用戶不需要的東西強加給用戶來實現自我,都只能是一廂情愿。

            概念錯誤是飛信失敗的原因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狀況呢?那是因為中國移動對Web的理解或多或少的陷入了盲區,網絡要求的是以用戶為中心,具有開放性,用戶的需要才是硬道理;而通信以電信運營商為中心出發,他的理解是:用戶必須圍著運營商轉,故他所制定的移動平臺,是一種基于封閉式的平臺。他表現為:運營商提充許手機用戶使用什么,手機用戶們才能享受這些應用,只要是讓運營商不高興的應用,手機用戶們最好連想都不要想,這樣,才符合運營商的要求,雖然這些,運營商們嘴上并沒說,但他們的確是這樣做的。

            運營商們所追求的,就是要保住他的壟斷地位,最明顯的例子是中國移動建立在Wap模式上的"飛信計劃",隨著3G的到來,Wap自然會被Web所淘汰,這是由Wap與Web之間的內容數量之比所決定的,中國移動的實力再雄厚,中國移動老總再牛,也不可能做到逆歷史潮流而行還能成功。只要手機上了Web網,無人能夠進行壟斷。

            王建宙認為:"互聯網未來的發展,現在業界談論得最多的問題是移動通信和互聯網的融合,我們把它叫做互聯網的移動化、或者移動通信的互聯網化"。顯然,中國移動還是留戀過去的美好時光,還是沒有清楚地認識到,網絡時代在需求上只需要"一張"網,這就是Web網,Wap只是一種過渡,而抱著Wap的概念進入Web網絡可以肯定會吃大虧的。

            App store 模式從天而降,仿佛為中移動量身定做

            而對于中國移動來說,他與Wap并不沾親帶故,大可不必吊死在Wap這顆樹上,從本質上來說,中國移動需要的是一個能夠為自己的增值服務作為寄生對象的平臺,而不需要Wap本身,對中國移動來說,他的平臺是Web還是Wap無關緊要,只要這個平臺能夠為他的增值服務提供寄生的條件即可,舉個例子:比如你是賣盒飯的商家,你的顧客群是旅客,當大多數的旅客們喜歡坐火車,你就到火車站賣,當他們喜歡坐汽車時,你就到汽車站賣,只要去到旅客多的地方,你的飯總是能賣掉的,把盒飯賣掉才是目的,而不是把到汽車站或火車站去賣飯當成目的,汽車站或火車站只是賣盒飯的手段或渠道。

            正當中國移動為飛信計劃傷透腦筋之時,蘋果公司的App store模式這個在此情形之下出現的一個3G的殺手級應用,無疑是上天給中國移動的轉型和發展帶來了一次機遇,以中國移動來說,他雖然沒有類似蘋果公司這樣擁有作為App store模式平臺基礎的手機操作系統,但他卻有4.2億這樣一個天量級的手機用戶群體,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其他公司無法與之相提并論的,只要通過某種變形,將自己版本的App store模式平臺建立起來,本著App store模式精神――大家參與,有錢大家賺――而不是飛信的封閉加壟斷的模式,將自己融入Web之中而非已經沒落的Wap之上,則中國移動沒有理由不會擁有自己的一個平臺,而中國移動所缺乏的就是"先給后取"這種大氣。中國移動的飛信是什么都想要,但結果卻是什么都得不到。

            中國移動要想在Web王國里占一席之地,必須完成的觀念上轉變,對于中國移動來說,這是最困難的一步,理念上的轉變,本來就是一個困難的過程,猶其像中國移動這樣把自己從壟斷者轉化為開放型的競爭者,更加困難,這意味著他要放棄已經到手的好處,放下其高高在上的業界地位,放棄他游戲規則制定者的身份,與Web草根們一起參與公平競爭,無論對誰來說,在感情上都是難以接受的,對于當慣老大的中國移動就加不用說了。

            中移動轉型的關鍵點, 從通信到網絡的轉變

            中國移動要使自己的App store模式取得成功,就必須把自己完完全全的融入Web之中,以完全的開放互動概念來迎接歷史的挑戰,把壟斷轉為競爭,把封閉轉為開放,順應歷史的潮流,放下歷史包服,輕裝上陣,移動有現成的,數量巨大的用戶資源等等優勢因素,如何把這些實實在在的優勢轉化為能使以中國移動在WEB中領先的局面,成為了中國移動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而其中的關鍵點并不多。

            第一個關鍵點最重要:就是觀念的問題,把通信詞典里所沒有的"服務、開放"這四個字學透,這是網絡的真諦,中國移動要把他從建立那天起就已經樹立起來的,并且是至今為此顯然是行之有效的通信的理念,轉化為一個他從未接觸過的網絡的理念,這里需要極大的智慧和勇氣,這里觸及到了中國移動企業文化的根本,但通信轉向網絡,是時代對中國移動提出的要求,這是方向性的問題,是根本之所在,一旦出現方向性的錯誤,其所作的努力越大,效果則會適得其反,對中國移動這艘航空母艦來說,其原有的通信理念的慣性是巨大的,這個巨大的慣性將會讓整個轉向成為一個笨拙的過程。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建立起全面競爭的觀念,全方位的競爭是中國移動從未經歷過的,在原來的通信領域里,中國移動對應的只能說是經歷了點對點的競爭,如來自聯通的競爭,而中國移動與其他的SP的關系猶如以中國移動為老大的上下級關系,二是經驗,經驗的積累需要的是時間。

            第三個問題是成本問題,無論狀況如何變化,中國移動擁有自己的管道,所以在整個Web過程中,中國移動在成本上總會有相對優勢,除非中國移動自己消亡,否則這個優勢將一直慣穿整個網絡時代。

            第四個問題就是將原來的資源實現平滑引導,將其引入中國移動App store模式平臺,對于那些眾多第三方軟件銷售者來說,他們總是希望能夠在最多潛在用戶的地點設點進行銷售,而這個是中國移動App store模式平臺將會成功的最大保證,的而這些,者是建立在"服務、開放"的基礎之上的。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中國移動由于他本身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其戰略目的也只是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平臺來為他其他的增值服務作鋪墊,并且他必須是建立在與其他操作系統的合作之上――這個是中國移動版App store模式的基礎,所以,中國移動的App store模式應該與其他操作系統結盟,由于中國移動與各操作系統均無利益沖突,這使得其可盡收魚人之利。

            剖析App store模式(6)綜述篇

            文/項有建

            3G時代標志著互聯從電腦網絡時代向網手機網絡時代過渡,就其本質而言,真正的意義是使用掌上終端實現無線高速上網,而這個把人們帶進了一個日益互動的世界掌上終端,他的名字就叫做3G手機,這是一個新的時代,它代表著一片新的藍天,而這片藍天下的新大陸,正在開展一場新的跑馬圈地新運動,在這跑馬圈地新運動的時刻,領先意味著占有,跨國巨頭們誰也不愿錯過一個時代,不愿錯過這個手機網絡時代,因為他們深知錯過一個時代,對一個企業或國家來說意味著什么,一個國家也好,一個公司也好,都需要更好地利用市場,駕馭市場潮流。而得到一個時代,對他們來說得到的將是怎么樣的輝煌?

            幾個基本概念

            狹義3G:以美國的WCDMA和WiMAX、歐洲的CDMA2000、中國的TD-CDMA為標準的3G制式,指的是某種具體的技術或者說是標準,是某種手段。廣義3G:手機網絡時代,他與所采用的具體技術沒有關系,只要是實現手機高速上網傳輸數據資訊(高速移動上網),無論他采用的是何種技術或標準,都屬于廣義的3G的范疇,它指的是方式,是目的。

            廣義3G:以狹義3G作為手段來實現手機高速無線移動上網。顯然,狹義3G是不斷在變化之中,新的技術會對舊的技術進行取代是規律,如同電腦上網一樣,ADSL寬帶上網、光纖上網等新技術層出不窮,但都屬于寬帶網的概念。廣義3G是不變的:只要是手持終端高速無線移動上網,都屬于廣義3G的范疇,但就其本質而言,他們真正的意義是使用手持數據終端無線高速移動上網,代表的是一個時代,一個手機上網的時代,它的意義有兩個,一是用戶數量更為巨大,二是用戶對網絡的使用更為方便--可隨時隨地的接通互聯網實現資訊共享。

            3G手機的兩個要素:一個是他是智能手機――具有開放式的操作系統和數據處理能力;另一個是與高速無線移動寬帶網絡實現無縫聯接。

            2G手機3G化:現實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這樣的事實:2G手機正在概念上3G化,具體表現在手機需要安裝越來越多的第三方軟件,手機上網也經開始成為潮流,所以,現在的3G手機雖然沒有采用3G的標準進行打造,但是也經具有了已有3G應用的主要部分, 盡管2G手機在網絡方面與3G手機用"量"來衡量還有差別,在本質上沒有跨越從量變到質變門坎,仍然有與電腦用"貓"進行撥號上網與寬帶上網的區別,但概念上已經融入3G。通俗地說就是,2G手機也上網,也對大量地網絡進行運用,雖然他的帶寬在質量上不如3G,但卻在盡可能地向3G靠攏。

            里程碑:App store模式是由蘋果發明、由Google將其升華的一個新模式

            蘋果的App store――"iPhone的軟件應用商店"為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提供了方便而又高效的一個軟件銷售平臺,他降低了人們進入手機軟件這個領域的門檻,使得第三方軟件的提供者參與其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適應了手機用戶們對個性化軟件的需求,從而使得手機軟件業開始進入了一個高速、良性發展的軌道。蘋果公司把App store這樣的一個商業行為升華到了一個讓人效仿的經營模式,可以說是蘋果公司的App store開創了手機軟件業發展的新篇章,App store無疑將會成為世界手機軟件行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意義已遠遠超越了"iPhone的軟件應用商店"的本身。

            而Google將網絡的概念――"開放與服務"引入了App store,使App store升華成為App store模式。

            App store 模式對于Web的意義

            蘋果的App store,從嚴格意義上說,是基于Wap概念而產生的,在蘋果的App store中,人們可以看到Wap那清晰的影子――封閉性,到了Google版的App store――Android Market,由于Google對網絡的理解和其對Android Market的戰略期望不同,終于給App store模式帶來了Web概念,將App store模式從Wap App store升華到了Web App store ,這不是一個名稱的改變,他意味著從封閉性升華到了開放性,意味著通信向網絡的轉變,意味著2G在概念上向3G的轉變,正是這個概念上的轉變,一個3G應用級殺手誕生了。

            App store 模式將成為3G殺手級應用,或許是最高等級的3G殺手級應用

            毫無疑問,蘋果公司的App store模式開創了手機軟件業發展的新篇章,App store無疑將會成為手機軟件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意義已遠遠超越了"iPhone的軟件應用商店"的本身。

            手機市場在過去一直探索著什么才是最好銷售手機軟件的方法。在App store模式出現之前,讓一款手機軟件流行的最佳途徑只能是通過是說服運營商在手機中預裝這種軟件這個單一的方式進行,這是一種難度非常之大的商務過程。過去,用戶很少自己下載程序到手機上,造成這種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原來的手機大多采用的是封閉式的平臺,根本不允許用戶自己安裝所需要的軟件,另一個原因就是,可以上網的手機數量并不多,并且費用高、網速慢。

            我們再回過頭來研究一下App store模式,發現他主要是基于3G手機這兩個基本要素的應用,第一,他所以能夠賣手機軟件,是因為手機軟件購買者所用的手機是智能手機,可以安裝第三方軟件,另一個是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在此基礎之上,才有App store模式的誕生,可以說,App store模式是3G的一個殺手級應用,而這個模式,是蘋果給我們所帶來的。

            App store模式的出現,改變了革原有的手機軟件銷售模式――從廠商預裝轉變為自由銷售。減低手機廠商的軟件成本――在手機出廠時每增加一款預裝軟件都意味著軟件成本相應增加,App store模式的出現,使得手機也將像個人電腦一樣,在出廠時只裝上基礎軟件,其他個性化的軟件由用戶自己安裝購買。

            由于軟件成本等原因,手機廠商不可能預裝眾多的軟件,由于手機廠商對第三方軟件的壟斷性,極大地限制了整個手機行業的發展,App store模式的出現,降低軟件制作商的門坎和成本,使得軟件制作商可以面向最終用戶,之前他們只能面向中間商――廠商,由于廠商的成本和愛好的原因,使得整個手機軟件行業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App store 模式為什么會取得成功?

            隨著3G在全球范圍內的應用和開始普及,在行將到來的手機網絡時代里,人們可以通過稱為手機的數字終端享受原來只有在電腦上才能享受的網絡服務,隨著人們對網絡的認識逐漸加深,網絡能夠給人們提供的服務也就越來越多,網絡給人們帶來的幫助也就越來越大。相關的數據表明,智能手機的銷售今年呈強勁的上升勢頭,今年第二季度它占據全球手機市場的19%,比去年同期增長了9%。隨著智能手機的日益普及,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2G手機的3G化,人們對手機個性化的追求對手機軟件產生了大量的需求,而具有3G概念的手機又給這種需求成為了可能實現的現實,隨之產生出巨大的一個市場,而App store模式正是一個為這個市場而生的優秀市場模式,也就是說:需求催生了"軟件銷售和傳播"市場,App store則是為這個需求找到了一個適合的模式。

            可以預見,App store模式將對整個IT行業的發展趨勢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影響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個是將改革原有的手機軟件銷售模式――從廠商預裝轉變為自由銷售,對手機廠商來說,將更加專業化,作為廠商在手機出廠時只需安裝基礎軟件,而個性化的軟件由用戶自行選用,使得手機個人電腦化。對于App store平臺擁有者來說,他得到了一個渠道,一個行業的制高點,軟件制作者來說,得到了自由發揮的一個舞臺,對用戶來說,以更低的成本得到了更為性化的服務。

            App store 模式大戰中每個參戰者想得到的是什么?是什么吸引了這樣多的巨頭參戰?局面將如何演變?

            我們可以這樣來形容App store模式:App store 模式是位于3G時代戰略要道上的一座金礦。由于App store模式的重要性與其間所包含的經濟利益,將會引發一場App store模式大戰,蘋果、微軟、Google、諾基亞和中國移動,將是App store模式大戰的主力軍,在這場App store爭奪戰中,爭奪將分為兩個層面進行展開,一個是較低級的層面,如蘋果與中國移動,他們爭取的是平臺的營利性,通過App store模式來實現直接的營利,即:他們看上的是金礦,對于戰略要道只是副產品,占據了戰略要道,然后收些買路錢對他們來說也很不錯。另一個層面是高級別的競爭,主要在微軟、諾基亞和Google之間展開,他們爭奪的對象是手機操作系統的控制權,通過控制手機操作系統實現對手機走向的控制,形成一個手機操作系統上的事實標準,即:他們看上的是戰略要道而非金礦,對他們來說,就算這里沒礦藏也無關緊要,只要占據了交通要道,就可以阻止對手從此路經過,交多少錢買路費也不行,打擊對手擴張自己才是重要的。一個是通過App store模式來掙錢,另一個是通過App store模式來做事,這就是在App store模式中兩個競爭層次上的本質區別。

            App store模式之所以能夠成為3G時代交通要道,是因為:通過App store模式引入眾多的第三方軟件開發與供應商,通過這些第三方軟件開發與供應商提供眾多的基于相應手機操作系統的第三方軟件,通過眾多的第三方軟件使得使用相應手機操作系統的手機用戶們輕松地獲取他們所需的個性化軟件,從而增加使用該手機操作系統對手機用戶粘度,第三方軟件與操作系統的關系是,第三方軟件將對一款操作系統的成功起重大作用,他們的數量越多,質量越好,則可以為操作系統吸引越多的用戶。使其實現該手機操作系統占有率提高的目標,通過提高手機操作系統的占有率,而App store模式所以成為了爭奪手機操作系統大戰中的一條戰略要道。

            簡單地說,就是通過App store模式――以利誘之――吸引眾多的第三方軟件開發商――通過眾多優勢的第三方軟件,確定一個操作系統的霸主地位(如微軟視窗操作系統的例子)――爭奪的是對手機操作系統的控制權,通過控制手機操作系統實現對手機走向的控制,使得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成為手機操作系統的事實標準。

            參戰各方的自身優勢:蘋果最大的優勢在于有眾多的鐵標粉絲,微軟則是個人電腦時代手機操作系統的霸主,對于操作系統有最深的理解,Google則是當今網絡之王,對于網絡的理解和應用天下獨步,諾基亞則是在2G手機時代一家獨大,對于手機用戶有著最大的號召力,中國移動則是世界上最大的電信運營商,擁有4.2億的手機用戶,比絕大多數國家一國的人口總數還要多得多。

            由于戰略目的的不同,各巨頭們自然對App store模式有不同的理解

            對蘋果來說,App store只是個銷售平臺,并且蘋果也靠這個平臺來賣自己的軟件,所以,蘋果決不允許其他在這個平臺銷售的軟件沖擊蘋果自有軟件的利益,僅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蘋果對于App store模式是胸無大志,而已經進入App store模式的Google和正在進入的微軟則顯得大氣得多。

            Google認為Android Market是一個"開放的內容分發系統,它可以幫助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的手機終端用戶尋找、購買、下載和安裝各種各樣的內容。" Android Market可以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的內容,既有來自各大媒體公司的內容,也有來自業余開發者的程序,從而消除二者之間的隔閡。Android Market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平臺,他是個市場而非商店,按照這個思路,Google把他稱之為"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

            微軟則直言不諱,鮑爾默說:微軟目前正專注于研究智能手機市場,因為微軟軟件是智能手機的主要操作軟件之一,他表示,今年全球手機銷量將達1.25億部,5年內將達到10億部。鮑爾默稱:"今天的智能手機市場非常像1983年的個人電腦市場。"這里預示著第三方軟件將對一款操作系統的成功起重大作用,他們的數量越多,質量越好,則可以為操作系統吸引越多的用戶,而Sky market則是作為推廣微軟手機操作系統第三方軟件的好地方。鮑爾默還說:智能手機的未來取決于向廣泛的硬件廠商提供移動操作系統。而目前只有微軟的Windows Mobile、Linux和Sybian等操作系統能夠滿足這個需求。鮑爾默的核心觀點是:硬件和操作系統軟件的分離,讓微軟控制了計算機市場。由于微軟的這種正確的做法,使得微軟成為個人電腦時代的軟件之王。

            對于把控制手機操作系統平臺作為自己三大戰略目標之一的諾基亞來說,諾基亞對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由第三方軟件制作與銷售者們參與的平臺可以說是期待已久,在App store模式出現之前就一直在打造一個這樣的一個平臺,然而這個平臺概念不清,并且發生了"數字簽名"事件,讓眾多的第三方軟件商望而卻步,嚴重地阻礙了其各項應用的發展。

            中國移動對一個屬于自己平臺的渴望可以說是到了極點,相對其他巨頭而言,中國移動并沒有屬于自己的產品,為此,中國移動曾經不計血本推出了已經可以說是以失敗告終的"飛信",為的就是得到一個自己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來實現其他的利潤增值。

            參戰各方的關系

            可以預見,"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之戰將圍繞著四個公司展開,一個是手機帝國諾基亞(雖然目前還沒有關于諾基亞要介入"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的消息),一個是網絡之王Google、一個是軟件霸主微軟,還有一個就是屢屢有驚人創新的蘋果公司,在這場未來的3G制高點的爭奪戰中,"軟件銷售和傳播的中心"的名稱或許因人而異,手法上從細分的角度來說也不盡相同,但是,在總體模式上只有一個"提供平臺,以利誘之,吸引群多的商家以形成WEB2.0眾人參與之勢,從而形成一個新的長尾"。在App store模式之戰中,四大高手爭奪的不是軟件,而是軟件的銷售渠道,通過這個渠道的入場券來推廣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其戰略目的是讓自己的操作系統成為主流。通過控制手機的操作系統,達到控制3G網絡時代的最終目的。

            這將是一場世紀爭取戰,目前的強弱地位依次是諾基亞、微軟、Google和蘋果,其中諾基亞是一家獨大,占有率市高達60%,微軟在其余三者之中稍稍領先一步。所以,對于微軟、Google和蘋果來說,他們應該是盟軍,他們的共同敵人是手機帝國諾基亞,從理論上說,無論是從網絡趨向3G,還是由手機趨向3G,并無優劣之分,但從用戶的使用習慣來看,對于手機,認可諾基亞的用戶遠遠大于認可微軟、Google和蘋果三家之和,而在3G網絡時代,3G用戶大部分將來自于原來的手機用戶,而具有3G概念的2G手機用戶,更是諾基亞的天下,Google的與Nokia的戰略非常相似,兩者都對網絡應用及基于位置、地圖的服務投入巨資。

            在2G手機時代,無論是手機還是手機操作系統,諾基亞都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所以,雖然競爭尚未開始,諾基亞已然是當然的霸主,而對于想在3G時代當上老大的微軟、Google和蘋果來說,諾基亞無疑是他們的共同敵人,而中國移動,由于他本身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其戰略目的也只是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平臺來為他其他的增值服務作鋪墊,并且他必須是建立在與其他操作系統的合作之上――這個是中國移動版App store模式的基礎,所以,中國移動在App store模式大戰中是其他公司的共同友軍,由于中國移動與各操作系統均無利益沖突,這使得其可盡收魚人之利。

            Technorati :
            Del.icio.us :
            Zooomr :
            Flickr :

            posted on 2009-08-25 08:38 一路風塵 閱讀(753) 評論(0)  編輯 收藏 引用 所屬分類: 雜項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久久免费香蕉视频|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AAAAA|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AA级片免费看视频久久|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激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国产精品久久99|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狠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毛片|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区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 激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武侠古典久久婷婷狼人伊人|